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6-7-31 17:35:33

九年级历史教案:难忘九一八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学会利用教材、视频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分析、探究。 2.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学会利用网络互动,并善于正确运用网络工具。 3.让学生利用本土资源挖掘教材深层次的知识。利用政史互融的特点,拉近历史,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学会运用正确眼光审视历史;使学生学会用史实说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教学重点】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突出重点:利用多媒体、视频再现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从中获取相关知识,并根据知识的联贯性分析两次事变的内在联系与必然性;利用东北学生的乡土资源,充分调动他们的热情与兴趣,使他们融于家乡、融于历史、融于国家的命运,并以此产生共鸣。【教学难点】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突破难点:在突出重点时,分析两次事变的内在联系,可以得出西安事变的偶然性与必然性,而它的这两种特性,势必会有两种结果,引导学生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选取有用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从而得出结论。【资源网站】 1.勿忘国耻七三一部队http://www.tzqb.com/site/731/005.htm 2.勿忘国耻、复兴中华──九一八事变纪念馆http://918.china1840-1949.net.cn 3.国耻网http://www.guochi.cn/gb/index.htm?id=886989 4.爱国者同盟网:http://www.1931-9-18.org 5.中国918爱国网:http://www.china918.net 6.勿忘国耻论坛:http://www.wwgc.cc/dvbbs/index.asp 7.血铸中华网:http://cyc6.cycnet.com:8090/xuezhu/index.jsp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导入一:教师与移民加拿大学生的网络聊天记录。(时间:2005年9月18日晚)师:中秋快乐!生:中秋快乐!师:谢谢!加拿大的月亮一样圆吗?不对啊,现在那里应该是白天吧!今天不用上学吗?生:今天星期日啊!而且我今天不打算过节!师:怎么不打算过节呢?生:9.18 师:你真不愧是中国人!没有忘记这个国耻日!师:中国人太容易忘记了本应该记住的日子,而日本这一点就比中国人强,不过还好中国政府正在及时的敲响这个警钟!生:是啊!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牢记历史的民族!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运用网络,渗透绿色上网的同时,抓住学生思维引入本课主题“九一八”。导入二:出示每年纪念九一八的活动实录或宣传。 1.为纪念“九·一八”,提醒国人勿忘国耻,今天,吉林省各地纷纷拉响警报。长春市:14时,持续15分钟;吉林市:12时,持续3分钟;通化市:11时,持续1分钟;白山市:9时18分,持续9分钟;辽源市:12时,持续3分钟;延吉市:11时30分,持续10分钟;白城市:10时,持续3分钟;四平市:12时。松原市已在16日提前拉响警报。 2.9月18日在辽宁省沈阳市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的残历碑广场上,由抗战老战士、解放军官兵、机关干部、大学生、台胞台商代表约1000人组织了群众歌咏活动。 3.…… 教师:一个优秀的民族必是一个牢记历史的民族,到底历史上的9月18日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一、九一八事变 [视频]九一八事变。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提取有效信息。时间:1931年9月18日。地点:沈阳柳条湖借口:柳条湖事件(日本侵略军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结果:(1)日军占领东三省。(2)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了。在学生提取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补充。引导一: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的“无意”与“预谋”的判断。可以从以前的历史痕迹中寻找答案。得出日本侵华野心的递增性、重复性。引导二:强调“九一八事变”与“柳条湖事件”的区别。引导三:注意九一八事变结果的双重性。日本打到我们家门口,作为中国人,正常反映应该如何?而事实呢?使学生感受到正常事态的发展与事实的反差性。激起学生潜在的愤恨之情与爱国之情。引导四:引导学生判定蒋介石的态度,教师可以出示材料:“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判定是非,并从蒋介石的态度中得出第一个结果──东三省沦陷。引导五:沦陷后的东北人民生活在日本的铁蹄下,过着亡国奴的生活,教师利用史实图片渲染提示,学生根据所搜集的资料,例数日本在东北所犯的罪行。由于所教学生所属东北地区,对于乡土历史比较熟知,此话题能够触动学生的感性神经,易把遥远的历史拉近,与现实日本谎言的不攻自破可以产生碰撞,使史实的真实性与心灵的爱国情感升华! 下一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九年级历史教案:难忘九一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