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6-8-22 09:45:29

《沙之聚》练习题与答案

  沙之聚
          张抗抗
          (1)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山。
          (2)血红的夕阳隐去后,天空纯金一样烁亮。在山脚下能听见沙子呜呜的鸣响伴着月牙泉汩汩的水声,这鸣沙山就是沙漠中的音乐城。
          (3)也许是最初的创造只是出于一声无意的游戏。千古寂寞,朔风把大山和岩石揉成沙砾,然后又把白灼的细沙重新捍成一座山岩--当鸣沙山成为鸣沙山之时,它已是一群雄健而威武的西北汉子,壮硕的胸膛上刻着重重深邃而峻峭的线条。绵延的山脊如一道锋利的刀刃,挎于腰间、举过头顶。曾有过千姿百态的想象,可是没想到,一座沙子聚成的山,居然能聚得如此坚实如此刚硬台此有棱有角如此轮廓分明。那沙了是如何一粒粒汇拢堆积聚合又浑然一体地升高壮大的呢?我读不懂鸣沙山。
          (4)脱去鞋袜,光脚走上沙丘。沙极细且柔软,有一种温热的暖意,从脚跟缓缓浮起。沿着山脊上坡,瘦削的山顶如地平线在远天呼唤。沙中的脚窝很深,却不必担心会陷落,沙窝似有弹性,席梦思般地托着,起起伏伏,沉沉浮浮,跳着即兴而随意的舞蹈,在自已的身后扔下一长串荡逸的脚印……
          (5)忽然恍悟,沙山原来还很温柔。
          (6)沙山的温情别有一种表达方式。它从来没有外衣没有包装,没有树林有青苔,只有金沙连着银沙,一无遮拦地铺陈开去,裸露的身体无需任何一点覆盖,从从容容地展示着它优美的体态和曲线。坦坦荡荡,清清白白,冷峻中含有几分柔韧,野性中尚有几分羞怯,从春到冬,永远敞着胸怀,呵护着来往西域的路人。
          (7)我惊异我惶惑。我读不懂鸣沙山的性别。
          (8)夕阳已完全沉落。月亮从磊漠尽头悄悄升起,沉浸在月色之中的沙山,如海上漂流的冰峰,烟笼雾绕,白璧无瑕。回望沙峰之顶,沙坡笔陡如削,四壁悬空。山上还有用木头和竹片做成的滑板,人坐在上面,可以从沙坡上溜溜地滑下来,如同离弦之箭,只要几秒钟的时间就滑到了山下。只见每个游客滑到山脚,都削下一层沙子。
          (9)人,生性也许是喜欢玩沙的吧,那是一个童年的游戏,也是成年后过于放纵的渴望。于是伙伴们都索性纵身跃入沙海……
          (10)前来膜拜沙山的人,几乎每个人都要从沙山上带走些许沙子,带到山下,带回他来的那个地方。可是,这鸣沙山它一日日依然如故,巍然耸立,每日里流失的沙子,为什么竟没有使它低矮下去呢?我仍然读不懂鸣沙山。
          (11)有人说,当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游人留在鸣沙山上那行行凌乱的脚印,就会消逝得无踪无影。鸣沙山重又恢复了原状--杳无人迹的雪峰、缎子般的金沙滩。
          (12)是月牙泉的神女,在黑夜里辛劳而奇巧的创作吗?也许是来去无踪的风。是风之手,在人们歇息之时,抚平了沙山的每一道印迹,又将沙子驱赶到它们原来的位置,将它们重新凝聚、整合、磨砺。每日每日,风都在这样不知疲倦地完成它手中不配的雕塑。所以鸣沙山每天都是新的。而当人们发现风儿揉捏了修复了再造了沙山时,风,已飘然而去。
          (13)于是我再次仰视再次攀登鸣沙山。在这西域的吉祥宝地,风,已成为聚合物的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来去随缘,挥洒自如,从不刻意而为,却能移山搬山,还能潇洒地在沙山上拨响它的琴弦。
          (14)沙之聚,有自由的风之手。那么人心呢?人心之聚,更求八面来风。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删改)
          (连云港中考题)
          1.依据文章(3)到(6)节的内容,简要概括第(7)节中"我读不懂鸣沙山的性别"的原因。
          2.综观全文,概括出文章所写"神奇的鸣沙山"的三个"神奇"之处。
          3.作者三次写到读不懂鸣沙山,综观全文,感悟作者最终读懂了鸣沙山的什么?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主旨。
          5.文章最后写道:"人心之聚,更求八面来风"请你结合现实谈谈我们需要用什么样的"风"来凝聚人心。(不超过60个字)

zkone 发表于 2016-8-22 09:54:08


       

               
          《沙之聚》答案
          1、原因是鸣沙山既有"西北汉子"坚实、刚硬、有棱、有角的阳刚之美,也具有女性般的柔软、优美、坦率的温柔。或原因是鸣沙山既有"西北汉子"雄伟威武,同时也具有女性般的温柔。
          2、①一座由一粒粒沙子聚成汇拢又浑然一体地升高壮大的山,居然能聚得如此坚实如此刚硬如此有棱有角如此轮廓分明。②原本应是荒凉的沙山,却表现出柔软、优美、坦率的温柔。
          ③鸣沙山虽不断受损,它竟没有低矮下去,却一日日依然如故,巍然耸立。(或①它坚实刚硬,雄伟威武。②它温柔羞怯、温情脉脉。③它屡屡受损,却依然巍峨)
          3、是风的力量塑造了鸣沙山,并使它保持着原状。(意对即可)
          4、作者借写沙之聚写人心之聚,揭示了沙之聚需要风,人心之聚需要一种精神力量。(答出人心之聚需要一种精神力量的得三分,意对即可)
          5、观点清楚,言之有理,有据就得分
       

zksix 发表于 2016-8-22 10:01:28


       

               

    初三年级语文课堂同步练习题


    ·
    ·


    ·
    ·


    ·
    ·


    ·
    ·


    ·
    ·


    ·
    ·


    ·
    ·


    ·
    ·


    ·
    ·


    ·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论求知》


    ·《发问的精神》
    ·《言外之意》


    ·《怀疑与学问》
    ·《灰姑娘的时钟》


    ·《哨子》
    ·《想和做》


    ·《谈骨气》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


    ·《我的叔叔于勒》
    ·《古代诗词五首》


    ·《诗经》两首
    ·《威尼斯商人》


    ·《愚公移山》
    ·《曹刿论战》


    ·《夏日原野上的追赶》
    ·《月是故乡明》


    ·《一桩奇特的诉讼案》
    ·《竹林深处人家》


    ·《春风》
    ·《常读常新的人鱼故事》


    ·《人民解放军横渡过江》训练题与答案
    ·《陋室铭》


    ·《海燕》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农村调查》
    ·《怎样丢掉学生腔》


    ·《孤独之旅》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军刀》
    ·《窗》


    ·《把"不能"埋葬起来》
    ·《秃梧桐》


    ·《燕子》
    ·《沙之聚》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隆中对》
    ·《范进中举》


    ·《捕蛇者说》测试题(一)
    ·《捕蛇者说》测试题(二)


    ·《陈涉世家》测试题(一)
    ·《陈涉世家》测试题(二)


    ·《出师表》
    ·《公输》


    ·《唐睢不辱使命》
    ·《送东阳马生序》


    ·《醉翁亭记》
    ·《雨说》


    ·《香菱学诗》
    ·《沁园春 雪》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沙之聚》练习题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