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近年广州中考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
广州中考网3月1日讯:回顾近年广州中考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广州中考政策,近几年几乎每年都在变。以不变应万变,只有中考成绩最稳妥。当然,也要了解当下的一些重要的中考政策。今天,继续由E度中考资深版主sunlai为大家解读近年来的一些中考政策的演变,下面为版主的原帖:我是从2010下半年(儿子升初二)开始关注中考政策的,广州的中考政策,每年都有变化,每个新政的推出,总会让家长忐忑不安。俗话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闲着无聊,发个帖子回顾一下过去两年的中考新政以及影响——
2011年,两个新政几乎让家长互斗。其中的体育考试,体育免考生居然可以满分,过往是只能取七成分的。有人反对也有人支持,当然反对的人更多,两派互吵。支持的人甚至在论坛这样对反对这个新政的家长说:“你让你的孩子残废免考,给你满分,你愿意吗?”这些都是小浪花,过了也没什么,毕竟影响面不是很广。
第二个新政就相当可怕了,在2011年1月中旬的征求意见稿里,明确全部10所省市属示范性高中拟面向全市12区(县级市)招生的重大突破,让番禺、花都、从化、增城的学生和家长喜上眉梢。此意见稿一出,立即有相关专家进行论证:招生范围的扩大也导致生源数激增,数据显示,今年番禺、花都、从化、增城这4个区(县级市)的初中毕业生人数,估计会接近“老八区”的初中毕业生人数。这就意味着,如果新政真的实施,而省市属示范性高中的招生名额和去年持平的话,考取这些示范高中的难度将会比以往增加约一倍。
市教育局网站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番禺、花都、从化、增城4个区的初中招生数为65433人,这批学生正是2011年的初中应届毕业生。2008年荔湾、越秀、海珠、白云、黄埔、萝岗、花都、南沙八区的初中共招生74531人。如此估算,“老八区”与“新四区”(番禺、花都、从化、增城)今年的初中毕业生人数几乎相当。也就是说,如果新政实施,如果省市属示范性高中的招生计划不变,则竞争激烈程度将大大增加。
相对于“新四区”家长的喜悦,“老八区”家长普遍忧心。老八区的家长大叫“新四军”进城,狼来了!当时也有家长激烈向教育局提出抗议,要求增加优质高中学位,开放新四区的优质高中学位让老八区的考生报考。像番禺的仲元中学,成绩有目共睹,和广州的前六所可以一拼的。然而,遗憾的是,教育局对此毫无反应!
当时很多人预测前六所的录取分数线提高10-15分的大有人在。甚至预测二中的分数线会大幅飚升,因为地处萝岗,靠近增城。
中考放榜后,新政的影响如何?数据显示,2011中考达到700分的有10628人,新四区有3962人达到700分,其中以番禺最多,达到2176人。花都、从化、增城分别有700、743、368人。 下面为前六所新政实施后和实施前的分数线对比——
序号
院校名称
录取类别
2010最低分数线
2011录取分数线
1
华师附中
公费
732
740
择校
728
737
2
广东实验中学
公费
733
728
自筹
711
3
广东广雅中学
公费
715
718
择校
715
726
4
广州市执信中学
公费
720
724
择校
715
726
5
广州市第二中学
公费
714
697
择校
714
712
6
广州市第六中学
公费
696
696
择校
708
716
前四所的分数线普遍飚高了,但没有如考前预测的飚升那么多。特别是二中,受大小年影响,大幅下降,出乎意料。而新四区的优质中学,如增城中学、仲元中学等等,当年录取分数线普遍下降。
下一页:2012年部分热门区属示范性高中本区与外区中考录取分数线
转眼间,就到了2012年,中考政策也从原来看热闹到事关自己切身利益了。而2012年的中考政策变化特别多,涉及招生范围、加分项目、体育考试、择校比例、填报志愿等。 体育从孩子刚升读初二就说改革,一直让众家长考生们忐忑不安,还好,最后基本和上一年的政策变化不大,体育免考不再满分让家长满意,只是减少择考的选项,影响不算很大。
2012年的中考政策变化基本是让家长们满意的,如中考录取取消“市三好学生”等三类加分,有利于社会公平。填报志愿方面,为了充分保障中考生自主填报志愿的权利,第一次在招生政策中要求学校不得干涉毕业生填报升学志愿。对于违规学校,将视情节轻重对学校校长及具体行为人予以处分。并且可以在提前批增加志愿,可以三公费三择校。公费志愿的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填报择校志愿。
比较受大家关注的变化是,自2011年13所省、市属学校面向全市招生,16所区属示范性高中面向老七区招生,区外学生比例不超过25%后,2012年将27所区、县级市属示范性高中也全部纳入全市招生范畴,实现优质学位全市考生共享。同时为兼顾区域教育资源均衡发展,2012年下调招收外区学生比例,最高不得超过15%。
当时普遍认为:对老七区的学生而言(包括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萝岗),招收区外学生比例从25%下降到15%,有两点影响:一是本区学生报考本区的示范性高中,优势增大,因为更多的区属示范性高中将招生计划留在了本区。二是本区学生报考老七区其他区(越秀、海珠、荔湾三个区同属一个招生区域),像天河学生报考越秀,难度加大。因为招收区外学生的蛋糕小了,又有新五区的学生来争取。
其他区的家长相当羡慕老三区的家长,毕竟优质高中主要集中在老三区。 27所区属示范性高中面向全市招生,使原先封闭的“老七区”与“新五区”有了生源流动,承接了“学籍与户籍不在同一个区(县级市)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可自主选择在学籍或户籍所在区(县级市)升学”这一政策,对优质初中民办学校是个利好。因为许多优质初中民办学校的学生,学籍与户籍都不在同一个区。
中考放榜后,原来以为区属示范性高中外区考生的录取分数线会飚升,通过下表也可以看出,影响也不算很大,但多数区属示范性高中都招够15%的外区生比例,特别是新四区的几所好高中,也得到不少市区考生的青睐。
以下是2012年部分热门区属示范性高中的本区和外区的中考录取分数线 ——
2012年部分热门区属示范性高中本区与外区中考录取分数线
区属
院校名称
录取类别
招生区域
本区最低分数
外区最低分数
荔湾
广州市第一中学
公费
全市
635
645
荔湾
广州市第四中学
公费
全市
635
635
荔湾
广州市真光中学
公费
全市
670
670
越秀
广州市第三中学
公费
全市
651
653
越秀
广州市第七中学
公费
全市
675
679
越秀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
公费
全市
669
669
越秀
广州市培正中学
公费
全市
668
669
越秀
广州市育才中学
公费
全市
635
635
海珠
广州市第五中学
公费
全市
635
641
海珠
广州市南武中学
公费
全市
635
637
天河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公费
全市
670
671
白云
广州市培英中学(鹤洞校区)
公费
全市
635
639
黄埔
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
公费
全市
602
617
番禺
广东仲元中学
公费
全市
688
691
番禺
广东番禺中学
公费
全市
663
670
花都
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
公费
全市
656
679
萝岗
广州市玉岩中学
公费
全市
630
636
增城
增城市增城中学
公费
全市
664
674
下一页:谈谈今年的中考新政
一岁一枯荣,儿子经历中考已经上高一,我也算是过来人了。今年的新政所引起的反响特别大,我特别理解面临大考的家长的焦虑,根据自己的经历,第一时间发了那个解读新政的帖子,分析可能带来的影响,希望可以减轻焦虑。有些人理解了,有些人却认为我多事,一样米养百样人,一笑置之吧,有部分人确实是通过我的帖子清楚什么叫“指标到校”,什么叫“指标生”的,不再以为指标就是计划分配容易腐败的东西,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就够了。
今年的三个新政如何执行还是未知数,去年的3月12日已经开始中考报名了,今年的招生细则到现在还没出,发生怎样的改变还是未知数。
三个新政推出的时机明显不对,新政在意见稿里没有执行细则和相关数据,让家长心里没底,只能更加抵触新政。
对教育局,说得好听点,是他们执政缺乏智慧,欠缺攻关能力,说得不好听点,就是只顾政绩,不顾他人死活。对三个新政,完全可以通过细则的完善得到家长的理解并部分支持的。
指标到校,若将省重点学校(前四所)排除在外,因为部分差学校的学生确实是力有所不达的,并且适当增加优质学位,并且承诺会成立家长参与的机构监督指标到校的过程,相信家长会乐于接受的。指标到校,是个趋势,是缓解择校热的手段之一。大家一起商量着办,也不会搞到现在的沸沸扬扬了。
开放异地中考,无疑条件是不成熟的,教育局也应该将相关数据向公众做个清清楚楚的说明,看大家的言论,还有部分人认为若开放异地中考,就有外地考生四万多加入竞争,2012年非广州户籍的考生是23,664人,这当中含有大量珠三角在广州各民校就读的非广州户籍考生,按照异地中考的门槛,这些学生是不符合条件的。而这部分不符合条件的学生又多数是中上生居多。开放异地中考的目的是为了取消高中择校并且和异地高考提前接轨,而广州目前民校众多,附近城市在广州民校求学的学生,若取消高中择校,他们又不符合异地中考的条件,这些学生将何去何从?教育局难道不应该对这些做个说明以安抚一下家长们忐忑的心吗?有不少这样的家长向我咨询,问我要不要转回家乡就读。政策不明,我实在难以给出答案。
老三区分区招生,对这点,我倒是觉得是可以接受,这样让各个区的学生公平竞争。以前老三区太有优势了,将白云、黄埔、天河、萝岗等区排除在外,为什么其他区就要分区,而老三区坐拥广州区属示范性高中的众多优质学校,却还要视为一区?
对老三区分区招生,我想肯定有其原因的,我并不认同如部分人所说的该新政是官员为权力寻租,为子孙后代谋福利,官老爷们觊觎的绝不会是区区的区属示范性高中学位,要谋也谋省市重点学位了。
我认为老三区分区招生新政的初衷只是配合指标到校新政的配套。老三区若还是视为同一区,那若实施指标到校新政,各区的名额那将怎么分?
按照目前意见稿的条文,这分区招生,同样是损害了多数人的利益,海珠考生从原来的既得利益者变为利益受损者,其他白云天河黄埔等区的考生,考外区,还得和更多人竞争,同样是利益受损的。教育局面对如何众多的利益受损者,为什么不可以通过细则做得更完善?很简单的办法,适当提高外区的招生比例不就行了?2011年外区的招生比例是25%,今年老三区分区招生,为什么不可以恢复25%的比例或者提高更多?
所以,家长与其反对分区招生,不如强烈要求教育局扩大区属示范性高中的外区招生比例,这样的诉求也许官方更容易接受。【完】
欢迎加入原帖讨论:回顾近年中考新政的影响
小编推荐相关阅读:
广州越秀2012中考与高一上期末考成绩统计
指标到校新政解读,致2013广州中考家长!
媒体详细解剖中考大变脸带来的影响
解读广州指标生的分配方法及录取政策
深化解剖2013广州中考新政理解易错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