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初三孩子的成绩单,隐藏着这么多的信息,家长你知道吗?
很多学校的段考、月考都已经结束,考试卷拿到手,家长首先看到的是分数,那红色的数字带来的心情各种,其中酸甜苦辣咸只有自己能体会;然后眼光落定在错题上,想着是不是可以避免再犯,或者找个老师补补课?最后是不免对孩子表扬、批评或者鼓励一番……
今天小编先教大家如何看试卷卷面再教大家如何分析成绩:
试卷卷面怎么看:
如何从孩子的卷面中读出更多信息,这些信息恰恰隐藏了今后决定孩子学习的密码:他更需要在哪个方面加强,不仅仅是知识的?今后学业上他该走什么样的一条路,潜力如何?
这是一位初三(九年级)女生的数学阶段性测试试卷,虽然不算大考,可我们却能从中看到不一样的内容:
1.从整体卷面上可以看出,这个女孩虽然成绩不高,但是这是一个要好、听话的学生,家庭教养比较严格,自身也比较努力。同时也能看出这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对自己比较追求完美,与人交往方面是个“讨好型”女孩,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从起初到最后,卷面笔迹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逐渐的变得凌乱,反映出她在考试时时间上的把控能力不强,到后面感觉时间不够开始逐渐变得慌乱。
3.最后一道大题虽然用铅笔做了些解题构思,但是仿佛被“吓到”而一笔未下,由于她的“完美主义”影响了她的对该题的尝试,造成一分未得。
4.后面的难题影响了她做前面简单题目时的自信,造成前面丢了一些“低级错误”的分数。因此我们建议这位女孩不必按照一般先通览整张试卷的做法,而是一开始就从前面往下一一答题,遇到难题绕开,这样能争取更多的答题时间。
5.她的考试焦虑适度偏上,如果适当降低考试焦虑,避免前面无谓的丢分,以及在难题上啃下几分,这个女孩单科的考试分数将轻松的提升5~7分。几门功课的考试分数的提升将颇为可观。
6.整体上看,这位女孩的后续学习潜力不乐观,如果上高中的话对她而言学习会非常吃力,甚至会难以为继。后来我们和这位女孩的父母沟通后,他们也听从了我们的意见决定让孩子报考职业类学校,对这位孩子而言真是一种福音。同时因为已经是初三,一个学期也将近结束,我们也建议父母不要在她的弱势科目上强行补课,容易造成她相对优势科目的失重,而是更多的来调整她的考试焦虑状态,对时间的把控能力,以及良好的心情。
成绩怎么分析
成绩好的,家长风光,孩子高兴;成绩差的,家长“阴天”、孩子沮丧。其实,家长重视孩子的考试分数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分数毕竟是学习状况的一种重要反映。但是,如果家长只是采取类似以上简单化的做法,以考试结果作为对孩子奖惩的依据,对于今后孩子学习将产生不良的影响。
1、孩子的成绩,你分析了吗?
其实,哪个孩子不想考好分数?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怎样做才能学得好。家长只是训和骂,孩子仍然糊里糊涂,有的孩子确实很少玩了,但分数仍然上不去。分数恰好是孩子学习的睛雨表,家长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动脑分析分数背后的诸方面原因,对孩子今后的学习进行科学规划。
其一,分析孩子的学习水平。
任何一门功课都有三个层面的水平———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词语、定义、定理、公式、基本观点等)掌握的水平;基本技能水平(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水平);综合技能水平(解决比较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考试卷子和平常的作业,可以分析出这三个层面水平的情况。哪方面差,重点解决哪方面问题
其二,分析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学习成绩与非智力因素关系密切,一些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有的是学习兴趣问题,有的是学习习惯问题,有的是意志品质问题,有的是情绪问题,有的是责任心问题。应该具体分析,找准原因。
其三,分析孩子的学习方法。
有的孩子,成绩总在某一水平上,难以突破,学习态度、习惯也较好,这往往是学习方法问题。应该一科一科地分析学习方法存在什么问题,采取改进措施。
其四,分析孩子的智力因素。
成绩上不去,也有智力方面的原因。我们在本书中对智力的几个基本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进行了介绍,而每个孩子这四方面的能力往往发展不平衡。有的记忆力强而思维力弱,有的观察力强而记忆力弱。这就需要从孩子实际出发仔细分析,哪方面能力弱,应优先训练哪方面的能力,促进孩子智力的全面发展。
其五,分析孩子与老师的关系。
孩子与老师的感情如何,对学习影响也很大。如果家长能够如上所述去分析孩子的学习状况,就不会只拿分数来说事儿了。而且,通过这样的分析,找准了原因,也就有了解决的办法。
总之,影响一个孩子学习成绩是多方面的,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动力,学习意志,勤奋精神,钻研程度,专注水平,听课效率,复习效率,记忆效率,作业效率,学习计划,考场发挥等等,找准了孩子的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对症下药,就不难解决了。
2、孩子的成绩,你沟通了吗?
面对孩子成绩差或下降,许多家长沉不住气:“不争气”、“没出息”,“枉费了家长的一片苦心”,进而推论出孩子“太笨”、“没有希望”,甚至恶语相讥,拳脚相加,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这样,不但无助于孩子成绩的提高,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只有蹲下身来,平等地、平静地和孩子探讨、交流,孩子才能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谈出来,这样才能找出孩子的问题所在。和孩子的谈话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书面谈话有时更有效。书面语言比口头语言经过更深入的思考,表达更准确,学生对书面的意见能反复思考,影响更持久。如学生也书面回答家长,就形成了书面对话。书面对话是一种很好的交流形式,在学生和家长不习惯口头交流,或口头交流效果不甚理想的情况下,不妨试试书面交谈。若家长和孩子交流不畅,可能是孩子的问题,也可能是家长的方法问题,家长们必须从效果出发而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
3、家长和老师的沟通必不可少
了解孩子性格、脾性者莫如家长,了解孩子学习问题的莫如孩子的班主任或老师,所以和老师沟通显得尤为必要。在沟通时,家长既要让老师知道孩子的能力在哪里,也要让老师知道他的弱点在哪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他的希望。这样老师在教育孩子时,可以因教施材,把握尺度。同样,现在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虽然越来越高,但由于工作,他们直接接触孩子的时间并不多,孩子的问题常常是很难发现,而老师就不同,因为与学生相处时间长,能够及时地发现孩子潜在的能力以及存在的问题。在了解孩子存在的问题后,家长和老师可共同商量对孩子下学期具体的教育目标与措施,以便共同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4、孩子的成绩,你想办法了吗?
第一,了解测试目的。考试,实际是检验孩子这学期的学习效果和存在问题。弄清测试目的,才能看出测试反映的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在偏重于知识识记的测试中分数高,而在偏重于知识运用的考试中分数可能不高。家长就不能简单地以两次分数高低来判断孩子学习退步或进步,忽略孩子能力发展方面的问题。
第二,认真分析分数的信度和效度。分数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简单地理解成分数的真实性。有许多因素会对分数的真实性产生影响。因此,家长在分析分数时,有必要与孩子一起认真分析此次考试孩子本人甚至全班、全校考试的分数真实性。只有对分数的真实性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依据“修正”以后的分数来分析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三,善于从分数的分析中发现孩子的进步,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表扬,以充分发挥分数的激励功能。当孩子学习成绩进步时,家长的肯定与表扬能使孩子体会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当孩子学习成绩后退时,更需要家长的鼓励与帮助。从孩子的诸多不足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最能体现家长的教育水平。比如:若总分下降,单科分有无上升的?认知识结构看,有无掌握较好,丢分不多的部分?即使孩子某次考试一团糟,帮助他的最好办法仍然是以发展的眼光看他,鼓励他克服困难,相信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迎头赶上,考出好的分数。那种否定孩子的可塑性,一棍子打死的做法,只会扑灭孩子的希望之火,使其自暴自弃。
家长科学地分析分数,并能对孩子学习分数的高低采取明智的态度,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明智的家长在孩子考试成功时提醒他不要骄傲,不要轻浮,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迎接更艰巨的挑战;而在孩子考试失利时,首先要对孩子予以他最渴望得到的安慰和鼓励,然后帮助他分析失利的原因,树立不怕困难、迎头赶上的勇气。这样,孩子才可能以更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关心他、爱护他的父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