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6-7-31 17:01:47

中考生物: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放在人体的《营养》一章之后讲述,为进一步学习下节课《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打下基础,做好知识铺垫。呼吸是人体生存的基本生理活动,学生本身知道只要人活着就必须进行呼吸作用,鼻是用来呼吸的器官,但对呼吸时还有哪些器官参与,这些器官对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作用,了解比较少。所以,教材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即描述结构、资料分析、补充资料。要想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呼吸道是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但是呼吸道并不仅仅是气体的通道,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肺部的气体有温暧、湿润、清洁的作用,不过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保持环境中空气新鲜,清洁是非常重要的,从科学角度认识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要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生活与健康这一主题,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怎样使自己更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强调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强调学生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以问题意识为先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本节内容提供的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等资料,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开展分析活动,达到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根据初一年级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表现为学生心理上的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模式仍然有明显的形象思维痕迹,对于枯燥的和深奥的描述更是缺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过渡的经验,对交流的本质的分析尚不够深入,不能主动透彻的去分析和总结现有的资料,但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应该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上着手,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引用资料、图片,结合运用多媒体,多联系贴近生活的事例,尽力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
  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相关资料,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提高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3、认同人体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并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
  通过资料分析,归纳出呼吸道的作用。
  六、教学难点
  呼吸道作用的分析与总结。
  七、课前准备
  呼吸系统组成模式图,直尺,分组,5—6人一组。
  八、教学课时
  1节课。
  九、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
            
            
            播放视频资料,展示新生儿啼哭的多媒体画面,并提出问题,引入本章学习的主题——《人体的呼吸》。
            问题1: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问题2:如果自己用手捏鼻子和闭喘,有何感受?大家晚上睡觉是否也要进行呼吸呢?
            师:同学们说得好,婴儿第一声啼哭标志着呼吸作用的开始,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间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呼吸,要不断的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并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资料,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讨论后自由发言。
            回答1:啼哭标志着呼吸作用的开始,表明人生活需要呼吸空气。
            回答2:憋气不能呼吸,每个人每时每刻都要进行呼吸。
            
            
            
            
            
            贴近生活,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入课题,自然过渡。
            
      
      
            
            
            
            
            
            
            呼
            吸
            系
            统
            的
            组
            成
            
            
            既然我们每个人时时都要进行呼吸,就必须依靠呼吸系统来完成。
            1、   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识图,填出呼吸道的组成名称。
            2、教师出示人体呼吸系统教学挂图,指导学生如何识别图的方法和技巧。
            3、组织学生回答呼吸系统的组成,鼓励学生参加回答,表达各自的观点,统一正确答案。
            
            
            
            1、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中关于呼吸系统组成的信息。
            2、观察挂图及教材4——25呼吸系统的组成,根据呼吸的生活经验常识,填出呼吸道组成的器官名称。
            3、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各自观点,相互评价,形成统一答案。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
            
            
            利用教材中的信息及呼吸作用的常识,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观察、思考等能力。
            
      
      
            
            
            
            
            
            
            
            
            
            
            
            
            
            
            
            
            
            
            
            
            
            
            
            
            呼吸道的作用
            
            
            请同学们试一试,捏鼻子,张嘴;不捏鼻子,闭嘴;捏鼻子,闭嘴,这三种方式,你们有什么感觉?
            想一想:嘴也可以呼吸,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有何区别?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44——45页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
            问题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气管C型的软骨,喉部的软骨,鼻骨与软骨。)
            
            问题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呢?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师:同学们经过认真的学习,效果很不错。鼻是呼吸系统的起点,有丛生的鼻毛,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粘膜,能够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湿暧、清洁的作用。请同学们思考:人用鼻呼吸好,还是用嘴呼吸好呢?
            
            师:我们平时要用鼻呼吸,以便减少不清洁空气对呼吸道和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当然,跑步等运动时,只用鼻呼吸将满足不了人体对氧的需要量,跑步时要注意掌握呼吸动作的节奏,适当张口协助鼻进行呼吸。
            问题3: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为什么?谁来谈谈你所查阅到的有关呼吸系统的疾病?
            
            
            问题4: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师小结:痰是由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的粘膜所分泌的粘液,以及被粘液所粘着的灰尘和细菌等组成。它通过粘膜表面上的纤毛不断地摆动,逐步推向喉部,然后经咳嗽排出体外。
            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随着尘埃飘浮在空气中,易引起人体疾病的传播,同时也不文明。
            问题5: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师:人类在长期的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适应环境的特点。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上同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呼吸道主要作用是,保证气体的通畅,同时对人体吸入的气体有湿润,温暧和清洁的作用。但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让学生亲身体验,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对于“想一想”,让学生谈观点,不作统一答案,让学生学完后面的知识,自然能够科学的解释。
            
            指导学生认真的观看并进行讨论。
            生答:骨与软骨作支持,使整个呼吸道畅通。
            生1:可以清洁空气。
            生2:有滤过空气的作用。
            生3: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空气有湿润的作用。
            回答:当然鼻呼吸比嘴呼吸好,因为鼻腔对吸入的空气有滤过,湿润,温暧的作用。
            生:我们跑步时既可用鼻呼吸,又可用嘴呼吸,能够获得更多的氧气。
            
            组织小组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尘肺、肺炎等。学生讨论得出:呼吸道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环境,就可能患呼吸系统疾病,如尘肺等。因此,我们要保护好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尤其是不要随地吐痰。
            引导学生根据上面提出问题的讨论分析所掌握的知识,完成解答问题,得出正确的答案。
            生:痰是灰尘和粘液所组成的,因为痰中会有病茵,易传播疾病,所以不能随地吐痰。
             
            生答:北欧人的鼻鼻端较尖和大,这可能与御寒有关。
            
            
            知识点的自然过渡,进一步让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同时故设悬念,培养学生动脑的能力。
            
            以组为单位讨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但要落实组内职责,加强课堂纪律的协调管理。
            
            马上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
            
            充分让学生产生问题的争论,从而得出答案。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拔,并进行归纳总结,便于学生理解。
            
            
            重在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归纳能力,并注重联系人们的生活实际。
            
            
            
            
            
            
            
            联系学生的生活常识,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运用,并加强社会公共道德教育。
            
            
            
            
            
            
            主要是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运用。
            
      
      
            
            
            
            
            
            咽喉的作用
            
            
            组织学生认真阅读观察教材第45——47的文字及图片,并进归纳总结。
            1、观察“吃饭时大家会呛着”的小漫画,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
            2、演示呼吸与吞咽的关系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测量吞咽与呼吸时厌软骨与食道之间距离的变化数值。
            3、观察“声带拉紧和松开”的图示,讨论声音的发出。
            师:声音是由喉部之声带发出的,呼吸时两条声带是分开的,当两条声带拉紧,中间的空隙缩小时,从肺部呼出的气流振动了声带,就发出了声音。
            
            
            学生认真地讨论回答:吃饭时大声说笑,就会使会厌软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
            小组为单位,用尺测量吞咽与呼吸时会厌软骨位置的变化,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析问题。
            生答:人体的发音是从喉部的声带发出的。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对呼吸道的作用有哪些新的认识,引导学生总结。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巩固练习
            
            
            1、在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以前为什么要先清除口、鼻内的污物?
            2、由细菌、病毒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是怎样传播的?叙述这些至少的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
            3、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构成?呼吸道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略)
            
            
            对学习知识巩固训练。
            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
            
      
   

  十、课后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和支持者,学生是学习的主动探究者,交流合作者,新知识的生成者。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合作的过程,师生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共同体”。
  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学生的潜能也是无限的,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只要教师创设合理的情境,就会有意外的收获。本节课以问题呈现为中心,突出情境创设——阅读资料——提出问题——交流解答——总结反馈——巩固训练的教学环节,使教学过程有序进行,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不是以学会生物学知识为本,而是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兴趣,过程,心理和动机,注意对学生学习的激励,有利于促进学生注动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文本向人本的转化。通过阅读教材和提出问题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学,通过提出问题而获得的知识最牢固的,印象最深刻的。通过合作分析问题和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描述,而是教师直接讲出来,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脑用嘴说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讨论式教学,研究性学习,并能注重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不急于成果化。课堂教学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的程度深,参与的形式多,参与的力度大,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索。通过归纳总结,巩固训练,学以致用的教学环节,让知识点由学生找出,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张口说。教师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分析提炼,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前提,以转变学生学习行为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得到健康发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考生物: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