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姑娘的时钟》练习题与答案
习题精选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制订了一个修养计划,并严格坚持按此计划修养五十余年。晚年,他在《自传》中写下了这样的体会:"虽然我曾妄想获得完全人格,永不曾达到……但是因为有了这个计划,我最终成为一个较为良好和快乐的人。正像志在学书法而临帖的人,虽然他也许不能达到他的本愿,写得像帖一样的高妙,但他的书法却由于临帖而有长进。"虽然这个目标,这个榜样超出了他现实的道德水平,甚而至于终身追求也达不到那样的境界,但因此获得的进步是无可怀疑的。临帖不及,书法水平的提高却是显著的。正是:取法乎上,可得其中;无所师法,则不免于下流矣。其实,榜样之所以成为榜样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行为。他们既植根于现实的土壤,又具有出众的理想,崇高的气节。这种理想和气节体现了他们对于美好未来的信念和追求。惟其如此,才高于一般人,也才能吸引人,感染人。如果他们并非出类拔萃,而是跟一般人的水平一样高,他们的身上就失去道德的力量,又有什么值得提倡呢?
1.解释文中画线的成语。
出类拔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举了富兰克林的例子,请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用一句话说明这个例子所说的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横线的句子中与"虽然"相照应的关联词是_________;它表示前后句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关系。
参考答案
1.形容超出一般的水平。
2.人要想获得进步,必须有追求的目标,有效仿的榜样。
3."但";转折
(二)
人们常会天真地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你看,有那么些人,带着全副装备,历尽千难万险,爬到千年积雪的顶峰,把手中的小旗往脚下一插,就豪迈地宣布:我们已经征服了高山。
有句话说:"人类一思想,上帝就发笑。"如果高山有情,面对这些"征服者",也会笑得前仰后合。一只蚂蚁,有幸艰难地爬上了大象的背。于是它宣布:我已经征服了这只大象。这是不是太滑稽了?意大利有位女探险家,不远万里来到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她要挑战自然,徒步穿越大沙漠,创造奇迹。可是当她走出沙漠时,却跪倒在沙漠边上。记者问她有什么感想,她说她不承认证服了沙漠,而是感谢沙漠能允许她通过。
我们曾那么意气风发地相信"人定胜天",口口声声说要创造自然。大片大片地开山垦荒,围湖造田,大肆砍伐森林,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几百年才长成的林木,人类可以在短短几十分钟内让它在地球上消失;上千年的热带雨林,可以在几年内将它们变成光秃秃的平地;几百万年才进化而成的物种,可以在几十年间使它绝迹。人类还有什么不能办到的?大家说人类的力量真是伟大。可是,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大自然就反过来惩罚人类了。水土流失使江河床位上升,水灾频发,生灵涂炭;沙尘暴肆虐,大气污染,局部地区的空气质量已不适合人类居住。这到底是谁征服谁?
究竟什么才是人类的力量?
当我们想砍伐参天大树时,果断地放下了屠刀;当我们想品尝珍禽野味时,毅然地收起了猎枪;面对一片静谧的湖水,我们发出一声由衷的赞叹;面对一座巍峨的高山,我们欣赏它的神秘和雄伟……这才叫人类的力量--理性的力量。
1.文中"蚂蚁征服大象"的例子论证了什么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第二自然段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探险家认为成功穿越大沙漠,是因为大自然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B.女探险家以谦虚谨慎的态度看待自己成功穿越大沙漠。
C.女探险家成功穿越大沙漠后,感受到大自然无与伦比的威力。
D.女探险家成功穿越大沙漠后,认识到不应把大自然作为征服的对象。
3.文中第三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形成时间上的强烈对照。这对于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义,概括指出"人类的力量--理性的力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人类征服自然的说法是可笑的。
2.B。女探险家的行为表现了她对大自然的折服,感受到大自然无与伦比的威力。并不是对自己成功穿越沙漠的谦虚表现。
3.深刻揭示了人类砍伐森林、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表达了作者对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的痛恨和惋惜。文中"几百年"、"上千年"、"几百万年"的时间是形容自然界进化发展的时间极其漫长;而"几十分钟"、"几年"、"几十年"是形容人类破坏自然界、生态环境的时间又十分短暂。一长一短的时间,形成鲜明的对比,人类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将经过漫长进程才进化而成的大自然严重地毁坏,可见后果之严重,也表现出了作者对此类现象的痛恨和惋惜。
4.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由全文文意可知,作者并不赞成"人定胜天"的观点,妄想征服自然,甚至不惜破坏自然,这并不是人类的力量。由最后一段可知,作者所崇尚的人类理性的力量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
初三年级语文课堂同步练习题
·
·
·
·
·
·
·
·
·
·
·
·
·
·
·
·
·
·
·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论求知》
·《发问的精神》
·《言外之意》
·《怀疑与学问》
·《灰姑娘的时钟》
·《哨子》
·《想和做》
·《谈骨气》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
·《我的叔叔于勒》
·《古代诗词五首》
·《诗经》两首
·《威尼斯商人》
·《愚公移山》
·《曹刿论战》
·《夏日原野上的追赶》
·《月是故乡明》
·《一桩奇特的诉讼案》
·《竹林深处人家》
·《春风》
·《常读常新的人鱼故事》
·《人民解放军横渡过江》训练题与答案
·《陋室铭》
·《海燕》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农村调查》
·《怎样丢掉学生腔》
·《孤独之旅》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军刀》
·《窗》
·《把"不能"埋葬起来》
·《秃梧桐》
·《燕子》
·《沙之聚》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隆中对》
·《范进中举》
·《捕蛇者说》测试题(一)
·《捕蛇者说》测试题(二)
·《陈涉世家》测试题(一)
·《陈涉世家》测试题(二)
·《出师表》
·《公输》
·《唐睢不辱使命》
·《送东阳马生序》
·《醉翁亭记》
·《雨说》
·《香菱学诗》
·《沁园春 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