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6-7-31 15:34:09

2011年中考政治复习资料:勇战自然灾害 弘扬民族精神热点复习试题及答案

  勇战自然灾害 弘扬民族精神
          材料点击
          材料一 2010年5月14日,贵州省举行“大旱中屹立贵州精神——冷洞村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面前,贵州省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用10万个塑料瓶救活35万株金银花的“杭旱奇迹”故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温家宝总理到贵州视察灾情时,称赞冷洞村“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精神就是“贵州精神”。
          材料二 2010年8月7日,甘肃省舟曲县发生强降雨,不久,泥石流冲进县城,并截断河流形成堰塞湖。截至8月19日14时,共有1 364人遇难,401人失踪。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就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8月8日12时赶赴灾区。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国家各有关部门、甘肃省各有关部门、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周边省份紧急行动,抢险队伍从四面八方紧急向甘肃舟曲县集结,一场抗击灾难的战斗打响了。在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后,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积极踊跃捐款捐物,奉献爱心,支援灾区抢险救灾。截至8月18日15时,甘肃省民政厅救灾捐赠专户已接收捐赠款物总价值15 078.80万元,其中捐款12 780.19万元,累计接收捐赠物资折价2 298.61万元。
          材料三 2011年1月30日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北方部分地区的旱情仍在持续。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目前,山东、安徽、江苏、河南等地部分地区气象干旱已达特旱标准。面对严重旱情,各地正在积极抗旱。由于去年山东率先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山东省比往年同期多蓄水29亿方,去年汛期增加的蓄水让地下水位相对保持充沛。在抗旱浇麦中,河南省各级农业、水利、财政、石油、电力等有关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全力抗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旱情,研究部署做好抗旱工作。
          考点链接
          1.党和国家政府高度重视自然灾害说明了什么?
          (1)说明了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说明了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情系民生,努力解决民生问题。(3)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说明了中国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我国政府积极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抗灾救灾工作?
          (1)这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2)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密切党群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这是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全国人民空前团结、临危不惧、百折不挠、奋勇抗灾。
          3.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自然灾害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1)要建立并完善灾难预警机制。(2)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3)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4)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5)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感,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5)我们应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4.我们能够夺取抗灾工作全面胜利的因素有哪些?
          (1)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国力明显增强。(2)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撑。(4)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指挥。(5)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6)全国各族人民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7)世界友好国家人民的大力支援等。
          5.在抗击灾害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不少英雄人物,我们应该如何向他们学习?
          (1)树立远大理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作为选择成才的目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2)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3)当国家处在困难时刻,要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4)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学习他们敬业乐群、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和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优良品德。(5)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增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6.面对灾区的同龄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人生难免有挫折,我们要勇敢地面对挫折;我们要学会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坚强的意志,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我们要相信党和国家,永远跟党走;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会自立自强,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建家园。
          7.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灾区做点什么?
          如果身处灾区,要勇敢加入到抗灾自救的行列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果不在灾区,可以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向灾区捐款捐物;还可以为灾区小朋友写信,安慰他们,鼓励他们勇敢的战胜困难;为灾后重建工作建言献策;等等。
          

zkfive 发表于 2016-7-31 16:09:53


       
        8.我们如何应对各种自然灾害?
          (1)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对各种自然灾害的监察预警能力,制定相应的抗灾救灾预案;加强防灾救灾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强化社会成员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提高社会成员的抗灾救灾能力;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2)个人:培养责任意识,树立奉献精神,做负责任的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公众服务。
          9.灾害发生后,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华人拧成一股绳,迅速投入抗灾救灾的实际行动中去,这体现的是一种什么精神?这种精神对取得抗灾的胜利有什么重要作用?
          (1)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2)作用: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巨大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作用,对外具有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保持团结一致、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最终取得抗灾的胜利。
          10.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国家:①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②必须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我们要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营养,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民族精神不断发扬光大;③必须充分汲取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大胆汲取和借鉴世界各民族精神的精华,使民族精神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④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2)青少年学生:①思想上:继承民族精神,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②学习上: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公民。③实践上: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11.新时期弘扬救灾精神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2)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3)有利于培育团结互助、无私奉献、不畏艰险、共克时艰的伟大民族精神。(4)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5)有利于实现共同理想,激发民族奋发向上,团结进取,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6)有利于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7)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安定团结的局面。
          一展身手
          1.继淘宝网“甘霖行动”捐款之后,新浪网、阿里巴巴、支付宝等网站联合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面向广大网民又发起了“思源—甘泉”为旱灾地区捐建思源水窖行动,广大网民踊跃支持。上述材料表明 ( A )
          A.中华民族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在不断传承
          B.每个公民都能发扬团结互助的美德
          C.这种捐助活动是杯水车薪,对抗旱救灾没有什么作用
          D.广大网民在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2.舟曲特大泥石流自然灾害发生后,医生治伤救人、解放军官兵打开生命通道抢救被埋者、电力工人抢修电路、心理医生对灾区人民进行心理辅导……这说明 ( D )
          A.负责任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B.负责任使人获得更多的信任和自由
          C.每种身份只能承担一种责任
          D.不同的社会身份负有不同的责任
          3.旱魔肆虐,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心。在中央的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受灾群众积极自救,社会各界积极伸出援助之手,打响了一场抗旱救灾的攻坚战,力争取得抗旱救灾的伟大胜利。材料启示我们 ( BCD )
          A.只要发扬奉献精神,就能战胜自然灾害
          B.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C.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战胜困难的不竭动力
          D.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不屈服
          4.2010年7月10日起,安徽再次迎来全省范围的降雨天气,强降雨致使长江支流大沙河河堤决口,近600名群众被洪水围困。安庆军分区、安庆消防支队及时开展救援,截至7月11日晚上8点,被困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安庆军分区、安庆消防支队的行为 ( ABCD )
          A.是党和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集中体现
          B.是尊重生命的体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C.是艰苦奋斗精神在抗洪救灾中的具体表现
          D.是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血浓于水的集中体现
          5.2010年,西南地区百年一遇的旱情牵动全国人心。云南省各级各部门已经投入抗旱救灾救济资金27.75亿元,组织协调1 249万人投入抗旱救灾;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向西南干旱灾区拨付专项救灾款;空军某部出动直升机赶赴灾区增雨抗旱;盘山路上驱车送水的志愿者车队,田地里指导节水育苗的农技人员,群山间打井找水的水利人员,村落里奔走指挥的基层干部各司其职,齐心协力,打响了杭旱救灾的攻坚战。
          阅读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1)材料中有哪些社会角色?分别承担了什么责任?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责任的认识?
          (3)这一事件给我们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政府部门、慈善机构、军人、志愿者、农技人员、水利人员、基层干部。政府部门组织协调,加大对抗旱救灾财力、人力的投入;慈善机构积极筹措资金,把爱心传递给灾民;军队利用自身优势,无私为灾区作贡献;志愿者乐于助人,发扬了奉献精神;农技人员、水利人员利用技术减轻灾害的影响;基层干部群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与灾害作
          斗争。(2)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和不应该做的事情。在社会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意味着一种责任,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3)①个人:增强社会责任感,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落实节约资源的行动。②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抗灾提供物质基础;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为救灾提供精神动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1年中考政治复习资料:勇战自然灾害 弘扬民族精神热点复习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