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6-7-31 17:36:02

九年级历史教案:冀人版第10课《建设之路的探索》教学设计

  注:沧州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一、课标分析 新课标的“内容标准”对这一课内容作了这样的要求: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这个要求属于识记层次,要求学生通过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史实,知道这两次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即可。至于出现失误的原因及历史教训等,可以作为探究的内容给中上等学生准备。需注意的是,教材中的另处两个子目,“中共八大”和“国民经济的调整”,在内容标准中没有明确的要求。二、教材分析 本课所处的第三单元,介绍的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前20年的历史,上承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下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本单元的主题是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而这个主题就在本单元的第一课中,通过三个子目清楚地体现出来。所以,本课具有体现单元主题的地位。三、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之前,同学们已经知道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巨变,也就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对今后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艰难曲折可能意识不到。另外,本课涉及到的政治、经济领域中的理论概念,是八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所达不到的,需特别注意。 四、教学理念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课程目标溶为一体。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加强过程性和体验性目标,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根据这一理念,我在设计这一课的基本理念是: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历史思维的方法和原则。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课标、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及整合人教版教材,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中共八大的召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的相关史实。在此基础上,探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失误的原因和历史教训,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②通过引导学生对带有思考题的史料认真阅读,然后提取有效信息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史料,在“史料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论从史出,以史佐证”的原则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到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②通过对建设之路探索的学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党,是一个敢于承认错误、敢于改正错误的党。 六、重点难点 在突出本课主题——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的前提下,重点放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上。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对“八大”正确决策的理解和掌握。二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的原因和后果。 七、教学方法 1、问题探究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层层设疑,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根据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史料教学法:引导、指导学生分析史料,得出结论,再让学生试着找材料来证明结论的正确。也就是教给学生“论从史出,以史佐证”的方法,并掌握这一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 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余时间向长辈了解他们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经历和见闻。 九、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什么叫“探索”?同学们可以用语言,也可以用动作把“探索”一词的内涵表达出来。(教师鼓励学生用动作来演示,教师也可以做范例。)学生解释完后,教师总结,“探索”就是对新事物进行尝试、摸索。探索的过程会是一帆风顺的吗?定然是充满了艰难和曲折,有成就,也会有失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就是这样的过程。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兴趣并思考,且紧紧抓住本单元及本课主题。

zkfive 发表于 2016-7-31 18:10:17


        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学生应能回答: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开始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之道。师:从那时起到现在,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已经走过了多少年?学生计算得出答案(2007-1956=51年)师:今天,我们就先来介绍前十年的探索情况,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追寻那段充满了艰难曲折的探索之路吧! (设计意图)回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承上启下,把握整体。 2、讲授新课 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迈出的第一步是非常成功的,这第一步就是中共八大的召开。为什么说八大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呢?请同学们看64页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八大的内容。(点击课件出板书) (设计意图)本课主题是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本课中的三个子目就是这一主题的三个重要环节,下面逐一展开介绍,“中共八大”是成功的第一步。 师: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是?生:1956年9月师:召开于1956年,也就是说当时我国已经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如何搞社会主义建设,今后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我们不知道,八大的召开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师: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请同学大声朗读一下。师:请同学们看黑板,老师用一个简单的图形来表示一下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教师边画图形边讲解)师:在这个柱形图中,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之间有一个差距,而这个差距就是矛盾所在。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我认为有两种,一种是降低人民对经济文化生活的高需要来适应落后的生产力;一种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来适应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同学们说,哪一种方法是正确的? (学生应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师:而八大正是做出了这样正确的选择,同学们一起说,这个正确的决策是什么? 学生看书回答:制定了国家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师:正是因为做出了这样正确的决策,所以我们说八大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了个好头,为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设计意图)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用形象直观的图形来讲解,适合八年级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 师:是不是有个好的开端,有了正确的方向,以后的探索就是一帆风顺的了?事实证明,后面的探索之路充满了艰难和曲折,还出现了重大的失误,这就是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点击课件出板书) (设计意图)介绍完成功的第一步,话锋一转,引出构成本课主题的第二个环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也登场了。 师:为什么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之路上的严重失误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史实。 (点击课件出板书) 师:首先了解一下“大跃进”运动爆发的背景。同学们看书65页最后一段。学生回答后,教师重点对总路线的提出做出明确的评价。 师:总路线反映了党和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规律,片面突出和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导致了盲目冒进的发生。 师:总路线提出后,“大跃进”运动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到底大跃进是什么意思?我们先从字面上来理解一下吧!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并得出结论。 师:进就是前进,跃就是跳跃,大跃进就是大跳跃前进吧,(呵呵!如刘翔一般)它的内容就是大办农业、大办工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点击课件出板书) (设计意图)把深奥的问题简单化,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 师:当时给农业、工业定了怎样的高目标?同学们看66页小字第一段内容。 学生看书回答:农业强调“以粮为纲”、全面发展,要求5年、3年以至一二年达到原定12年实现的粮食产量目标;工业强调“以钢为纲”,要求在5年以至3年内提前实现原定15年钢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的目标。 (设计意图)只要学生能自主回答的,一定由学生来完成。 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当时都是怎么做的呢? 请同学们看一则材料(点击课件出图片及材料一),这是当年《人民日报》上有关各地粮食高产的报道。 我把其中一个放大给同学们看 材料一: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又一次生动地证明,“人有多大的胆,地有多大的产” 。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通过阅读这个材料,你觉得他们的高产量是怎样达到的? 学生回答:浮夸、吹牛等。 师:为什么是吹牛呢?你怎么来证明你得出的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学生可能回答:这样的高产根本就不现实。 师:那你拿出一个现实的材料来对比一下吧! 让同学们说一下现实中我们沧州小麦亩产一般是多少斤?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也可以问一下在场的教师。 师:我们沧州小麦亩产一般也就七八百斤吧。 师:我再提供一个现实的例子(点击课件出材料二) 材料二:2001年9月初,我国超级杂交水稻创造了亩产2393斤的世界高产纪录。 事实胜于雄辩。刚才我们分析判断的过程,运用了学习历史的一个原则,那就是“论从史出,以史佐证”的原则。通过对已有史料的分析,得出结论,这叫“论从史出”,用史料对已有的结论进行论证,这叫“以史佐证”。这个原则是我们学习历史时一定要遵循的。当然,要注意史料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寻找史料,在“史料教学”的过程中,掌握“论从史出,以史佐证”的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下一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九年级历史教案:冀人版第10课《建设之路的探索》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