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6-7-31 17:36:05

九年级历史教案:与卞老师谈《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的处理

  内容标准解读关于本课的表述,是可以参考的:   关于亚洲文明,《标准》仅选择了日本和阿拉伯这两个比较重要的国家和地区。日本的历史之所以选择大化改新为其主要内容,原因是大化改新是日本文明形成的标志。在这里,教师应该注意强调日本的文明产生较晚,就其文明的渊源来讲应该属于古代中国文明的附生文明。大化改新就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了文明。善于学习和模仿是日本民族的特点,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教师还应该注意向学生强调:日本是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匾乏,因此日本人常有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     阿拉伯地区是当今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教的源起和由来对于理解当代国际政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时候,整个阿拉伯半岛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十分低下,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最初的阿拉伯帝国也因此成为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伊斯兰教在今天的阿拉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依然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文明。   导入,第二种方式较好。或者,第二种方式结合山东日军办的报纸图片,导入。这样的话,一句话,一张图就将中日近代关系史方面的东西交待清楚了,无声胜有声。   从中日文字为什么有这样的共性?字同义不同,义同字不同,同意不同字,同字不同意。  日本地理位置及改革背景等文字,学生自读。  从大化改新时间646年入手,让学生回忆这一时期,中国处于何时期?当时中日双方有哪些交往?通过回忆这些交往时,指出当时日本文明程度较低,基本上处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这些交往对日本这场改革有何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下表来分析,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自然得出日本改革受隋唐影响的结论。同时,也得出这场改革对日本自身的影响。呵呵,唐朝的“影响”与对日本自身的“影响”,都是影响,含义不同  内容方面,不必拓展,按教材学生了解即可。  从增加学生思考过程与活动的角度看,可以将表格中经济方面的内容直接呈现,因为这部分内容,中古史学生没涉及;把政治方面的内容,空出中国的,让学生根据日本的政治内容,联想可能是根据中国哪些措施进行的”变种”。  “中央二官八省”――三省六部制、郡县制等。(郡县制虽然不是唐朝发明的,但沿用也。学生根据地方设国、郡、里,中央派人管辖,应当联想起商鞅变法,秦朝郡县方面――中国唐朝政治经济文明是上千年发展与积累,被日本人学跑哒。) 根据教材表述,简单介绍大化改新的影响,以“中外改革”为主题,小讨论:改革对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感觉这个活动搞好,比较商鞅、改革开放、日本改新,得出一些看法和结论。但这种做法,也不是太有意思,比较的对象太多,时间和精力都会不济。相反,简单地引导学生认识一点:自古以来,中日两国就有密切的交流,这种交流促进了地区文明的发展。  阿拉伯一目,按你处理的处理,前边花的时间多,阿就简单些,前边花的时间不多,阿就拖一拖,算是一个课堂时间机动处理的东西。强调:由于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所以,至今,伊斯兰教在今天的阿拉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依然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文明。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我的设计建议:  导入:  展示山东日军办的报纸,让学生看报纸,判断这份报纸的编辑时代和编辑发行方,说明相关的理由――近代侵华史自然涉及,不必再多说。  提出问题:为什么有这些汉字夹杂其中――提出:古代日本深受中国影响,尤其表现在大化改新这一典型事件中。  大化改新是如何一回事?首先得搞清楚当时日本的社会概况,请大家阅读小字体。学生阅读后,不必请学生发表意见,师者直接指出:早期日本,如公元2、3世纪时,即中国的两汉和三国两晋时期,日本尚处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因大量中国大陆的先进技艺和移民,才有所发展,故日本的文明产生较晚,就其文明的渊源来讲应该属于古代中国文明的附生文明。 大化改新始于646年,根据这个时间判断当时中国所处时代――遣隋使、遣唐使。这些交往对日本这场改革有何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下表来分析,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自然得出日本改革受隋唐影响的结论。同时,也得出这场改革对日本自身的影响。 从增加学生思考过程与活动的角度看,可以将表格中经济方面的内容直接呈现,因为这部分内容,中古史学生没涉及;把政治方面的内容,空出中国的,让学生根据日本的政治内容,联想可能是根据中国哪些措施进行的”变种”。 “中央二官八省”――三省六部制、郡县制等。(郡县制虽然不是唐朝发明的,但沿用也。学生根据地方设国、郡、里,中央派人管辖,应当联想起商鞅变法,秦朝郡县方面――中国唐朝政治经济文明是上千年发展与积累,被日本人学跑哒。) 根据教材表述,简单介绍大化改新的影响,以“中外改革”为主题,小讨论:改革对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感觉这个活动搞好,比较商鞅、改革开放、日本改新,得出一些看法和结论。  把大化改新内容中,政治措施的渊源追溯,设计成师生活动;将“学习先进文明,促进国家发展――中外改革讨论会”,将“日本大化改新”“中国改革开放”结合起来,进行简单比较――得出基本结论。学生可能会提到商鞅变法,可就势简单分析商的改革在内容方面的特点与大化与改革开放的不同:后者包含的主流是学习先进文明。前者是创新为主流,后者是学习西方文明为主流,这方面,大致有个结论就可以,是否有其他结论,可留给学生以后成长中思考。(商时,没有学习外国的,呵呵,粗糙处理到这一部即可。)  后边的处理很好。就不再啰嗦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九年级历史教案:与卞老师谈《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