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教案:民族团结与中国统一
一、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本单元共三课,其教学内容以民族大团结和祖国统一为主。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成功地解决了我国民族问题,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得到迅速发展。
3、港澳台问题是我国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改革开放后,“一国两制”的思想成功地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祖国大陆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对台湾的政策,最终确立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对台基本方针,江泽民提出了八项主张,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的指导思想,两岸交往日益密切。
二、 本单元的地位:
1、本单元内容属于中国近代史发展中的专题内容,是关系到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问题。
2、民族团结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都难以解决的一个问题,解决统一问题也困难重重,但中国共产党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港澳回归,既是千秋伟业,也是我国国力增强的表现。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既可以对我国民族问题加深了解,又可以加强对党和政府的英明政策的拥护,深化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三、 本单元教材的特点:
1、本单元内容改变了以往教材在民族问题和统一问题这二个专题上比较简略的特点,详细介绍了党和政府在处理这两个问题上的方针政策及其处理经过。
2、强化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 本单元的重难点:
1、重点:
²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² 一国两制的构想。
² 香港和澳门回归的主要史实。
² 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演变。
² 海协会与海基会的成立。
² 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2、难点:
² 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重要性。
²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² 港澳台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
² 一国两制的构想。
² 祖国大陆对台政策演变的原因。
² 海协会与海基会的成立。
五、 本单元的教学建议:
针对初中生对理论性较强的历史知识不易理解和掌握;对一些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讲述本单元的内容时,教师要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历史现象的由来归纳、整理清楚,又不能过分累述。具体建议如下:
1、教师适当补充、对比古今中外对民族问题的各种处理及其不同的结果,加强学生对此知识的掌握。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师讲清楚内容和意义即可。
2、港澳台问题产生的原因教材没有过多的介绍,教师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让他们对此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得出结论,教师再进行适当的评价和总结。
3、教师对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讲清楚即可,在介绍港澳回归时,穿插讲解构想的内容,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演变的原因,可以简单补充一些每一项政策提出的背景,使学生明确:对台政策是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4、教师多使用探究式教学法,使用电化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学习本课内容。
六、 本单元课时安排:
共3课时:
1、第11课:民族团结 1课时
2、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课时
3、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1课时
下一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