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6-7-31 17:36:11

九年级历史教案:“俄国十月革命”一课的一种处理建议

  日期:2009-11-18 鑫老师老师 20:54:20 课题是 俄国十月革命 课标: (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方明 21:00:13 嗯咧 所以,课标中,涉及到两个识记层面的知识 鑫老师老师 21:01:00 哦噢 方明 21:01:07 一是彼得格勒起义--城市为中心 二是历史意义--政治文明新发展 都只是识记层面。传统教学中,后者,是理解层面的。这里,明显降低了要求。 鑫老师老师 21:02:21 政治文明新发展? 方明 21:03:14 是,人类文明总是不断丰富与发展的――追求民主追求富强也是一样,是重要的核心表现。继资产阶级革命之后,俄国工人阶级及政党,在这方面的努力,就是新的丰富与发展。 鑫老师老师 21:04:19 哦,这种表达也可以? 方明 21:04:52 城市起义,在俄国,是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了,得益于农奴制改革 所以,资本主义的俄国可以通过城市革命夺取政权 中国学习俄国,也搞了南昌起义,失败了 所以,国情决定。 简单的对比,新旧中外知识联系,完成第一个问题的教学 鑫老师老师 21:06:12 那个,教参上提到俄国十月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比较,是怎么回事 方明 21:06:20 也是一种的建议,如何理睬你自已考量。我不会选择这个比较,因为从性质角度来看,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十月革命,都难度太大,不适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也不必要比较。 关于十月革命的意义,自然还是我力荐的意义影响分析法让学生去体验与运用--“瞻前顾后法” 鑫老师老师 21:07:37 瞻前顾后法? 方明 21:09:25 是的 鑫老师老师 21:10:10 怎么瞻前顾后呀.. 方明 21:10:15 = 鑫老师老师 21:11:45 方老师.. 方明 21:13:35 所谓瞻前顾后法 是我们的一个提法 鑫老师老师 21:13:47 是哦 方明 21:13:48 即分析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意义或影响 先要瞻前--就是这个事件发生后,与之前的历史相比较,发生的变化是什么 顾后--就是这一事件发生就,对当时的世界在几十年里发生的或远或近的影响 利用这个方法来分析十月革命的意义。 学生自已来分析 鑫老师老师 21:15:19 方老师,这样处理能够让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人感兴趣呀,因为我感兴趣了。 方明 21:15:33 难点在顾后,需要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联系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来回答 鑫老师老师 21:16:33 怎么引导点拨.. 方明 21:16:56 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来点拨 学生就能够想起来:中共成立 新中国建立 鑫老师老师 21:17:12 哦噢 .. 方明 21:17:24 这就是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 鑫老师老师 21:18:08 这样就可以了么.. 方明 21:18:17 这样就可以了! 一节课不求全,求能够给学生东西 最后总结 鑫老师老师 21:18:42 怎么总结.. 方明 21:18:58 列宁们的探索结果如何,我们将在后边的课文中继续学习 列宁们的中国追随者探索的结果如何,我们已经非常清楚了。 方明 21:20:30 无论是列宁们还是各国的追随者们,他们在过去、在今天,都为着同一个目标--全人类的解放--全人类的民主与富强,进行了、进行着探索。我们也是明天这一目标的探索者。 鑫老师老师 21:20:42 这一课提到的列宁如何给个评价? 方明 21:21:00 彼得格勒起义,直接由列宁领导的嘛,当然得提 鑫老师老师 21:21:21 怎么说他呢.. 方明 21:21:38 一个追求俄国人民解放的探索者,人民解放就是当时环境下的最大的民主追求。 一个追求民主富强的俄国人中的优秀代表 足也 鑫老师老师 21:22:06 哦噢... 鑫老师老师 21:23:38 然后呢... 搞个什么练习吗.... 鑫老师老师 21:27:44 方老师在做什么... 方明 21:35:54 搞什么练习,就不必我来处理了吧? 练习,结合教学中的两大问题出 部分题加强中外史结合 鑫老师老师 21:41:45 呃... 方老师出一些来吧... 方明 21:42:22 没功夫也没兴趣 鑫老师老师 21:43:28 我给学生提要求,让他们按照 方老师的原则来找吧... 方明 21:43:57 呵呵,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九年级历史教案:“俄国十月革命”一课的一种处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