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优秀作文:向师傅学艺
记得1993年腊月的一个星期天我又一次来到东明酒店, 一进厨房 我拍了拍王师傅的肩说:王师傅 ,快过年了,我听说临平一带过年有很多规矩,过年的时候烧的菜有很多讲究,还有很多口彩是吗?王师傅:不错,的确如此,临平一带老一辈人到了过年烧的菜呀,只只都有讲究。虽然只是鸡、鸭、鱼、肉、蛋、蔬菜,但烧出来的各种菜肴、点心,都会有一个很好听带有好彩头的名字,基本上每个菜都有说法。
我马上接着问:真的?快!王师傅您给我说道说道,都有那些好口彩?
王师傅想了想:这些都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我知道的也不多,这样,我把我知道的给您讲讲。
我搬了一张登子, 给王师傅做了个请坐的手势, 自已也坐在王师傅对面, 一副认真听的样子:好哇,让我也长长见识,作为一个临平本地人应该懂得那些典故。
王师傅点了一支烟:伊凡,那我就说说。我们临平一带到了过年,烧菜里面笋干是少不了的,因为笋是一节一节往上长的,我们都叫“节节高”,就是一年更比一年好的意思。节节高烧肉,越烧越有味,越烧越好吃。
我抢过话题:这倒我也听说过,是过年的必备菜,烧一大锅,热热吃吃,能吃到正月十五。还有呢? 王师傅:还有红烧鱼。一斤多重的整条鲫鱼红烧后,装在盆里头翘尾翘。因为鱼和余字是同音,红烧鱼的口彩就叫作“年年有鱼(余)”,好口彩。
我做了个ok的手势:真是好口彩,“年年有余”,年年都有积余。
王师傅接着说:在年菜里猪蹄胖是少不了的,临平一带叫“蹄状”,油爆、红烧都可以,吃“缔状”叫“掘藏”,就是掘到宝藏的意思,来年一定会发。
我又递了一支烟给王师傅并给他点上后说:真的啊?今年我也要掘掘宝藏。王师傅,其它还有什么好听的菜名呢?
王师傅猛吸了一口烟:有,比如茨菇,我们临平一带过年茨菇烧肉也是一道必备莱,或者菜露茨菇。因为茨菇长了个长长的底桩子,在年菜中我们叫它“有底桩”,就是很有家底的意思。
我说:“有底桩”,唔,这个名字是个好口彩,我记着了,还有呢?
王师傅:我们过年的时候喜欢烧一道荸荠菜,荸荠炒肉片,糖烧荸荠都行,因为荸荠的蒂是凹进去的,我们称它是货,货字与富字临平方言话是同音,也就是叫作“无底富”,顾名思义就是财富多得无法计算了。
我说:噢,是这个意思,有意义,有意义。
王师傅越说越有劲:对了,还有猪脚爪,过去临平一带叫作“元宝”,因为它的形状象元宝,端上一盆猪脚爪,喊“元宝来啦!元宝来啦, 大家听了都高兴。
没想到这猪脚爪也有好口彩,那蔬菜有没有好口菜呢?我接着问.
王师傅:有哇!临平一带有一种青菜叫塌棵菜,长得扁塌塌的,形状象个大盘子,炒出来很好吃,名字更是好听,叫做“塌塌长”,意思是吃了塌塌长,不管明年做生意还是种庄稼,都有好收成。
我说:临平的老辈人真是聪明,会想出那么多的好口彩了。这就是饮食文化呀。哎,王师傅,那点心有没有好口彩呀?
王师傅:当然有喽,每到年底的农历廿七廿八,家家都要做汤圆、打年糕。圆檲有甜的、有咸的,意思就是过新年一家人团团圆圆。年糕用糯兴加工成粉后做成的, 称年糕年糕年年高, 这糕与高是同音字,意思就是高高兴兴,生活步步高。
好口彩,好口彩!
王师傅又说:年初一早上起来吃糖圆子,一年生活会甜甜蜜蜜,讲出话来也会甜甜蜜蜜。
我说:过年了尽挑好听的说,新年快乐、恭喜发财,听了谁都高兴。
王师傅:对对!还有呢,比如大年夜饭,多多少少要吃一些饭,而且要吃存一口饭在碗里,锅口也要有一些饭。 我问王师傅:这是什么意思?
王师傅:这叫隔年饭,意思就是家有余粮,开年有泡饭吃。
王师傅停顿了一下连读说:我们小时候不比现在,到过年了才能吃上这些好的菜。我们最高兴的就是新年走亲戚,亲戚家待客有得吃埃但到亲戚家里前,大人要关照好多话。
我说:关照些什么?
王师傅:大人会对你说,到了亲戚家吃饭,鱼不能去夹,肉里蛋, 肉园子不能去吃,千张嵌肉不能吃……
我转身问王师傅:那吃什么呀?
王师傅:吃一些白菜炒肉丝、节节高、炒青菜、炒罗卜……
我说:为什么呀?
王师傅:因为那时经济条件都较差,买条鱼、买点油都不容易,要凭票供应,这过年走亲戚来来往往拜年要初一拜到初十。你初三就把好菜吃掉了,就没有能力再买了,只有相互体谅。
王师傅接着说:大人还关照,新年里吃好了饭要说我吃饱了,或者说我吃好了。绝对不能说我吃光了、我吃完了。新年里说光和完是很不吉利的。
我说:还有那么多讲究? 王师傅:对,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想吃啥都有,有的人家年夜饭都包在饭店里。生活改善了,但那些老规矩,那些口彩还是没有改变,传承了下来。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
我说:多么吉祥的口彩,多么好的传统文化,王师傅您真是给我上了一课。
王师傅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那里,那里,中国人的传统饮食文化有很多很多,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地域色彩。我也只知道一些皮毛而已。
嗝年我因工作调动离开了临平, 后来听说东明酒店因道路加宽拆迁息业, 徐东明去了太原做窗帘生意, 王师傅也不知去向, 从此失去了联系,.........
十七年过去了, 我记忆中王师傅也应该有八十年高龄了, 去年我去下沙出差, 专门去了王师傅家拜访, 接待我的只有他老伴桂芳嫂 ,桂芳嫂说: 王师傅去年秋天因病去世了, 此时我心里十分难过, 我默默地走到王师傅的遗像前深深地鞠了一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