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6-8-22 09:46:00

《唐睢不辱使命》练习题与答案

  一、积累运用
          1.解释加点的词。
          (1)不辱()(2)加惠()
          (3)请广于君()(4)岂直()
          (5)徒跣()(6)贯日()
          (7)色挠()(8)谢之()
          (9)谕()
          答案:(1)辱没,辜负(2)恩惠(3)扩大(4)只(5)光(6)穿过(7)屈服(8)道歉(9)明白
          2.区别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不同用法。
          (1)以大易小()以君为长者()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答案:用因为凭借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答案:派出使
          (3)轻寡人与()与臣而将四矣()
          答案:语气助词,相当于"吗"连词
          3.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答案:可安陵君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瞧不起我吗?轻:古义,看不起;今义,重量小,与"重"相对。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答案:秦王脸色沮丧,长跪着向唐雎道歉。谢:古义,道歉;今义,感谢。
          4.从句子的用途的角度判断下列句子的类型。
          (1)安陵君其许寡人!
          答案:祈使句。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答案:陈述句。
          (3)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答案:疑问句。
          (4)先生坐!何至于此!
          答案:感叹句。
          二、阅读鉴赏
          (一)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答案:交换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答案:通"措"
          (3)请广于君()
          答案:扩充
          (4)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答案:轻视
          6.翻译下列句子。
          (1)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答案: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2)否,非若是也。
          答案:不,不是这样的。
          7.秦王对唐雎说"灭韩亡魏"的实际目的是什么?唐雎拒绝易地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炫耀武力或以武力威胁、恐吓。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8.第二段中的一组对话表现秦王_______的性格,又表现了唐雎_______的精神。
          答案:骄横不畏强暴
          (二)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唐雎说信陵君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①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②谨受教。"
          注:①卒然:突然。"卒"通"猝"。②无忌:信陵君的名。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破秦人,存赵国()
          答案:保全
          (2)事有不可知者()
          答案:能够
          (3)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答案:憎恨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
          答案: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你,你很快就要见到赵王,我希望你忘记救赵的事。
          11.解释句中多义词"谓"的含义。
          (1)唐雎谓信陵君曰。
          答案:对……说
          (2)何谓也?
          答案:说
          (3)太守谓谁?
          答案:是
          12.比较下面句中"之"的用法与意义的不同。
          (1)臣愿君之忘之也。
          答案:第一个"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是结构助词;第二个"之"是代词,指"大德"。
          (2)辍耕之垄上。
          答案:动词,去,往。
          (3)怅恨久之。
          答案:助词,凑足音节。
          (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答案:结构助词,"的"。
          13.读过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答案:示例:要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对自己不居功自傲,对别人应知恩必报。
          三、中考试题追踪
          (2004年湖北省黄冈市)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4.解释下列加点词。
          (1)仓鹰击于殿上()(2)长跪而谢之()
          答案:(1)"仓"同"苍",青色。(2)道歉。
          15.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答案: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16.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对。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答案: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与臣而将四矣。
          答案: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17.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
          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答出要点及过程,意近即可。)
          18.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答案:示例:①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②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③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四、创新写作
          19.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变数很多,没有人能承诺我们的一生永远是晴天,没有人能预知草莽中是否潜藏毒蛇猛兽,没有人能勾勒出命运的风刀霜剑……然而,外界虽不能把握,行动却可以产生力量。这力量的源泉就来自坚强的信念。真正的信念永远是不可战胜的。当遇到挫折、陷入困境时,只要心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努力拼搏,就一定会渡过难关,取得成功。
          请以"信念与成功"为话题,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自拟题目作文。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600字左右。
          答案:略
       

zkfive 发表于 2016-8-22 10:06:00


       

               

    初三年级语文课堂同步练习题


    ·
    ·


    ·
    ·


    ·
    ·


    ·
    ·


    ·
    ·


    ·
    ·


    ·
    ·


    ·
    ·


    ·
    ·


    ·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论求知》


    ·《发问的精神》
    ·《言外之意》


    ·《怀疑与学问》
    ·《灰姑娘的时钟》


    ·《哨子》
    ·《想和做》


    ·《谈骨气》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


    ·《我的叔叔于勒》
    ·《古代诗词五首》


    ·《诗经》两首
    ·《威尼斯商人》


    ·《愚公移山》
    ·《曹刿论战》


    ·《夏日原野上的追赶》
    ·《月是故乡明》


    ·《一桩奇特的诉讼案》
    ·《竹林深处人家》


    ·《春风》
    ·《常读常新的人鱼故事》


    ·《人民解放军横渡过江》训练题与答案
    ·《陋室铭》


    ·《海燕》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农村调查》
    ·《怎样丢掉学生腔》


    ·《孤独之旅》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军刀》
    ·《窗》


    ·《把"不能"埋葬起来》
    ·《秃梧桐》


    ·《燕子》
    ·《沙之聚》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隆中对》
    ·《范进中举》


    ·《捕蛇者说》测试题(一)
    ·《捕蛇者说》测试题(二)


    ·《陈涉世家》测试题(一)
    ·《陈涉世家》测试题(二)


    ·《出师表》
    ·《公输》


    ·《唐睢不辱使命》
    ·《送东阳马生序》


    ·《醉翁亭记》
    ·《雨说》


    ·《香菱学诗》
    ·《沁园春 雪》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睢不辱使命》练习题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