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八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7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 )没一篙地chēng( )着,两只手却忙着剥( )那又肥又大的莲péng( ),一个一个地投进嘴里去。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在后面。(2分)
天衣无缝 冲耳不闻 在劫难逃 五彩斑斓无动于衷消声匿迹草长莺飞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 惟妙惟肖 巧妙绝纶 长途跋涉大廷广众荡然无存转弯抹角张皇失措
错别字
订正
3.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6分)
(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2)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3)《春望》中写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的诗句是:
, 。
(4)《归园田居》中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
, 。
(5)《记承天寺夜游》中有精彩的月色描写,这两句是: , , 盖竹柏影也。
(6)当一个人遭受到重大挫折,万念俱灰之时,由于别人的帮助,让他又重新燃起了新的希望,就可用陆游的诗句来表现: , 。
4.下面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改正。(2分)
(1)初次见到大海,我很兴奋,我在海边玩了大约差不多一整天。
改正:
(2)老师慈爱的笑脸和亲切的话语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改正:
5.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2分)
他不是交警,却能早早赶到事故现场,参加救援;他不是消防队员,接到报警,他常会拿起自制水枪灭火;他不是医生,身旁却常备医药箱,给伤员简单包扎伤口。不管白天黑夜,风雨无阻坚持13年,他参加义务抢险670余次,救助伤员600多人,其中30人被他从生命的边缘拉了回来。他就是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镇董村民间义务抢险救援队队长亢社欣。
6.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我们从首联中的一个"足"字就能读出农家人的 。(2分)
(2)这首诗的最大特色就是情、景、理的有机融合。请你说说颔联蕴含了什么哲理?(2分)
7.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情感和灿烂的智慧。
请你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朝花夕拾》这三部名著中推荐一个让自己感动的人物,完成以下表格。(3分)
人物姓名 相关情节(10字以内) 被感动的原因
8.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构建和谐校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学校要举办一次"学会感恩、丰盈青春"主题活动,请你做好准备工作。
(1)感受恩情 请写出一个感恩诗文、歌曲或故事的名称。(2分)
(2)体验恩情 请设计一个具体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恩情,明确为什么要感恩,变"我懂感恩"为"我要感恩"。(2分)
(3)回报恩情我们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感恩,为我们的青春涂上一层艳丽的色彩。请任选一人(如父母、老师、朋友等),说出你打算怎样去回报他们的恩情。(2分)
二、阅读与理解(43分)
(一)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解衣欲睡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 月色入户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月夜美景的?塑造出一个怎样的艺术境界?(3分)
12.怎样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的含义?(2分)
13.如果你穿越了"时空隧道"返回到宋朝,并与苏轼在承天寺相见。和他交流读此文的感受,你打算说些什么呢?请写在下面。(3分)
(二)阅读《千米环保"太阳塔"》,回答后面的问题 (14分)
千米环保"太阳塔"
据英国媒体披露,日前澳大利亚政府作出决定,将全力支持一项宏伟异常的"大型环保能源工程"的建设--造一座高达1000米的"太阳塔",这一高度将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加拿大国家铁塔CN塔的近2倍!
简单地说,这项工程是一个规模极为庞大的太阳能风力发电站。它的工作原理也很简单--对流原理:即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而那座高达1000米的"太阳塔"的作用则和一根烟囱的作用类似。
在这根"大烟囱"的底端,是一个直径达7000米的集热器,太阳对这个圆盘形状的集热器中的空气加热后,温度将达到65℃的热空气在集热器中部的"太阳塔"汇集,形成一个巨大的温室。
接着,由于对流效应,热气流沿着"太阳塔"这根"大烟囱"以每小时35英里的高速度继续向上升,推动"烟囱"内部特别设计的涡轮,并产生电力。
夜里,这个发电系统依然可以工作。白天积聚在热能存储单元中的热能,此时开始释放出来,继续推动涡轮旋转。和传统的风力发电系统不同,这个"太阳塔"不管天气好坏都可以很顺利地工作。道理很简单,它可以自己产生风动力,而且一天24小时、一星期7天永不间断。
工程中那根1000米高的"太阳塔"的高度将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一一加拿大国家铁塔CN塔的近2倍!即使在离开地面80的英里的太空中,也将清晰可辨。
目前,一家名为"环境任务"的公司正在大力推动这个计划,而且该公司负责人郑重其事地对外声称,他们完全有能力实现他们的宏伟计划。
一切都才刚刚起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日前将这项工程列为"主要促进工程"。这就是说,该工程符合大众利益,澳洲政府"在道义上"对它的建设表示支持及认同。澳洲联邦工业部长和旅游部长伊安·马克法兰说:"'环境任务'公司将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面将这种尖端太阳能技术付诸实施的公司。这项工程的建设表明,澳洲在能源再生利用、环保以及减少温室气体等方面,正走在世界前列!"
一个1000米高的"太阳塔"可以发200兆瓦电,足以为20万个家庭提供电能。而如果采用传统发电方式,要生产如此多的电能,每年要向大气中排放83万吨的二氧化碳气体。如此算来,的确是环保了不少。
据悉"太阳塔"将建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文特沃思郡。"环境任务"公司透露,"太阳塔"有望在2005年底或者2006年初正式开始发电。
选自《阅读与作文》
14.从外形和功用看,."太阳塔"有哪些特征?(2分)
15.请用一句话,概括第二、三、四段的内容。(2分)
16."太阳塔"优于传统风力发电系统可以永不间断工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17.本文运用了 、 等说明方法。(2分)
18.澳洲政府"在道义上"对"太阳塔"的建设表示支持及认同说明了什么?(3分)
19."太阳塔"工程的建设有什么意义?(3分)
(三)阅读《总有一刻不同寻常》(2007年江苏省扬州市),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总有一刻,不同寻常
马德
①一个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不走。
②这是一个六七岁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他望着各色的冰激凌从铁机器里出来,又撞在花花绿绿的尖筒里,好奇而又神往,他不禁舔了舔嘴唇,说:"妈妈,我要那个!"他顺手指了一下那充满诱惑的冰激凌。
③"不,咱们不吃这个,咱们走!"旁边那个推着自行车的女人,可能是孩子的妈妈。她一边说.一边拽住孩子的手就要走。
④"不,我不走,我要!"孩子反扯着妈妈的手,僵持着。⑤"那个东西凉,吃了会肚子疼。"
⑥"不,妈妈,我不怕凉,我不怕疼!"⑦"那也得等你爸爸回来再买。"
⑧"不,爸爸到老远老远的地方挣饯去了,我就现在要!"
⑨这个超市位于小城的繁华地带,穿梭出入超市的有好多人,有人好奇地往母子这里瞅上一眼,有人连瞅也不瞅,就径直走开了。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也独自安详地做着他的冰激凌,并不朝母干这里瞅上一眼。
⑩"妈,我就是想尝尝,那个东西是什么味儿。"
~11"是……你管它是什么味儿!"母亲见孩子仍然扭着不走,有些急了,"啪"一巴掌拍在孩子子的屁股上。娃子"哇"地一声哭了,猛烈地抽泣着,样子委屈极了。
~12好多双眼睛一下子聚拢了过来,带着惊愕、疑惑、责怪、怜悯、叹息,或者其他别样的神色。这仿佛又是一场热闹,这些人聚拢着,不肯离去。
~13这时一位衣着光鲜的妇人,走到卖冰激凌的面前.要了两支冰激凌。她把其中的一支给了自己的儿子,然后快步走到哭泣的孩子面前,蹲了下来,把剩在手中的那支冰激凌递给了他。
~14"给,亮亮,别哭了,妈妈不愿给你买,阿姨给你买。"她摸了摸孩子的脑袋,接着说,"几个月不见,亮亮又长高了!"说完后,她站起采,朝孩子的妈妈微微点了点头,笑了笑,便领看她的孩子走开了。
~15孩子不哭了,手里举着那支冰激凌愣在那里。一样愣在那里的,还有孩子的妈妈。
~16走出人群后,那位妇人的儿子也有些不解,他扯住妈妈的衣襟问:"妈妈,你认识亮亮?"@妇人说:"不,孩子,妈妈也不认识。"
~17那你怎么知道他叫亮亮?为什么要买冰激凌给他?"孩子依旧寻根究底,想要弄个明白。
~18妇人笑了,说:"孩子,不要问这么多了,等你长大后,妈妈再告诉你。"
~19也许,若干年之后,妇人早已忘了这件事情,而他的儿子也忘记了问母亲答案。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妇人用智慧为那个陌生的孩子付出爱的时候,这个世界早已因为她的这个举动而变得不同寻常。 (选自《中国青年》)
20.小说第②小节加点的"那个"能否换成"冰激凌"?第④节加点处作者为什么朋"拍"不用"打"?请分别说出理由。(4分)
21.第⑨节和第~12节中都写到了周围人的反应,这些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22.请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说说这篇小说结尾的作用。(4分)
23.当今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但还有许多弱势群体有待关注和帮助。文中这位妇人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示?(不少于80字)(4分)
三、写作(50分)
24.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写作。
清新的山风是绿色的,清澈的溪流是绿色的,春天的嫩芽是绿色的,健康的生命是绿色的,有益于身心的阅读是绿色的。人们离不开绿色,呼唤绿色就是呼唤清新的空气和流水,就是呼唤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亲密依存、和谐相处,就是呼唤有益于身心的阅读,呼唤健康的成长和美好的人生。
请你结合上面这段文字所阐述的主题,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驰骋思路,不拘一格,以"呼唤绿色"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提倡创新思维,反对抄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可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1.答案略。
2.
错别字 冲 消 纶
订正 充 销 伦 庭
3.(1)山山唯落晖(2)山随平野尽(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1)去掉"大约"或"差不多"(2)去掉"和亲切的话语"
5.示例:河南农民亢社欣坚持义务抢险13年。
6.(1)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生活富足。
(2)比喻人生路上,于困窘绝望中重见生机,走进一片新天地。
7.示例:
人物姓名 相关情节(10字以内) 被感动的原因(15字以内)
藤野先生 为鲁迅添改讲义 对工作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8.(1)诗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歌曲:感恩的心
故事:黄香温席、陈毅探母等
(2)示例:调查自己孕育、出生、取名、成长的故事,走访妇幼门诊,写出调查报告。
(自己做家长,呵呼蛋宝宝,并写出养育日记。)
(3)示例:早上起床要向父母说声"早上好";吃饭时主动为父母拿筷盛饭;扫地、刷碗;为父母倒一杯水或一杯茶,在父母生日时亲自做礼物,送上祝福等。
二.阅读与理解
(一)
9.想要愉快地考虑,想到门
10.(1)张怀民也还没有睡着,(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2)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啊。
11.从月光(清澈透明)、竹柏倒影(清丽淡雅)两个方面描写,组早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
12.既指清闲的人、既有闲情逸致的人,又表露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13.示例:你用寥寥数笔,就撷取了一个生活片段。叙事简净,写景如绘,而抒情即寓于叙事、写景之中。你把微妙而复杂的感情淋漓渲染,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了其中,你不愧是大文学家。
(二)
14.高环保
15.太阳塔的建造原理
16.它可以自己产生风力
17.列数据、作比较
18.说明该工程的建设符合大众的利益
19."太阳塔"工程的建设在能源再生利用、环保以及减少温室气体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三)
20."那个"不能换成"冰激凌",因为用"那个"表明孩子不知道他想要吃的东西叫什么,也就表明这个孩子从来没有吃过冰激凌,更加符合他家的境况。"拍"不能换成"打",这两个词在表达意思的程度上不一样,"打"比"拍"程度要重,所以用"拍"才能恰当的表现母亲既生气但又不忍过分责罚孩子的矛盾与无奈之情。
21.不能删去。周围人的反应一方面有助于推动事情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用这些人的自私与冷漠来衬托那位"衣着光鲜"的妇人的仁慈与善良。
22.小说的结尾在形式上使作品结构更完整;内容方面能起到以小见大、揭示并深化作品的思想内涵的作用。特别是最后一句话"这个世界因为她的这个举动而变得不同寻常"。
23.答案示例: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变得更精彩。生活窘迫的弱势群体比任何人都需要得到关爱与扶持,所以我觉得大家都应该像小说中妇人一样,只要白已有这个能力就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阳光与温暖。(言之成理即可)
三、写作
答案略,评分参照中考阅卷标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