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复习资料:第五课基础测试题
初三政治第五课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4分)
1.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是 ( )
A.科学技术能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是否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C.生产力水平能否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D.生产力发展是否与生产关系相适应
2.当今时代,世界要和平,人类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已成为历史的潮流。这表明 ( )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和平与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C.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基础 D.各国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前提
3.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我国开展全方位外交,与周边国家、世界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都取得了重大进步。如:与印度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举行了首次联合防恐演习,我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等,尤其是推动朝核问题和平解决,先后促成了“三方会谈”和两次“六方会谈”。我国的外交努力和成就 ( )
①.充分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提高 ②.显示了中国的大国风范,有效地抑制了“中国威胁论” ③.说明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④.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有的外部环境 ⑤ 表明我国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⑤ D. ①④⑤
4.2004年,美国疯狂虐待伊拉克战俘的丑闻,暴露了美国“人权神话”的反人权面目。然而美国再次以“世界人权卫士”自居,在国别人权报告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指手画脚,却又一次在报告这遗漏了美国自己在人权领域的劣迹。
----摘自国务院办公室发表的《2004美国人权记录》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 美国的这种行经是“强权就是真理”思想指导的结果
B. 中美之间像这样的斗争会长期进行下去,和平已不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C. “人权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
D. 霸权主义已成为威胁世界和平发展的唯一因素
5.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共获得32枚金牌,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备战奥运期间,我国健儿加大了训练的高科技含量,体育总局设立开放性科研课题,吸引清华、北大及各界科技人才联系公关;运动队配备科技专家跟队训练,精选国外高科技的训练器材等等。外电评论:中国的奥运科技备战是当代科研与体育融合的“高智商决策”。
通过这一事实,我们得出的正确的认识是 ( )
①.世界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为我国学习借鉴最新科技超过提供了机遇 ②.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③.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是正确的 ④.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6.2004年我国第一个北极考察站---“黄河站”正式投入运行;“嫦娥一号”绕月工程正式启动;世界第一个SARS疫苗在我国研制成功……这一系列的科技成就 ( )
A.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巨大成就
B说明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C表明我国有能力在短期内基本实现现代化
D.是可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结出的硕果,是中华民族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
7.目前我国的技术工人十分紧张,某汽轮厂招收260名数控技工,月薪达到6000元仍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上海公布了四类最挣钱的职位,其中有两类是高级和中级技术工种。这说明( )
①.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工人已成为我国最理想的职业 ②.人才不仅包括各类专家,也包括各行各业有一技之长的专门人才 ③.我国的人才数量特别是中级和高级技术工人数量严重不足 ④.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8.理想的实现靠艰苦奋斗,下列各句体现艰苦奋斗精神的有 ( )
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②.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④.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③
9.马克思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时代赋予我们当代青少年的崇高使命是( )
A.学好本领,报效父母 B.遵纪守法,做合格公民
C.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面对升学和就业问题,我们的正确思考应是 ( )
A.考高中上大学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B.碰运气,该怎样就怎样
C.选择职业不仅要从实际出发,更要以祖国需要为重
D.只要生活安逸、父母有钱,其他问题可以不管
11.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仅仅是人生历程中的一个小小驿站。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我们要创造最有意义的人生,就必须 ( )
①.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 ②.以中华民族的振兴为己任
③.立足国情,防眼世界,顺应潮流 ④.将个人的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12.2006年,我市中考招生继续实行优录政策,其中包括对在“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初中毕业生给予一定加分鼓励,这一规定意味着 ( )
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 ②.市政府、市教育局重视培养人才,鼓励创新 ③.我市中考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 ④.学习书本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二、辨别改错题(每小题3分)
1.艰苦奋斗精神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 )
改正:
2.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两方面的关系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 )
改正:
3.对人才最根本的衡量标准,就是要看个人的学历的高低。 ( )
改正:
4.“南北问题”主要是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问题。 ( )
改正:
5.个人的活动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 )
改正:
三、简答题
1.材料一:2004年“感动中国”的大学生徐本禹说“我愿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微小/当爱的阳光照射到我的身上的时候/愿意无保留地反射给别人。”
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要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国家一项重大而迫切的任务抓紧抓好,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
(1)从材料一中看到了徐本禹的哪些优秀品质?(6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成才的打算。(6分)
2.某校初三(5)班的学生,在学习了初三第五课内容后,被任长霞、牛玉儒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所感动,准备组织召开“立志成才,振兴中华”的主题班会。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见畅谈如何向英雄人物学习,立志成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假如你是该班的一员,请运用《思想政治》的有关知识,围绕上述主题阐明你的主要观点。(9分)
四、辨析题(10分)
目前,在好多独生子女中存在着一种攀比之风。为了对学生进行教育,我校政教处,团总支、学生会决定在本学期三月份举行一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主题报告会,要求全体学生按时参加。小兵同学听到这个消息后,不以为然的说:“都什么年代了,还讲艰苦奋斗?”请对小兵的观点加以辨析。
五、分析说明题
1.材料一:我国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究成功的杂交水稻,能比常规水稻增产20%,自20世纪70年代推广以来,已增产3.7亿多吨。
材料二:美、日、中三国科技实力对比表
国家
美国
日本
中国
分值
89.30
58.57
32.50
材料三:2004年12月29日,胡锦涛主席指出:加快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我国应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你认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10分)
(2)分析材料三并联系青年学生的实际,请你谈谈应如何理解和培养创新能力?(6分)
2.材料一:伊拉克战争一周年仅仅过去两年,2004年3月22日凌晨一声巨响,3枚以色列火箭飞向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
材料二:联合国开发计划暑《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占20%人口的发达国家,控制着世界GDP的86%,人均年收入达2—3万美元,而最穷国家中有13亿人人均收入不到300美元。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
(2)这两个问题关系怎样?(4分)
(3)对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你认为应当怎样解决?(8分)
(申明:本人保证以上资料属于本人原创,任何版权纠纷由本人负责,未经本人或莲山课件授权,不得转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