中考网 发表于 2016-7-24 10:38:12

专家解析2011武汉中考试卷之语文

  昨日下午,随着英语科目考试的结束铃响起,为期两天的2011年武汉中考顺利结束。昨日,记者约请市教科院教研室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对今年武汉中考试题进行了点评。
          中考试卷点评:语文
          [专家评卷]武汉市教科院教研室语文科
          武汉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试题,严格按照武汉市教育局关于中考测试的指导思想,遵循《考试说明》和《语文课程标准》对九年级学生的要求而设计,尊重武汉市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检测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同时为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提供依据。总的来说,今年的试题具有如下特点:
          一、文化内涵丰富
          今年试卷的选材充满了文化味,比较厚重。试卷上出现了多处和传统文化相当的内容:中国建筑中狮子形象的文化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老玩意儿”,民谚古语中对天象和天气的关注,中国乡土文化中最典型的景物——池塘等,就连作文的素材也来源于古代名人的故事。做试卷的过程就是徜徉在中国文化的长廊里。
          二、关注现实生活
          试卷的选材注意关注语文和生活的联系。“棉花奶奶”、幸福武汉、全力抗旱等元素的融入使内容变得很新鲜。阅读关注的是学生读完文本后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语文味道浓厚
          这份试卷无论是选文的语言还是情境的创设,都体现着一种美,阅读试卷的过程是欣赏中国汉语美的过程,也是创造汉语美的过程。浓厚的语文味是语文试卷的生命。
          四、试题设计科学
          试题设计坡度明确。两考合一的试卷中,毕业难度的题目设计巧妙,能检测学生学习9年语文后的交流水平,升学难度的题目则逐步拉升梯度内部设置区分度。特别是现代文阅读,四个题目的设计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区分不同思维层次和不同表达能力的学生。
          五、指导思想前瞻
          在落实教育局的命题指导思想的基础上,中考命题还能做到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考虑到学生的长远发展,与高考命题的思想实现对接。无论是考题的形式还是内容的安排,都与我省高考题型对接,小到拼音、汉字,大到阅读、写作,顺利实现初高中的衔接。追求内容的创新,不追求形式的创新,真正做到为考生服务,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考虑。
          六、充满人文关怀
          这套试卷在去年的基础上有所调整,减少了题量,在阅读中加大赋分,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孩子思考问题,组织语言。全卷6000多字,阅读量适中。在选择题的关键处以着重号标明,避免学生读题出错,在书写规范处给出宽大的方格或是横线,方便学生答题。
          特别是作文的命题在落实“写身边事,说平常理”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在形式上精心打造材料,考虑到初中生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的特点,以生为本,呈现出三个小故事,生动活泼,引导孩子们关注祖先们的学习智慧,学习方式,从而思考自己的学习、提升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关爱学生、保障安全、科学严谨、返璞归真、拒绝平庸——这套语文考题的追求。
          [一线声音]钢城六中语文高级教师市优秀教师陈学兵
          今年中考语文试题整体呈现平稳的特点,比较元月、四月调考题,“毕业题”更简单,“升学题”稍难。题干中“有误”、“相同”、“最恰当”等语加着重号,提醒考生逐字逐句审题,体现命题人温情人性的一面,降低考生低级失误的可能。说明文阅读和现代文精读均联系当前极端天气和旱涝灾害话题,引导考生将“阅读”和“生活”打通,颇具忧患意识。文言文选段不短,理解起来有些难度,但题目较为简单。整张试卷最出彩的是作文命题,既有书卷气,又富智慧含量,既贴近学生生活,又不落俗套,并能引导师生回归教学的本位。整张试卷成败关键在于作文,这道作文题会“为难”那些教法呆板、学法落后的师生,而那些教的活、学的活的师生肯定“占便宜”。估计作文平均分不会很高,那些懂得观察、体验、思考、领悟、质疑、实践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一定是智慧、快乐而丰实的,选自己擅长的一种文体作文,还是可以得高分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家解析2011武汉中考试卷之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