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复习资料:注重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阅读资料
【时政背景综述】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判断我国改革发展的基本形势,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论断,奏响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强音,符合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
【相关事件链接】
惠农:我国农业支持保护和补贴制度继续完善。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等都将加大。
住房: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将加快改善。廉租房制度将惠及更多家庭,所有市、县对住房困难的城市低保家庭,将基本做到应保尽保。
社保:从2008年开始,养老金再连涨3年,全国总算账,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水平将超过每人每月1200元。
医保:2008年,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补助标准都将提高到8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标准从20元提高到40元,提高一倍。
【教材知识连线】
1.从“是什么”的角度理解诸多民生问题的存在表明: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且发展不平衡,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
2.从“为什么”的角度联系“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根本目的”、“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等主干知识全方位解读关注民生的必要性。
3.从“怎么做”的角度懂得国家(或地方政府)为关注民生应该采取的措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维护社会稳定等。
【命题角度探析】
过去的2007年,留给中国人印象最深的一个词语是“改善民生”。从年初到岁尾,围绕就业、教育、看病、住房等民生难题,各地、各部门出台了大量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因此,本专题必将成为2008年各地中考思想品德命题的热点。联系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本专题可能出现的命题角度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选择题的形式要求学生多角度理解材料体现了那些道理?知识落脚点是“关注民生的必要性”;(2)以主观题的形式要求学生列举几项现实生活中的民生问题或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举措;多角度简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关注民生并联系实际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出总体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无论采取何种角度考查,试题都会呈现相关的背景材料,因此广大师生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做个有心人,多渠道了解2007下半年~2008上半年全国尤其是地方政府关注民生的重大举措,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现热点背景与教材主干知识的有机链接。
【原创试题演练】
一、单项选择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政权”。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两则古语对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启示是( )
A.必须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下一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