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课后练习题与答案
《隆中对》练习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好《梁父吟》()因屏人()猖蹶()屯新野()先主遂诣亮()倾颓().亮躬耕陇亩()不可胜数()乐毅()欲信大义()北据汉沔()帝室之胄()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④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⑤谓为信然()⑥此人可就见()
三、.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A.自董卓已来B.欲信大义于天下C.故患有所不辟也D.西和诸戎,南抚吴越
四、下列"以"字用法和意义不同类的一项是()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百姓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五、语段训练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②国险而民附()()
③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④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2.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挟天子而令诸侯
②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4.在诸葛亮的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
5.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
①曹操:
②孙权:
③刘表、刘璋:
④诸戎、夷越:
六、课外拓展
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这首诗题为《蜀相》,指的是蜀国丞相。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文章《》。
2."锦官城"指的是,杜甫的《春夜喜雨》中","一句也曾提到"锦官城"。
3.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题不作《题成都武侯祠》而作《蜀相》,是因为诗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
B.就内容来说,诗的前一层写武侯祠,先指出它的所在,用了设问的方式;后描述祠中景象,但不是客观描述,从"自""空"二字可以看出祠中的凄凉、冷落气氛。后一层是主旨所在,先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后述惋惜之情。全诗以"长使英雄泪满襟"作结,含无限深意。
C.这首诗主要是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情怀,它的核心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
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下句则是刘备一生功业的最精辟的概括。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1.C2.①常常②器重、重视③大概④亲自⑤确实这样⑥接近、趋向
3.D4.A
【基本能力达标学习】
1.尽地势归附不仅而且兴旺富裕2.A3.略
4."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5.①不可与争锋②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③取而代之④西和犬戎,南抚夷越。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而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理解运用探究学习】
1.诸葛亮出师表2.成者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3.D
初三年级语文课堂同步练习题
·
·
·
·
·
·
·
·
·
·
·
·
·
·
·
·《灰姑娘的时钟》
·《哨子》
·《想和做》
·《谈骨气》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
·《我的叔叔于勒》
·《古代诗词五首》
·《诗经》两首
·《威尼斯商人》
·《愚公移山》
·《曹刿论战》
·《夏日原野上的追赶》
·《月是故乡明》
·《一桩奇特的诉讼案》
·《竹林深处人家》
·《春风》
·《常读常新的人鱼故事》
·《人民解放军横渡过江》训练题与答案
·《陋室铭》
·《海燕》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农村调查》
·《怎样丢掉学生腔》
·《孤独之旅》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军刀》
·《窗》
·《把"不能"埋葬起来》
·《秃梧桐》
·《燕子》
·《沙之聚》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隆中对》
·《范进中举》
·《捕蛇者说》测试题(一)
·《捕蛇者说》测试题(二)
·《陈涉世家》测试题(一)
·《陈涉世家》测试题(二)
·《出师表》
·《公输》
·《唐睢不辱使命》
·《送东阳马生序》
·《醉翁亭记》
·《雨说》
·《香菱学诗》
·《沁园春 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