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北京市昌平区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如下: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5.1
一、基础·运用(共26分)
(一)选择(共14分。每小题2分)
题号 1(1) 1(2) 2 3 4 5 6
答案 C A B B C B D
(二)填空(共12分)
7.答案:(1)自缘身在最高层(2)苔痕上阶绿(3)赢得生前身后名(4)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①章回 ②八十一③ D ④孙悟空⑤寿星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9. 答案:A(2分)
10.答案:(1)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2)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共4分。每小题2分)
11. 答案提示:
第一问:结合文段内容,分别围绕"邹忌采用委婉的劝谏方式""诸葛亮采用直接的进言方式"回答,意思对即可。第二问:围绕"希望君主广开言路"回答,意思对即可。(共4分。每个要点各1分,结合文段1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4分)
(一)阅读《故乡红叶》(共15分)
12.答案:(共4分)①惆怅 ②探抚红叶(赏红叶)③看父亲④毫不迟疑
13.答案要点:(共4分)
甲处: ①父亲埋头劳作,无暇欣赏红叶的美。②"我"对家乡红叶被漠视和遗忘的惋惜。
乙处:①父亲盼"我"回家,而"我"却迟疑犹豫。
②"我"对父爱的理解和对自己迟疑行为的自责、内疚。(共4分。每个要点各1分)
14.答案示例:(共7分)
作者写家乡红叶,用"红得一统""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活画出家乡红叶的烂漫、绚丽,红叶尽管年年被漠视被遗忘,但依旧执著地红;作者写山里人,以父亲为典型,他们终年劳作,"图个自在",儿女归家欢喜,儿女不归无怨。作者借物喻人,在结尾处,用"没有怨艾""默默地坚守"将红叶、山里人形象合一。(共7分。红叶、山里人特点各2分,结合内容分析2分,语言表达1分)
(二)阅读文段(共10分)
15. 答案: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共3分。答案2分,书写1分)
16.答案:即时(共2分)
17答案示例:网络信息资源传播途径多样、内容丰富和速度即时的特点可以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但网络信息资源传播内容的丰富性也使得信息资源标准不一,这也给青少年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扰;青少年在使用网络信息资源时要有所鉴别,发挥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
(共5分。前两个要点各1分,最后一个要点2分,结合特点1分)
(三)阅读《善言是一种美德》(共9分)
18.答案:①②(共2分)
19.答案示例:首先提出本段观点"善言,可以让困惑迷失的人找到前进的方向。"然后用刘德华的一句委婉劝解使迷茫的曹格如梦初醒找到人生方向的事例证明了观点。最后,将善言比喻成指路明灯,强调善言对于困惑迷失人的重要性。(4分。)
20.答题提示:有比较,有观点,有具体事例。(3分)
四、作文(50分)
(一)21.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共10分)
评分标准:内容7分(自荐人基本情况介绍1分,自荐人特长或能力介绍3分,联欢计划3分),语言3分。(二)22.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共40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