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6-7-31 17:35:14

九年级历史教案: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同案01)

  课程标准
       
       
                  简述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学生能懂得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生产生活状况及其特点,从而了解生活在六七千年以前我国古代的氏族聚落居民的历史文化。
       
       
                  2.通过与北京人的纵向比较学习,学生可以说出半坡人河姆渡人所取得的进步,培养学生比较和表达的能力。
       
       
                  3.通过对半坡人、河姆渡人异同的横向比较学习,找出南北聚落的不风格,并概括出它们所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把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分别代表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由他们自行分工收集有关氏族聚落的资料,根据资料自制聚落房屋模型,发挥想像力,描绘聚落概貌珍图,并以一天的生活场景为内容进行描述,让学生自己创设历史情境,掌握氏族聚落的基本情况。同时老师设置问题,推波助澜,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会比较的方法,归纳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中华大地上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特别是以半坡、河姆渡为代表的氏族聚落所取得的成就,感受我国远古居民高超的智慧,悠久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了解古代氏族聚落当时的生活,体会到人类征服自然的艰辛,学会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培养坚强的意志。
       
       
                  3.通过分工协作,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想像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
       
       
                  简述以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为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
       
       
                  如何概括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法与学法
       
       
                  启发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1.复习上一课知识,导入新知识
       
       
                  师:学习了第一课,谁能够为我们介绍一下,生活在远古时代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是怎样生活的吗?(引导学生从原始人类的吃、住、用、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小结。)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若干年过去以后,大约到了距今六七千年的时候,原始人类又进化到什么程度了呢?他们吃什么?用什么?住哪里?为了了解这些问题,一同让我们来学习“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课件展示课题)
       
       
                  2.学习新知识。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同时利用课件,向学生简要介绍聚落的概念及其分布。“六七千年时,原始人类已有定居地,称之为聚落,一个聚落就是一个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社会群体即氏族,那时在中华大地上氏族聚落已是星罗棋布遍及各地”。(课件显示“中国氏族聚落重要遗址分布图”,要求学生观察后回答)
       
       
                  
       

zkfour 发表于 2016-7-31 18:35:04


       
               
       
       
               
       
       
               
       
       
               
       
       
               
       
       
               
       
       
               
       
       
               
       
       
               
       
       
               
       
       
               
       
       
               
       
       
               
       
       
               
       
       
               
       
       
               
       
       
               
       
       
               
       
       
               
       
       
               
       
       
               
       
       
               
       
       
               
       
       
               
       
       
                师:你们仔细观察我国氏族聚落的分布,发现它有什么特点吗?(引导学生找出它数量多、分布广、且多集中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等特点)
       
       
                  师:我国的氏族聚落非常的多,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我们不能一一都向同学们介绍,你们只需了解其中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氏族聚落典型就可以了,它们分别是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课件闪示半坡和河姆渡两处遗址)
       
       
                  师:为了更好地学习有关聚落的知识,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甲组代表半坡人,乙组代表河姆渡人,请两组同学进行研讨,设计一下,拿出本组的方案,你们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形式来介绍本聚落的情况。介绍中必须包括有房屋实物模型、氏族聚落概貌全图以及氏族一天的生活场景等内容在内,这些内容我在课前已作了布置。看一看,比一比,哪一组做得最好。
       
       
                  3.围绕新知识的学习展开活动。两组学生根据课前的布置,一一作了准备。按照他们设计的方案,分别派出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有关知识。或展示模型、图片,或讲解、说明,或表演、讲故事,其余的同学可以补充、纠正,营造出一种交流、探究的氛围。在活动中,使学生对半坡和河姆渡聚落所在区域、距今年代、房屋特点、主要农作物品种、饲养的禽畜品种、生产工具等各方面知识能有所了解,依据史实对当时人们的生活进行充分想像和体会。
       
       
                  4.活动结束老师点评、总结。表扬学生敢于探究、勇于参与、有所创新的精神,对学生的表现特别是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更是给予充分肯定。并将上述内容进行小结,通过课件展示出来。(如下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氏族名称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
       
       
                  距今年代约6000多年约7000年
       
       
                  地理位置陕西西安半坡村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房屋类型半地穴式干栏式
       
       
                  主要农作物粟水稻
       
       
                  家畜种类猪、狗等猪、狗、水牛等
       
       
                  生产工具磨制石器(如石斧、石铲等磨制石器如骨耜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师设置问题,组织讨论,进一步探究新知识。(通过课件把问题打出来)
       
       
                  (1)半坡人河姆渡人与北京人比较,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学生从它们的生活生产状况入手进行比较,懂得怎样去比较,掌握其方法。由学生广泛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老师小结,并通过课件展示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住所天然洞穴→盖房居住、讲究布局
       
       
                  生活方式集体群居→以氏族为单位聚居、定居
       
       
                  生产方式采集、狩猎→农耕、畜牧
       
       
                  生产工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
       
       
                  食物野兽、果实→粮食、畜类
       
       
                  其它无陶器→懂制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之与北京人相比,半坡人、河姆渡人住得更好,吃得更好,生活更丰富了。这些变化说明原始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产力有明显进步,社会在向前发展,这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
       
       
                  (2)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是怎样造成的呢?你能根据这些相同之处,说一说当时以半坡、河姆渡为代表的古代氏族聚落有哪些基本特征吗?有哪些值得骄傲的成就呢?(引导学生逐项对比,启发他们思考,从而得出如下结论)半坡聚落与河姆渡聚落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地理环境有差异,决定了它们的永恒构造、农作物品种不同。半坡氏族所处黄河流域多干旱适宜穴居、种植粟。河姆渡氏族所处长江流域多湿热,适宜架空立式居住、种植水稻,从而体现了南北聚落的不同风格。但是它们的相同之处是主要的,反映出氏族聚落是一种以定居的农业生产、生活为主体的原始农耕文化,其生产工具、生产能力、生产方式与北京人的原始群居生活相比,是历史的进步。而半坡人和河姆注人最早懂得培植粟和水稻,也说明我国在农作物培植领域是领先于世界的,是一项值得骄傲的成就。
       
       
                  6.关于“大汶口原始居民”一子目,指导学生课后阅读。
       
       
                  7.新知识学习结束,组织学生谈学习本课的体验和感受。启发他们谈谈在了解我国远古居民的进步及成就之后,有什么想法?从中得到哪些认识?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人生观、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培养。
       
       
                  8.巩固训练,做练习。(略)
       
       
                  设计构想
       
       
                  整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动手、表达、想像、思考、讨论、交流等各种活动贯穿始终,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发扬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收集资料、处理资料、动手实践、分析比较、想像创新等能力,并通过畅谈学习感受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九年级历史教案: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同案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