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课前系统(一)教材分析
1. 课程标准
(1) 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 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3) 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整个课程标准中:知识点的偏角,但能非常联系现实生活,是编写的亮点。
教材中:并列于各单元学习(为生活方式类别),它总结了各项政策给我们带来最现实的变化,有助于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与影响。
(二)学生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本班学生学习基础较好,思维活跃,学史兴趣浓厚,合作调查能力较强。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历史与现实生活联系较少,探究体现历史较缺乏。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同学们都希望走出课堂,勇于探究体现历史,愿积极开展有关调查访问活动,同时能展现自己优秀的成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用数字、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和环保意识。
(4)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采访或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为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制度,数据;邀请少数家长、大学生亲临课堂说感受。用数字、事例有力说服,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采用“编写历史小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小康生活的来临与祖国的日益强盛反映出我们的社会正在突飞猛进,这是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成果。
(2)认识到国家关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才竞争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人的潜力;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保证了民众的基本生活,有利于民生安定、社会团结 ,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教育学生要学业有成、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正确观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
[难点]
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五)教学方式
课前开展合作实践法,教学开展资料展示法、播放音像法、创设历史情景教学法、现身说法。
(六)教学环境和教学用具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开展有关调查、访问、搜集资料活动,并进行整理,准备在课堂上展示,组织个别家长、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2.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电脑
二、课堂系统
(一)课前探究设计
1.[课前实践]
学生分为五组分别通过调查、采访、了解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第一手资料。
2.[课前策划]各小组整理相关资料、知识,在课堂上展示进行评比。
(二)新课导入设计
学生甲的父亲(城市居民)描述现在和1979年前一家一天衣、食、住、行、用的生活。
学生乙的母亲(农村)描述现在和1979年前一家一天衣、食、住、行、用的生活。
引出学生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探究的欲望。
老师:从以上介绍发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水平发生很大变化。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更具体的相关知识让五个小组的代表到讲台来用5分钟内指导我们学习,介绍完后由老师、同学们、家长一起来评出两个优秀小组。
(三)教学结构设计
一、衣、食、住、行、用的变迁
1、 衣
学生:第一组介绍
学生A:[家庭照片、布票展示讲解](实物投影)
B: [总结]改革前后人们衣着特点的变化。(划书P114)
老师:
[简评]:能深入调查,展示较好成果,分析总结得当。
[数据展示] (电脑显示)
1977年、1990年、2001年城市居民衣着人均消费分别是12.6元、275.6元、537.5元。
[小结]: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着。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但是现在学生时代应倡导校服、运动服,切忌奇装异服和攀比。
[过渡]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人们不但“穿”的单调,“吃”的水平也很低,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地方有些年份甚至难以果腹,只好以野菜、粗粮充饥。所谓“民以食为天”,近二十年人们在“吃”的方面有何变化?
2、 食
学生:第二组介绍
A:[年夜饭调查](地点、内容、花钱数等),(电脑显示)
B:[展示与说明]他们设计的《建国以来人民饮食结构的变化》图表。(电脑显示)
C:[实物展示和解说] 介绍粮票、油票、肉票。(实物投影)
D:[设疑]为什么以前要使用这些票据?怎样看待今昔饭桌上的野菜、粗粮?
其他组的同学讨论回答。
老师:
[简评]:能深入调查,展示很好成果,分析到位,能帮助大家解决疑难。但属于时髦的“绿色食品”没有解释,它主要内涵是营养均衡、无污染。
[小结]:人们饮食结构发生变化是饲养业、养殖业的发展以及蔬菜种植新技术广泛应用的结果。也反映出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过渡]
人们常说,我们现在吃得好了,穿得好了,住得也好了,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怎样的改善呢?
3.住
学生:第三组介绍
A:[展示图片与说明]三组住房(含别墅)照片,配以说明(并指导阅读P115小字),反映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居民的住房条件逐步改善的情况。(电脑显示)
B:[调查小报告]学生家庭住房(含装修、面积、环境)情况。
C的父亲:[小故事]茅草屋下的往事
老师:
[简评]:能深入调查研究,展示很好成果,分析问题有代表性,家长的往事让人感动。
[小结]: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顾云昌“这十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发展规模之大格局变化之快居世界之首。”
我们还要认识到在乡村和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应注意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好古民居的关系。下一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