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6-7-31 15:40:11

2014年中考思想品德考点透析


       
               
                       
                       
                       
                       
               
       

       
          全国中考政治考点分析与透视,让你的中考政治飞速进步。
          考点1:适应新环境,做个阳光少年
          新生如何尽快适应新环境?——不仅要有迎接挑战的勇气,还要求每个人在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中学生如何做好自我调适?——①做好角色转换:中学生不应该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知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然后努力地完成,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②做好心理上的调整:在新的环境中,我们有时会感到孤独和失落,而医治孤独和失落的良药就是交往.乐观和自信。
          医治孤独和失落的良药就是交往.乐观和自信。
          做个阳光少年——实质上就是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珍惜今天所拥有的,给自己一个目标.一个希望。自觉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积极利用环境,适应新的环境,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中学时代。
          考点2: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1.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意义?
          ①是一个人心成熟理的标志之一;②这是每一个成功者的基本素质。
          2.要求?①关键是实事求是,既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低估自己。(充分认识自己,相信自己,超越自己)②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常用的有自我观察、自我反省、相互比较、咨询他人、科学鉴定等多种方法。
          考点3:增强自信、超越自卑,学会尊重自己与他人
          1.自信的要求:①能靠自己的力量使看似不可能的成为可能,使可能的成为现实。
          ②把握自己的长处,挖掘自身的潜力,在现有的基础上进步,逐步树立自信心,不断走向成功。
          2.超越自卑:自卑感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是个人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消极情感。
          3.学会尊重自己
          ①人应该从自尊中学会尊重别人,从自尊中学会立身处世;②自尊不是轻视别人,不是狂妄自大,而是一种对平等的要求;③自尊是成才和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件。
          4.学会尊重他人
          ①首先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平等的,这是前提;②必须做到不能以家境的贫富.智力的差异.父母职务地位的不同来论人,绝对不能把这些差异作为我们另眼看人.不尊重他人的理由;③还必须做到不凌弱欺生;④总之,必须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能,了解社会公共生活的共同准则,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受人尊重的奥秘:首先要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考点4:正确把握宽容友善
          1.宽容友善的重要性
          ①人有宽阔的胸襟,才能赢得友谊,增进团结;②才能解人之难,取人之长,谅人之短,从而产生很大的感召力,使人相互信任亲近;③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
          2.正确把握宽容友善
          ①区分宽容与软弱:宽容并不意味着不分是非曲直,不讲原则;宽容也不意味着麻木不仁,熟视无睹。当然,宽容也不是理亏的表现,更不是软弱无能。②区分宽容与严格:宽容不是纵容,宽容与严格两者是一致的,老师、家长的批评教育,是对我们的关爱,是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教育。③区分宽容与维权:人生活在社会中,宽容友善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但宽容不能丧失原则,依法“讨回公道”,正是对社会、对他人最大的友善。
          考点5: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发挥集体力量
          1.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1)个人离不开集体。团结的集体使个人享受快乐,催人奋进,乐观自信,成长成功。(2)集体也离不开个人。集体由个人组成,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因此,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3.发挥集体的力量:必须有共同的目标;必须有共同的行动。
          考点6: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1.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受教育意义:①当今国际竞争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竞争、教育的竞争②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③只有接受教育,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2.保护公民的受教育权利
          在我国,凡是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非法限制公民的受教育权,不得歧视任何人的受教育的要求。
          3.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受教育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对国家、对人民必须履行的一项基本义务。
          从国家发展来看,当今国际竞争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从公民自身发展来看,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接受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科学水平,力争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做贡献。
          4.受教育者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义务: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5.九年制义务教育
          含义: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法律:《义务教育法》、《教育法》、《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特点:统一性、强制性、公益性。
          6.青少年应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②以高度的责任感为祖国、为社会奋发进取,刻苦学习③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考点7:珍爱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1.珍爱生命:(1)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任何代价都换不来;(2)生命是地球上最宝贵的东西,地球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生机勃勃;(3)我们要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还要爱护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与大自然和睦相处。
          2.让人生更有意义:(1)有意义的人生都有明确的进取目标;(2)有意义的人生在于对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3)有意义的人生需要敢于创造。
          考点8:用合理的方法调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1.调节情绪的常见方法
          意志控制法;注意转移法;认识改变法;合理发泄法;尽情倾诉法;情绪升华法等。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个人的特点灵活的加以运用。
          2.合理表达情绪
          情绪的表达既合理又合情,并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时刻保持乐观,开朗的良好心态。善于表达不满,当我们与人相处时,发生误会、矛盾和冲突引起情绪上的不满时,我们应学会既得体的表达自己的不满,又不伤害对方,还利于问题的解决。
          考点9: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未成年人设置的四道防线。
          考点解析
          1.法律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原因是什么?
          答:(1)生命健康权是未成年人人身权利中最重要、最起码的权利;(2)未成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均未发展成熟,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生命健康权极易受到侵害;(3)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就是保护国家和民族的明天。
          2.四道防线之一:学校保护
          ①含义: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的保护。
          ②意义:学校是未成年人受教育的基地,是他们成长的摇篮。未成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此,学校保护在未成年人的成长中具有举足轻作用。
          3.四道防线之二:家庭保护
          ①含义: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和教育的义务和职责。
          ②意义: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家庭保护对未成年人健康心理、良好性格、道德品质、理想情操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四道防线之三:社会保护
          ①含义:社会保护是指社会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②意义:未成年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社会保护是未成年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5.四道防线之四:司法保护
          ①含义: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所实施的一种专门保护。
          ②意义:司法保护在整个未成年人法律保护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定条件下,它是维护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使其早日改过自新的保护措施,是教育、感化、挽救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一个重要举措。(不公开审理、设立少年法庭、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6.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主要法律
          l991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1999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补充:怎样预防和减少不良现象?
          ①未成年人自己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抵制不良诱惑。②家庭要对未成年人进行必要的监护和教育,履行家庭保护的职责。③学校要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提高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履行学校保护的职责。④社会相关执法部门要完善相关法律,加强监督和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实施相应的社会保护。
          考点10:正确认识和行使生命健康权
          1.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特殊保护
          ①生命健康权是未成年人人身权利中最重要、最起码的权利;②未成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均未发育成熟,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生命健康权极易受到侵害,因此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做出特殊保护。
          2.维护生命健康权
          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①首先要懂得生命的价值,理解父母养育之恩;②其次要多学一些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要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③再次要杜绝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诱惑,纠正不良行为;④最后当遭遇危险情境、生命健康安全受到威胁时,要沉着冷静,采取最佳的应对措施。
          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权。①首先要不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②其次当他人的生命健康处于危险时,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学会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zkone 发表于 2016-7-31 17:01:13


       
               
                       
                       
                       
                       
               
       

       
       
          考点11:认识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修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
          1.认识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客观原因:由于生活环境复杂,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生活中中小学生受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主观原因:青少年身心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在面对不法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往往因处于被动地位而受到侵害。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①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②培养自己对真与假、是与非、美与丑的分析和辨别能力;③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④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
          3.青少年依法自我保护
          ①在我们面临险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冷静、沉着、机智,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方法,以保护生命为第一原则;②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打官司”是一种重要的方式;③在进行自我保护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以及他人的合法自由和权利。
          【补充】面对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你认为国家、学校、社会、青少年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防范?
          国家:应该加强校园安全立法和执法,严厉打击各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社会:应该创造务件保证校园设施的质量,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确保校园安全。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教育,严格校园安全管理,完善安全措施。如开设学校安全教育课,举行安全自救演练,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自救常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排解学生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加强校园进出人员检查,排查学校的各类设施及校园安全隐患等。
          青少年:①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和交通规则;②学会掌握安全常识和自救知识(注意防火和用电安全,不做危险游戏,不攀越窗户和护栏,不在校园内,楼梯处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推搡拥挤):④正确对待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④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远离伤害源:⑤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向学校或有关部门报告;遇到暴力事件不要围观,要远高并及时报警.
          考点12: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变化发展
          1.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强国富民之路。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解析1: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现
          ①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②综合国力明显增强③国家日益繁荣昌盛、地位提高。④在党的领导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⑤党和国家采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成功的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
          解析2: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具体事例列举
          经济建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
          政治建设:香港澳门胜利回归;
          文化建设: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行;嫦娥系列号成功发射。
          解析3:取得成就的原因:①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③坚持改革开放。④坚持党的的正确领导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⑤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⑥坚持科教兴国战略。⑦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创新精神。⑧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一起抓。(即:坚持五位一体的战略新布局)
          链接: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6.6万亿元增加到51.9万亿元,跃升到世界第二位;公共财政收入从5.1万亿元增加到11.7万亿元;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87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8%、9.9%;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新成就,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入列;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我们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考点13: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解析1:对外开放的意义
          ①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有利于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②有利于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文明成果来加快现代化建设。③有利于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开创了世界进入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新局面。
          解析2:对外开放原则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开放,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全方位开放。
          解析3:坚持对外开放的国策
          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又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对内搞活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补充: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考点14:高举伟大的旗帜(党的指导思想)
          [修订]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旗帜,全面理解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解析1: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根本原因
          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解析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解析3: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坚持科学发展观
          十八大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2012年12月4日,我国第十二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考点链接:4/或:书本P54第一段)
          以人为本,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使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城乡、区域之间协调发展,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这一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要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命题预测:7+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对于实现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要重要意义。)
          3、怎样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两型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2012年江西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三项措施:①从6月1日起试行阶梯电价。②推出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租住房“三房合一、租售并举”。③多重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结合以上举措分析,江西是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举措①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举措②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举措③有利于促进江西经济的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考点20:了解、理解、尊重老师
          第一框 了解我们的老师
          1. 传递人类文明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而最直接、最集中的传递是在学校的师生之间进行的。
          2. 教师的职业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3. 教师工作的特点:
          ⑴ 交往对象:教师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每天和天真纯洁的学生交往。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不仅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流。
          ⑵ 职业: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
          ⑶ 角色:教师要进行认真的课堂思考、设计;要担当着学生的长辈、朋友,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心理健康顾问以及模范公民等多重角色。教师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更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第二框 理解我们的老师
          1. 为什么要理解老师?
          ⑴ 老师有时候处理问题也可能会有偏差或失误,做法不可能得到所有学生的认同。
          ⑵ 老师也是普通的人,老师也有甜酸苦辣、有个性、有脾气、有昨天、有明天,我们应把老师当师长、当家长、当朋友。
          ⑶ 老师也有被学生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的需要。
          2. 怎样理解我们的老师?
          ⑴ 换个眼光,设身处地地为老师想一想
          ⑵ 换个想法,主动找老师把你的想法说出来
          ⑶ 谅解老师的过错,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⑷ 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让表扬与批评成为我们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增进感情和不断进步的动力。
          3. 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1)正确认识老师的表扬与批评:表扬与批评是老师经常使用的教育手段,也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关心和爱护,更是老师应尽的责任。
          (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1)受到表扬,要找出差距,继续努力;受到批评,要虚心接受,有错即改。(2)我们不仅要经得起老师的表扬,还要能承受得住老师的批评。让表扬与批评成为我们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增进感情和不断进步的动力,伴随我们健康成长。
          第三框 尊敬我们的老师
          1. 为什么要尊敬我们的老师?
          ⑴ 教师是文明的使者,向他们表达敬意,就是给予文明应有的尊严。
          ⑵“尊师重教”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它不但是美德,也是社会的行为规范。尊师重教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
          ⑶ 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振兴中华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
          2. 在新的教育观念里,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在新的教育观念里,教师和学生具有平等的人格和尊严,师生关系是一种互相教育、互相感染、教学相长关系。在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环境和气氛中,师生双方互相尊重、信任、理解、合作。
          3. 保护教师权利的法律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4. 中学生可以为尊敬老师做哪些事情?
          ⑴ 尊重老师的劳动,虚心听取老师的教导
          ⑵ 对老师要有礼貌
          ⑶ 以好的成绩报答老师
          ⑷ 多想想老师的困难和苦衷
          ⑸ 做错事后能真诚的接受老师的批评
          ⑹ 见到老师热情的打招呼,问好
          ⑺ 关心、体谅和帮助老师等等
          5.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事业:如教师节的确定、教师法的颁布、教育法的实施等。
       
       

       
               
                       
                       
               
               
                       
                       
               
       

zkfive 发表于 2016-7-31 18:36:42


       
               
                       
                       
                       
                       
               
       

       
       
          考点21:明确责任的含义,自觉承担对社会、国家的责任,学会做负责任的公民
          [修订]了解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掌握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基本要求,增强责任意识,做负责人的公民。
          解析1: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有行为就会有后果,某种后果一定是由某些行为引起的。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作为的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后果,不作为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有的行为会产生一种后果,而有些行为则会产生多个后果,甚至是连锁的后果;有的后果是由一个行为造成的,而有的后果是由多个行为造成的。不仅个人的行为会产生后果,一个集体、一个国家的任何行为也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解析2: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基本要求(“三思而后行”要求我们怎样做?)(考点23)
          ①行动前对行为做出最优化的选择:在做出行为前应作充分的预测,在作出充分预测的基础上,我们可在多种方案中作出最优化的选择。②行为过程中及时调控:随着事物的进一步发展,主观的、客观的因素都会有一定的变化。要不断检查自身的行为,了解事物发展的动向,及时发现行为偏差,适时调整行为方式,必要时改变甚至停止自己的行为,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促使行为结果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③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集中体现在对行为后果的自省及自觉承担应负的责任上:如果取得积极的后果,要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如果出现消极的甚至是损害的后果,要勇于承担责任,及时消除影响,减轻损失,以吸取教训,为今后的行为选择奠定基础。
          解析3:增强责任意识
          解析4: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及不负责任会后果
          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任何行为都必须以不损害他人、集体、社会和国家的利益为前提,享有权利同时必须承担相应义务;人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负责会对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
          解析5:青少年要学会承担责任
          具有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是成人的基本标志;责任能力无可逃避,人到18周岁就被认定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必须承担完全的法律责任;责任意识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既能给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又能帮我们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有效地抵御不良诱惑。
          解析6:勇敢地承担责任
          首先要对自己负责,才能做到对他人、家庭、集体、社会和国家负责;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具备一定能力,才能为他人和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树立责任意识,增强责任感;做到临阵不乱,理智面对,处变不惊;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信守承诺,诚信做人;遵纪守法,自觉履行义务等(法律义务、道德义务)。
          解析7:中学生应该承担的责任
          自己:(首先要对自己负责)要做健康人,承担珍爱生命、努力学习、关爱身心发展的责任;家庭:要做好儿女,承担孝敬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的责任;学校:要做好学生,承担努力学习、尊师爱友、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等责任;社区:做好居民,承担保护环境、团结邻里等责任;国家(社会):要做好公民,承担爱国守法、遵守社会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等社会责任(道德和法律责任)。
          【补充】学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1)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公民;(2)做一个有能力负责任的公民;(3)做一个对自己的一生负责任的公民。
          考点22 :追求公平、维护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解析1:公平的定义: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公平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在要求他人对自己公平的同时,也要公平地对待他人。
          解析2:公平的原因
          对社会来说,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社会成员是社会的责任;
          对个人来说,公正、平等地对待周围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
          解析3:正确理解并对待生活中的公平
          公平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生活中要努力追求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要理智面对不公平,学会接受,学会宽容。
          解析4:正义的基本要求:不要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面对不良社会现象,要勇敢地加以制止。
          解析5: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维护正义)
          维护正义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道德义务;维护正义,要有一颗同情心;尽已所能去帮助别人;要勇于同不良的社会现象作斗争;未成年人要学会见义智为;明辨是非(依据:人的行为是否法律和道德的规范),为人正直。
          考点23: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杜绝不良嗜好,拒绝不良诱惑
          解析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
          含义: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表现: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和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等缺点;可能抑制我们的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缺乏主见;生活中我们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不固步自封;也要有自已的思考和分析,不迷信、不盲从。做法:提高知识水平;培养自尊心与自信心;提高自制性与独立性。
          解析2:正确认识好奇心
          含义:好奇心是指与惊奇情绪相联系的,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探索的心理状态。
          表现:好奇心使人对感兴趣的新事物充满探索的欲望,激励人们去接触新事物,研究新问题,是学习、科研不断前进的动力;好奇心也可能把我们引上歧途,可能诱使我们走向深渊,甚至陷入死亡的沼泽。
          做法:既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探究,发挥其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积极作用;又要克制那些超越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好奇心,防止其消极影响,这是我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解析3:不良嗜好及其危害
          吸烟成瘾;饮酒过量;沉迷网络,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可能会导致学习退步甚至走上歧途。
          解析4:不良诱惑及其危害
          毒品:带来一些社会问题,甚至引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赌博:是一种恶习,赌博毒化人的灵魂,泯灭人的良知。
          黄色刊物:青少年千万不能放松对自已的要求, 要坚决抵制这些有害物品的侵蚀。
          邪教:是披着宗教外衣的歪理邪说,其实它们不是宗教,且具有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的特征,它宣扬歪理邪说,蒙骗群众。敛财害命,挑动制造事端,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解析5:拒绝不良诱惑
          青少年要善于鉴别身边的不良诱惑,鼓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学会用科学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摆脱它们的干扰,避免其对自身和他人造成危害。
          考点24:学会休闲,培养情趣,做有教养的现代人
          解析1:学会休闲意义及做法
          意义:休闲能解除体力上的疲劳,恢复生理上的平衡;获得精神上的慰藉,使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休闲不只是寻找快乐,也是寻找生命的意义,我们应在紧张中抽出时间,放松自己,体验休闲。做法:学会休闲,就要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就是要求我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要做到科学、合理、有度。这不仅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维护和发展良好的社会风气。
          解析2:高雅情趣的意义
          能使我们因学习而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疲劳得以解除;分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使我们即使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中也能让生活充满欢乐;高雅的生活情趣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和美的积极感受;生活情趣可以使心情得到愉悦,生命得到充实,生活充满情趣。
          解析3: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
          有教养的人懂礼节,有礼貌;有教养的人有宽广的胸怀,不盲目自大;有教养的人懂得尊重别人;有教养的人注意生活细节;有教养的人能够将人类的各种优秀品质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品质。
          考点25:法律的含义、作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修订]法律的特征、作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解析1: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规定权利与义务为内容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其特征表现如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因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所以我们通常把法律称为“国法”。
          法律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无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违犯国家法律,就要负法律责任。
          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所谓国家强制力,主要是指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解析2:法律的作用
          法律对人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
          法律维护公共秩序。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法规,也是同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作斗争的有力武器。
          法律维护公共安全和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解析3: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和道德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一般来说,在我国凡是违犯法律的行为,也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而违反道德的行为,则不一定同时违犯法律的行为。二者的区别是:
          (1)共同点: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都约束人们的行为。
          (2)不同点:①表现形式不同。道德通常存在于人们的认识和社会舆论中,大多不成文;法律则是明确、严格和具体的规范性文件。②实现方式不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的约束来实现;法律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调整的范围不同。道德调整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活动;法律只调整人们的行为。
          解析4:法治和德治
          (1)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的,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
          (2)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3)青少年既要增强法治观念,又要提高道德素质。
          考点26:依法制裁违法与犯罪
          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依据行为所违犯的法律类别,违法行为划分为违宪行为和刑事、民事、行政违法行为。其中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解析6:正确认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与人民法院的性质
          公安机关是我国政府部门中掌管社会治安和国家安全保卫工作的专门机关;人民检察院是独立行使国家检察权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
          考点27: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解析1:宪法的地位和所规定的内容
          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规定国家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规定内容: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国家标志等等。
          解析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的约束力和强制力。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性表现在:
          第一,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宪法称为“母法”,普通法律称为部门法或“子法”;第二,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被视为无效法律;第三,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解析3: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尊严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与公民生活密切联系,宪法就在我们身边,要进一步增强宪法观念,自觉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
          考点28: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珍惜权利,履行义务,了解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1.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宪法所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权利,也叫宪法权利,主要包括: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示威和结社的自由。尤其要了解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公民的经济权利:劳动权、休息权、生活保障权和获得物质保障权等。
          公民的人身自由权不受非法侵犯。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
          2.公民的基本义务
          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社会和国家对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义务具有强制性,拒不履行义务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的义务;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的义务;依法纳税的义务。
          3.珍惜权利,履行义务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很多,由宪法加以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做基本、最重要的部分,是构成其他一切权力和义务的基础。
          4.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公民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权利和义务互为条件、相互依存,“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⑴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⑵享有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履行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基础。
          考点29: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及其维护,做个成熟的消费者
          解析1:消费者合法权益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指消费者所享有的,由法律、法规确认,受法律、法规保护的权利。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主要包括: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我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主要有:(1)安全保障权;(2)知悉真情权;(3)自主选择权;(4)公平交易权;(5)依法求偿权;(6)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的权利等。
          解析2: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解析3:做个成熟的消费者
          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主动索要发票;尽量到正规的商店购物,少购买流动摊点的物品;要善于识别各种消费陷阱,提防上当受骗等。
          考点30:法律保护公民隐私,学会尊重他人隐私和保护自己的隐私
          解析1:公民的隐私与隐私权
          隐私,指个人心理、生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隐私权,指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其主要包括: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解析2: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
          尊重他人的隐私,首先表现在不蓄意打听和刺探别人的秘密;其次表现在应当为他人保守秘密,不经本人允许,不得散布他人的隐私;还要懂得个别家长和老师为了解学生情况,而采用翻学生抽屉、看学生日记等手段,是不尊重学生隐私的表现;同时尊重他人隐私,不等于能够隐瞒和包庇犯罪。
          解析3:保护自己的隐私
          保护个人隐私,要提高防范意识,懂得个人的姓名、年龄、婚姻状况、健康状况、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资料都属于个人隐私,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要学会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和适度的情感距离;当隐私受侵犯时,有权要求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如果造成经济损失的,可以要求经济赔偿等。

       
               
                       
                       
               
               
                       
                       
               
       

zkfour 发表于 2016-7-31 20:07:27


       
               
                       
                       
                       
                       
               
       

       
       
          考点3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格局,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形成了你之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2.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少数民族人民充分享有民主权利;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和繁荣。
          4.处理民族关系原则:要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5.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是公民的义务。
          6.各民族能够团结在祖国统一的大家庭内的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我国各民族之间建立了平等的关系,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
          【补充】为什么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依据)?实施这一战略有何意义?
          依据:在我国,由于自然、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上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意义:有利于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实现共同富裕。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等。
          考点32: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
          【补充】简述科技、创新和教育的重要性。(考点31)
          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⑵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⑶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⑷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努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1:科技发展成就
          农业科技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航天事业成就辉煌,如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我国人类基因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解析2:发展科技、科技创新的原因
          现代生活离不开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越来越决定着各国在全球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和尊严。为此,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努力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发展上的差距,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3:面对科技创新,青少年做法
          我们要树立弘扬科学精神;提高自身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多思考,多从事科学研究,多钻研小发明和小创造,做一个勇于创新的人。
          解析4:教育的作用: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
          解析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
          基础教育迅速发展;远程教育方兴未艾;职业教育初具规模;民办教育迅速发展。
          解析6:我国教育的现状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地教育的发展也不平衡。
          解析7:面对教育,我们中学生做法
          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补充】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中学生应怎样做?
          ①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②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立志成才。③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④ 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⑤中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⑥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的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考点33: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补充】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哪些基本国策?实施什么战略?坚持怎样的发展观?(考点32)
          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
          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解析1:我国人口的特点及影响
          人口总量大,增长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稠密,西部稀少;城镇人口少,农村人口多,城镇化水平不高;人口素质偏低。
          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资源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人口问题仍然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解析2:实行计划生育
          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的选择。基本内容: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分布。
          解析3: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我国的环境形势也相当严峻,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面临的艰巨而紧迫的任务。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将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制定和颁布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规,通过行政和立法的手段,切实保护和改善环境。
          解析4:我国资源现状或特点
          从总量上看,我国资源丰富,自然资源总量大,资源类型齐全,是一个资源大国;从人均资源来看,人均占有资源量严重短缺,又是一个资源小国;资源存量地区差异较大,组合错位;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解析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补充】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青少年有何要求?
          青少年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从小树立人口意识,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承担起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从现在做起,从每个地区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解析6:青少年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做法
          增强人口、资源、环境意识;自觉遵纪守法;落实行动,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 ;节约用电、随手关灯;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筷子……
          【补充】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请你提建议,出点子)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②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④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节能、环保方面的立法工作。⑤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族的资源节约意识。⑥严厉打击破坏资源、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补充】有关建议或措施:
          节约用水的建议:①关紧水龙头 ②一水多用,提高水的利用率 ③使用节水装置
          节约用电的建议:①随手关灯②使用节能电器③夏天空调温度调整不低于26度。
          节约资源的建议:①采用新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②依靠科技创新,循环利用资源 ③从我做起,保护资源,珍爱资源
          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倡议:①随手关灯,节约用电②关紧水龙头,节约用水③节约用纸,把废纸收集起来送回收站④循环使用教科书⑤树立节约意识,养成节约习惯。
          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或建议:①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②植树种草,绿化环境③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④学习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日常生活中“节能减排”的措施:①减少使用空调;②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③随手关灯、水龙头;④停止室内电器的待机状态;⑤减少看电视的时间等。
          【命题预测】
          1、为什么要建设美丽中国?
          (或:为什么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节能减排/PM2.5——即:依据)
          答:①这是由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②我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人口、环境、资源问题,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③(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有利于公民养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需要。⑤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说明了什么?(要点②→⑥)
          2、怎样建设美丽中国?(或: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或:与之嫁接)
          (或:从环境方面谈—— 如何保护环境/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再造秀美江西、家乡)
          国家: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②依法治国,加强环境立法执法,依法保护环境。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④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与环保意识。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生态保护区。
          个人:我们应增强法制观念和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种植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卫生、不乱扔废弃物,开展环保宣传等公益活动,节约水电纸张等,进行绿色消费、低碳生活;勇于同破坏环境、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从五位一体的战略新布局方面谈,怎样建设美丽中国?——参考命题预测:3.作答
          3、畅想八年后,你将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美丽中国”?
          (从人与自然相和谐方面描述)——天蓝、草绿、水清!鸟语花香,绿树成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从五位一体的战略新布局方面描述)—— 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人民民主不断扩大,③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④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4.材料:中国触目惊心的餐桌浪费早已不是什么秘密。相关报道称,我国每年在餐桌上的浪费数量巨大,在餐馆、食堂和家庭中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分别是800万吨和300万吨,相等于2.5亿到3亿人一年的口粮。面对这个数字,我们是否惊出一身冷汗?在耕地制约、增产空间有限、资源承载能力已难以为继的背景下,每年有2、3亿人的口粮被浪费,是难以承受之重。继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之后,民间也发起了“光盘运动”,号召大家珍惜粮食,杜绝身边的浪费。“光盘运动”不仅仅是一句口号,需要每个人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去践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从小养成的,一个好的观念好的行为会随着一个人的成长伴随终身,当这种观念深植于内心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力量时,也许就不需要外在的口号去规范人们的行为了,“光盘运动”也就成了人们的自觉行动。
          (1)“舌尖上的浪费”会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2)为了更为有效的反对浪费,不少网民在网络上发起以吃光盘子里的东西为主题的“光盘行动”。网民发起的“光盘行动”为什么能得到强烈响应?
          (3)响应“光盘行动”,你将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合理消费?
          答:(1)“舌尖上的浪费”会造成大力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弘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利于建成全面小康等。
          (2)①我国是一个资源禀赋相对不足的国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②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任何时候都要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③“光盘行动”是爱惜民力、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④“光盘行动”有利于提升公众的资源环境意识,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国内情况看,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粮食等农产品增产难度进一步加大。要使有限资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必须同时做好开源和节流,坚决遏制餐桌上的浪费。
          (3)①学会做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②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购买物有所值、经济适用的商品。③不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④学会绿色消费。⑤注重满足精神。
          考点34:关心社会发展、学会亲近社会、自觉服务社会
          1.把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总述: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个人。
          ①个人离不开社会,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的。
          ②社会也离不开个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人们的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等活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2.关心时事政治;关心社会发展
          (一)对个人:
          ①知识:有利于我们了解社会,了解世界,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②能力:有利于我们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有利于我们增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
          3.青少年怎样亲近社会,服务社会?
          ①亲近社会,必须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和“看客”现象,以天下兴亡为己任。
          ②要亲近社会,融入社会,我们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
          ③亲近社会,融入社会,还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复杂的社会现象,善于明辨是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④我们青少年学生只有胸怀祖国,脚踏实地,投身实践,才能服务社会,有所作为。
          ⑤青少年亲近社会,服务社会,首先必须自觉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⑥亲近社会,服务社会,还要乐于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爱心和力量。
          4.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具体形式:
          ①积极参加义务劳动;②照顾老人与儿童;③自愿清理社区卫生死角;④为灾区捐款,捐物;⑤义务植树;⑥清理城市的“牛皮癣” ⑦在小区回收废旧电池……
          考点35:正确对待文化差异,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修订]认识文化差异,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意义,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要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平等相待各国各民族文化习俗,既不要只认可本够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并把自己的文化习俗强加于人,也不能多别国别民族文化习俗一概排斥、一无所知。
          要掌握文明社会普遍认可和适用的基本礼仪和礼节。
          2.正待对待外来文化
          我们不能不加分析地简单模仿,全盘照搬,同时对外来文化中的落后部分要抵制,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如何正确对待民族传统的文化?
          ①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注意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中的消极,落后的成分。
          ②同时要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
          ③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更加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4.为什么要增强文化认同感?
          ①认识一个民族,需要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只有文化上认同,才会有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安定。(P23页:)
          ②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情感都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紧相连。(P26页:)
          ③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情感;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各民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能够产生血浓于水的亲情与亲和力,使海内外华人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这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P26页)
          5.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的具体要求
          ①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要积极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②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要勇敢地捍卫民族的尊严和祖国的利益,要情为祖国动,建设祖国,报效祖国;
          ③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需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要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更加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6.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7.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①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是一个国家在历史的变迁,国与国的竞争中永不落败,永不消亡的支撑和动力。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的集中展示,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③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战胜困难,顽强拼搏,勇于创新,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保证。
          8.怎样弘扬民族精神?
          (1)国家:
          ①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吸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
          (2)学校:(或问:就如何培育民族精神,请你向学校提建议?
          ①组织学生阅读优秀历史文化读物,感悟民族精神。
          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民族精神。如: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名胜古迹……
          ③建议学校通过各种形式,途径来加强民族精神的宣传教育。如召开主题班会,请革命先辈作报告,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
          ④ 编印民族精神的宣传小册子
          ⑤制定具体的规范,引导学生身体力行
          (3)个人:(青少年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认真阅读优秀历史文化读物,学习了解民族精神;
          ②积极参与宣传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和实践民族精神;
          ④同违背民族精神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⑤从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做起,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考点36:辩证地认识挫折,掌握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1.辩证的认识挫折
          ①挫折具有普遍性②具有双重性
          积极的影响:挫折成为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催人奋进,助人成长;挫折给人以一种教育和磨练,使人奋起和成熟。
          消极的影响:挫折会成为生活中的灾难.成长中的障碍;会给人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
          2.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
          ①要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并以正确的方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②要积极进行反挫训练,提高自己的耐挫力,如认知调整训练、行为训练、自我对话训练、换个角度思考、请求帮助;③勇于创新。
          考点37:正确认识竞争,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解析1:正确认识竞争
          竞争,就是不同的个人或群体为了达到同一目标,按同一标准或规则与对方展开的竞赛与较量。依据不同的标准,具有不同的分类,同时竞争的作用是双重的,有利也有弊。
          解析2:正确参与竞争
          要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必须审时度势、扬长避短;要相互理解、相互宽容;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解析3:把握合作
          合作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客观要求;分工是合作的前提,分工要求合作,合作是分工的必然结果。合作可以使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增强团结;可以扬长避短,最充分、最有效地使用人力和资源,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可以互惠互利,共享成果。
          解析4:学会合作
          要合理分工、科学计划;要有效指挥、相互配合;要承担责任、履行义务;要相互沟通、真诚合作;要公平公正、合作共享。
          解析5: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只有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考点38:感受诚信的作用,学会承诺,做个诚信的人
          1.懂得诚信也是一种资源的道理:
          ①诚信是为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②诚信是协调公共关系的重要条件。
          ③诚信是公民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④诚信是企业赢得市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
          ⑤诚实守信是从政执政的基本要求,是人民拥护和支持政府的重要精神支撑。
          2.学会承诺
          ①重诺守信是诚实人的做事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尺。②向别人许诺是一件严肃的事,一旦许诺就应当实践诺言。③只有言必信、行必果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3.努力做一个诚信的人:
          (1)对人守信。重诺守信是诚实人的做事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尺。(2)对事负责。对事负责既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3)说老实话。对人对事,与他人交往,都要说老实话,做老实事。
          4.说实话并不是不分场合,不看情况,机械地实话实说,也不是要将自己知道事全部要告诉别人。
          ①尊重个人隐私;
          ②严守国家机密,保守商业秘密;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对待善意的谎言。
          考点39: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修订]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树立法制观念。
          解析1:依法治国的有关内容
          (1)含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3)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4)基本要求: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意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6)对青少年的要求:① 学法,懂法,树立法治观念。
          ② 自觉守法,法律规定的一定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③ 学会用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④ 自觉护法,敢于和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解析2:德治与法治
          法律和道德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法治和德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解析3:(1)公民树立法治观念的含义是什么?
          含义:公民树立法治观念,也就是要树立严格遵守法律,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观念。
          (2)公民树立法治观念有什么意义?
          意义:①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求。②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③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3)树立法治观念基本要求:
          ① 学法,懂法,树立法治观念。
          ② 自觉守法,法律规定的一定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③ 学会用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④ 自觉护法,敢于和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考点40:知识产权及其保护
          解析1:知识产权含义
          知识产权也叫智力成果权,它是法律确认的人们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这一权利同时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两方面的内容。
          解析2:保护知识产权
          (1)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著作权、发现权和发明权。
          (2)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
          解析3: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什么重大意义?
          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激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保障。
          解析4:未成年人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智力成果权)?
          未成人人因为没有行为能力或没有完全行为能力,当其智力成果和荣誉权受到侵犯时,可依法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向法院起诉,使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zkfive 发表于 2016-7-31 20:13:40



       
               
                       
                       
                       
                       
               
       

       
       
          考点41:学会行使监督权
          解析1:我国的监督机制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各项事务享有监督权。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的权力,以保障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保障行政和司法权力的有效行使,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
          新闻监督是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有效和直接的手段。
          解析2:学会行使监督权
          (1)渠道途径:①当面反映②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③向人民代表反映④通过媒体反映等
          (2)注意事项:①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的方法②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③社会上问题尤其是社区问题要向相关部门反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解析3:中学生参与民主监督能做些什么?
          可以进行群众对政府满意度的民意调查,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当地老百姓关心的突出问题,可以向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等。
          考点42: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解析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解析2:党的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科技文化水平还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解析3: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解析4:基本路线提出的奋斗目标【建国一百周年目标】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解析5:党的基本路线制定的意义
          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集中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够经受各种风险考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可靠保证。
          解析6: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解析7: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充分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含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实现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解析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考点4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珍惜民主政治权利
          解析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人民代表:①由人民群众依照法定程序选举产生。②人民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根据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在各自的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听取群众意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②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以确保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直接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解析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
          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处于最高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解析3: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有: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③对人民代表、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权利。
          解析4:珍惜和正确行使民主政治权利?
          ①在我国,国家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民主是广泛的、真实的民主,每个公民必须珍惜和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④公民在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时,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照法定程序,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只有严格依法办事,才能既维护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又能很好地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
          考点44:全面认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的分配制度和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修订]全面认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关注民生,确保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解析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依据
          内容: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依据: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解析2:三个有利于标准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解析3:国有经济的含义、形式、地位和作用
          含义: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形式;形式:有国有企业、国有股份制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成分等形式;地位: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作用: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起着关键性作用。
          解析4: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含义: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形式;地位: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意义: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对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解析5: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含义:我国的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同时还有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地位: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作用: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解析6: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和现实意义
          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股份制企业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意义: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快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扩大劳动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的生活。
          解析7: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原则: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解析8:实行分配制度的意义
          有利于激发人们开拓进取、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促使一切劳动、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有利于激励人们通过多种合法渠道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解析9:共同富裕
          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自主创业、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步引领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
          解析10: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1)关注民生
          (1) 具体事例:取消农业税、实施免费的义务教育、种粮补贴、调控物价等
          (2) 为什么要关注?①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1) 内容: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部分组成
          (2) 核心:社会保险
          (3)关注区域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考点45: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注世界和平与发展
          [修订]了解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关注世界和平与发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 当今我国面临的机遇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②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推进,市场竞争促进了企业的国际交往,激发了产品、服务、人才和信息的全球性流动;③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④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及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奠定了经济基础。
          2 当今我国面临的挑战
          ①政治领域多极化趋势与单边主义的较量;大国霸权主义和地区霸权主义导致的激烈冲突;恐怖主义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公害。②经济领域:倾销与反倾销此起彼伏;贸易交往与贸易摩擦相互交织;市场经济对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冲击。③文化领域: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各类激烈的文化、体育比赛等。
          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4、面对当前的机遇与挑战,国家、公民、青少年该怎么做?
          国家: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④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公民和青少年:①增强民族自尊心、危机感、责任感;②增强忧患意识,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肩负的责任和历史使命;③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④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5 维护和平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意义)
          ①维护和平是实现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平问题仍然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时代课题;②有利于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提供发展的历史机遇;③有利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④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和影响力。
          6 当今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
          ①恐怖主义的危害上升;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进一步拉大;④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
          7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①作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其核心问题是解决发展问题;②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③各国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考点46: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立志成才
          [修订]知道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立志成才。
          解析一:艰苦奋斗
          1、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的含义和重要性
          含义: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和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重要性: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客观要求,是自身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
          2 、怎样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要求)
          ①要勤俭节约,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提高自身素质;②要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③要与时俱进,磨砺意志,抵制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④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落实行动。
          3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原因
          ①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永远不会过时;②我国人民生活虽然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③要实现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还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典型例题:请你辨析(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的不得分)
          加快宿迁经济的发展,必须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精神已经过时了,新时期我们不必再提倡。
          1、阅读上述对话,你赞成谁的观点?说明理由?(8分)赞成甲的观点,原因是:①历史来看: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作风。②重要意义:全民族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③我市具体市情来看,我市现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发展又不平衡,地区差别还很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不高,农村还有大量的贫困人口。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全体人民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④人类发展和理想实现来看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
          2、作为一名中学生 ,你准备怎样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来为宿迁经济的发展作贡献?(8分)①思想上:要坚持与时俱进,用艰苦奋斗的精神磨砺意志反对奢侈浪费、贪图享受,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②学习上:要自觉接受艰苦环境的锻炼培,自觉培养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努力养成勤劳节俭的美德。③生活中:要勤俭节约,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④实践中: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解析二:理想与成才
          4 理想
          1. 理想包括社会、道德、职业和社会理想,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起决定作用,它是一个人全部理想的归宿和基础。
          2.共同理想: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
          4.两者关系: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5.(1) 人才的含义 (2)人才的类别 (3)成才的关键 (4)如何成才
          ①树立远大理想,明确责任,学好本领;②直面现实,脚踏实地;③发挥潜能,勇于拼搏,开拓创新。
          其他补充:
          1、24字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报告)
          【报告原文】: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点解读】: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
          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这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也体现了同样的思想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有利于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4年中考思想品德考点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