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教案: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规划及其成就;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掌握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掌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能力目标: ⑴指导学生学习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⑵通过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的“动脑筋”、“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等项练习,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⑵通过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图片以及教材的利用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⑶通过信息发布的形式,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形成准确的判断能力。 ⑷通过联系现实生活,帮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认识了解社会。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教育事业辉煌成就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⑵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以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方针等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科教兴国的意识。 ⑶通过对所在社区学校同少数落后地区义务教育情况的对比,加深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增强热爱家乡的观念,树立学好本领、建设好祖国的伟大志向。 4.教学阐述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根据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现实社会实际的特点,在设计上让学生对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联系身边的,网上的资料等等)的过程中,加深对“义务教育”及“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解。改变了过去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整合与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进而使学生认识到重视教育、提高中国人民的素质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从而进一步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措施,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可喜成就。重点突破:提前了解《义务教育法》及科教兴国战略,利用课本中的文字资料、图片及教师、学生查找的补充资料(搜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教育发展情况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示等形式,引导认识到改革开放后教育的发展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和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的“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指导意义,展望我国教育发展的前景。难点突破:课前引导学生从政治学科中,认真了解《义务教育法》的相关内容、意义;通过录像资料给学生介绍“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的内容及其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⑴提问引导法、讨论。 ⑵资料整合,充分利用课本上所提供的材料以及学生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归纳主要内容,加深理解。 ⑶合作探究法。 ⑷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导学 ⑴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内容及意义; ⑵了解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及“科教兴国”战略; ⑶安排学生搜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及其取得的显著成就(如“863”计划等)的相关资料(图片、文字资料等); ⑷安排学生查找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尤其经济发达国家发展教育取得成功的典型事例。 ●教学渗透点 ⑴使学生深刻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民教育事业辉煌成就及“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作用,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情感。 ⑵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增强法律意识,从而深入理解《义务教育法》的重要作用。 ⑶联系社会现实,使学生从审视、对比的角度认识教育,树立主人翁意识。 ●教学资料 ⑴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八年级下册)。 ⑵录像资料及从相关网站下载的与本课相关的音乐、图片、文字资料。 下一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