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6-7-31 15:37:18

中考政治知识点:中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测试题5

  第二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
          一、知识梳理 人身权的意义、内容 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生命健康权的意义 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 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
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 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不可辱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人格尊严的定义、内容(体现) 维护人格尊严 名誉权(含义、内容、侵权行为)
肖像权(含义、内容、侵权行为) 姓名权(含义、内容、侵权行为) 隐私权(含义、内容、侵权行为)荣誉权(含义、内容、侵权行为)
          二、考点解读
          (一)知识归纳
          1、人格尊严权表现为: 和 两方面。
          2、人格尊严具体包括 。
          3、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 。名誉权主要表现为: 。
          4、侵犯名誉权的行为主要有 等侮辱行为; 等诽谤行为。
          5、肖像是 。其制作方式可以有 。肖像权包括: 。
          6、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有: ; ; 。
          7、姓名包括: ;侵犯姓名权的行为有: 。
          8、隐私是指 。具体包括: 等。
          9、隐私权是指 。
          10、侵犯隐私权的行为主要有: 。
          11、尊重他人隐私要求我们① ② 。
          12、保护个人隐私权要求我们① ;② ;③在上网时 。
          13、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与世隔绝,当遇到麻烦、产生困惑、出现烦恼时应 。
          同隐私权紧密相连的有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对于住宅,未经本人允许 ;对于未满10周岁或精神病患者的通信由 代为处理。
          (二)重难点、易错点分析 1、重难点:(1)维护生命健康权 (2)人格尊严 2、错点:(1)作为父母,可以随意查看子女的日记、抽屉等。
(2)生命健康权是我自己的,我可以随意享有或放弃。
          三、中考真题解析
          1、(2008年苏州市)未成年人人身权利中最重要、起码的权利是 ( ) A.生命健康权 B.安全权 C.财产继承权 D.肖像权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生命健康权”问题的理解与认识。生命健康权是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民的人格权中,生命健康权居于首要地位,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重要、起码的权利。那么自然也是未成年人人身权利中最重要、起码的权利,故本题答案为A。
          2、(2008年临安市)假设八年级某班,甲丢了一支钢笔,乙在同学中散布甲的钢笔是丙偷的谣言;丙为了报复乙,启封偷看了乙的信件;甲和乙联手将丙打成轻伤。数天后甲的钢笔在自己的家中找到了。那么乙侵犯了丙的
( ) A.名誉权和隐私权 B.隐私权和生命健康权 C.名誉权和生命健康权 D.名誉权、隐私权和生命健康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格尊严权中的名誉权”“
生命健康权”的理解、认识。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荣誉权等。造谣、侮辱、诽谤他人属于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甲和乙联手将丙打成轻伤属于侵犯生命健康权的行为,本题中虽然有侵犯隐私权的想象,但不属于最后问题“乙侵犯了丙的”的范围之内,故答案为C。
          3、(2008年晋江市)“一米线”,是银行、邮局等窗口服务行业为防止客户的个人帐号、储户密码等信息被泄漏而采取的防范措施。这一措施是为了维护公民的 (
) A.肖像权B、名誉权C.姓名权D.隐私权
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的理解、认识与运用。在生活中,由于文化修养、客观环境的原因,很多人缺少隐私和保护隐私权的观念,也使得生活中侵犯隐私权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我们应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们的隐私权。银行里的“一米线”正是为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而设置的,故正确答案为D。
          4、(2009.河北)2008年9月,教育部要求全国各地中小学组织学生和家长收看央视播出的《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节目。开展这项活动 ( )
①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尊重 ②有助于增强未成年人珍爱生命的意识 ③能够完全避免未成年人伤害事故的发生 ④有利于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能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知识守护生命”活动的开展体现了对生命健康权的尊重,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他们更加珍爱生命,但并不能可能完全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所以③说法完全错误。此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排除③。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四、模拟测试
          一、请你选择(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
          1、下列行为不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是 ( ) A、小李出于好奇心未经许可拆看了同事的信件 B、小张购买了一本关于某明星私人生活的自传
C、热心群众李某擅自窃听犯罪嫌疑人家庭电话 D、某公司职员私自在网上出售客户的个人信息
          2、中学生王某在教室里随地吐痰,被班长黄某看见了,黄某便强迫王某当众用自己的衣服将地上的痰擦掉。黄某这样做 ( ) A、是正确履行职责的表现
B、有利于王某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C、侵犯了王某的人格尊严 D、侵犯了王某的人身自由权
          3、下列行为侵犯公民姓名权的是 ( ) A、某班主任强迫重名的学生改名 B、某同学给他人起侮辱性外号 C、某同学决定改名后办理身份证
D、某明星决定使用艺名登台表演
          4、张女士身患癌症,在临终前她和医院签订了无偿捐献眼角膜协定。她对着来访的记者说:我虽然不认识你,但可以通过你的眼睛重新看到这美好的世界。对张女士的说法正确的(
) A、这是一种盈利行为 B、是放弃自己生命健康权的体现 C、是迷信灵魂不死的表现 D、是珍爱他人生命健康权的生动体现
          5、作为未成年人,关爱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应 ( ) ①在学习生活中劳逸结合 ②严厉打击侵犯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 ③多学一些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
④杜绝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诱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中学生陈某在网上聊天时,假冒本班同学张某的名字,捏造本班同学孙某有小偷小摸的行为。陈某侵犯了张某的 和孙某的 ( ) A、姓名权 名誉权
B、隐私权 名誉权 C、荣誉权 隐私权 D、姓名权 隐私权
          7、节假日,很多同学喜欢到野外郊游,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愉悦身心。下列行为可能危害我们的生命健康犬的 ( )
A、在家长和老师带领下,有组织的进行集体活动 B、带足食物和饮用水,最好再带一些必备品,如云南白药、绳子、打火机等 C、关心天气情况,选择好天气出行
D、采食山中颜色鲜艳的果子,饮用池塘溪涧的清水
          8、下列属于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是 ( ) ①小刚因长的较矮,同学们叫他武大郎 ②小王到银行取款时站在一米线外等候 ③学校将优秀学生的照片贴在宣传栏
④张老师因小麦迟到,让他站在教室外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9、大学生赵C因名字“中西合璧”。在换发第二代身份证时遇到麻烦,民警要他将名字全部改为汉字,否则不予换发,赵C不服,一纸诉状将公安局告上法庭。经审理,法院一审判决赵C胜诉,公安局必须允许赵C使用原名换领身份证。这给我们的启示
( ) ①公民权利需要有法律保障 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要依法办事 ③当个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用法律武器维权 ④法律总是维护公民个人的合法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胡季将吕明较胖的脸型十分夸张地画了一幅漫画,并以“肥猪”为名,张贴在教室,吕明理直气壮地对胡季进行了交涉。这是吕明在维护自己的 ( )
A、名誉权和荣誉权 B、荣誉权和姓名权 C、名誉权和肖像权 D、肖像权和姓名权
          二、请你概括(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提炼下列各题材料中蕴含的主要道理)
          11、“人肉搜索”的特点是网民通过各种途径对同一个人进行地毯式搜索,被搜索人的个人信息如肖像、家庭住址、电话号码、银行账号、工作单位等情况很快会在网上一览无余。
          12、杨某因嫉妒同寝室的另一名同学,于是用有照相功能的手机偷拍了他在寝室内的各种生活照,在同学中传看并散布一些诋毁性的言论。结果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三、请你简答(4分)
13、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于2008年10月26日正式启动。任务要求,学生每天长跑距离基数为:小学生1000米,初中生1500米,高校学生2000米。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请你辨析(8分)
14、曲先生与洪女士为某国营企业的正、副经理,平素不睦。一次,洪女士外出忘记将办公桌抽屉锁好,曲先生借机翻看,见洪女士一本日记,便擅自翻阅,发现洪女士在日记中记载她对过去男友的相思之苦,感到苦闷又无力解脱。曲先生乘机将相关内容私自公布,导致洪女士身心受到极大伤害。为此洪女士想以曲先生伤害其名誉权为由将曲先生告上法庭。你认为洪女士的做法是否合适?请辨析。
          五、请你进行观察与思考(10分)
          15、张某家境贫寒,自幼丧母。去年他从贫困的老家到广东打工。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本想拿到工资回家孝敬年迈的奶奶,但个体老板硬拖着不给。张某一气之下,头脑发热,在老板的屋里拉上电线,企图电死老板泄愤。幸好被人发现未造成严重后果。但张某因故意杀人(未遂)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在少管所,张某学到了一些法律知识,对自己的行为深感悔恨,决心用法律为自己讨回公道。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写好起诉书寄到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判决个体老板全额偿还张某的工资。张某拿着工资,不禁热泪盈眶。
          (1)人民法院的两次判决体现出对人权的什么保障?
          (2)张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拿着自己辛苦钱,你认为悲喜交加的张某最想说什么?
          六、请你参加活动与探索(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6、新华社曾以“别人身份信息可查询”为题报道,查询公民身份信息,过去只是公安部门等一些特殊单位出于工作需要采取的一种手段。某市公安局最近却出现了新鲜事:普通公民只要持本人身份证及相关证明材料或凭一般单位的单位介绍信到市公安局户政大厅,经审查后,即可进行有关人口身份信息的查询。
该市公安局有关部分负责人解释说:“近年来,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持伪造的身份证,进行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给国家、集体和广大群众造成极大损失。因此,该市公安部门成立了公民身份信息查询服务中心。从6月下旬开始,正式对外依法有偿提供公民身份信息查询服务。
(1)你认为“别人的身份信息可查询”这种做法对吗? (2)请你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对此进行分析。 (3)为此,请向社会发出一条倡议
          17、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都在万人以上,为此,某班决定以“校园安全,警钟长鸣”为题办一期板报。
(1)请列举几例侵犯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事例 (2)为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请分别谈谈社会、学校、学生应该怎么办?
(3)你知道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是哪一天吗? (4)设计几条校园安全的标语
          参考答案:
          (一)考点归纳 1、人格权和身份权 2、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 3、道德品质、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
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4、公然辱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挖苦、嘲笑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 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
5、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 绘画、雕塑、剪纸、照相、摄像等 肖像的制作权、使用权、获酬权

zkone 发表于 2016-7-31 16:52:02


          6、未经他人允许以营利为目的;故意污损、毁坏他人肖像或借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7、正式名、笔名、艺名; 干涉他人使用某个名字、冒用、盗用他人姓名等。
8、不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或与公共利益、他人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个人私事。
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等,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 9、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10、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偷看他人日记、私拆信件等刺探他人私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
11、①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②不刺探、传播他人隐私。
          12、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②认真选择倾诉的对象;③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知识,提高警惕等。 13、学会与值得信赖的人沟通和交流;
不私自进入别人家庭; 其监护人
          (二)模拟测试
          一、选择题 1、B 2、C 3、A 4、D 5、D 6、A 7、D 8、D 9、A 10、C
          二、概括题 11、“人肉搜索”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我们要正确利用网络等。 12、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非法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等。
          三、简答题 13、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生命健康权;有利于学生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等。
          四、辨析题
14、①洪女士想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正确的。但用侵害其名誉权的提法则是不恰当的,应当是侵犯其隐私权。②材料中曲先生的做法是违法的。侵犯了洪女士的隐私权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揭露别人的隐私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曲先生的行为是不道德的,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③洪女士应拿起法律武器,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观察与思考 15(1)法律保障。(2)法制观念淡薄,不懂法等。
(3)我们应增强法制观念,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运用法律武器加以维护等。
          六、活动与探索
          16、(1)“别人身份信息可查询”这种做法是不对的。(2)隐私是指公民不愿为人所知或不愿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公民有权对个人的信息控制、保密,有权禁止他人非法搜集、调查、公布、传播和使用自己的私人信息。因此,“别人身份信息可查询”这种做法是不对的。(3)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等。
17、(1)略。(2)社会: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整顿校园周边环境;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进行安全隐患排查,进行安全常识教育,让学生了解一些安全常识;进行安全教育活动;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救常识,同各种侵权行为作斗争等。(3)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4)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考政治知识点:中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测试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