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教案: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目的1.知识要点:大和的兴起;大化改新;日本的武士阶层;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和分裂。
2.能力培养:①“日本的大化改新”,通过对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的教与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日本武士阶层的形成”的教与学,则要增强学生对重要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②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曾繁荣一时,但由于建立在军事征服的基础上,缺乏牢固的基础,因此,200多年之后就瓦解了。
3.思想品德教育:①古代史上,中朝、中日之间的友好交往,特别是中国文化对这两个国家的积极影响,学习这些内容不仅仅是激起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更应意识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善于吸收外族先进文化,是一个民族强盛发展的重要因素。①通过学习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帝国的建立等史实,使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③将东亚和西亚的两个封建国家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对比的能力。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日本的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难点:日本武士阶层的形成及影响。阿拉伯帝国建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亚洲历史舞台上,东部亚洲除中国外,还有与中国关系密切的日本。由此引入新课。
一、大化改新
日本是地处亚洲东部的岛国,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那么,古代的日本是个什么样子呢?古代日本是怎样统一的?古代的日本,是随着大和的兴起和扩张而走向统一的。
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什么时候、是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
646年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大化改新是日本古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政治改革,对日本历史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下面我们从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大化改新的背景应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看,就国内而言是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从国际来看是中国隋唐先进制度的影响。
对于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教师在对学生讲解清楚课文的意思后,将内容归纳为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
孝德天皇效法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进行的改革,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这成为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转折点,其历史意义正如课文所概括的一句话一样,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后的日本,开始进入封建时代,封建社会的两大基本阶级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但在日本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却又形成了一个十分特殊的阶层,这就是武士阶层。 下一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