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6-8-22 09:48:44

《言外之意》练习题与答案

  "言外之意"试题解析
          近几年,一种分析"言外之意"的试题在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悄然兴起。从试题的内容来看,分析语境中的言外之意的试题包括提供图画内容(如2000年江苏泰州中考卷中第9题)和提供文字内容两类。其中以后者居多。提供文字内容考查言外之意的考题,常表现为提供单独的语境(如1997、1998年南京中考卷第24题,2000年重庆中考卷第5题)和结合文章阅读来考查(如1999年武汉中考卷第43题,同年黄冈卷第32题,北京卷第19题与海淀卷第29题)两种类型。
          从题型来看,有的是提供选项备考生选择(如2000年南通中考卷第6题),这类考题难度较小,只考查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层面:大多数考题则要求考生据语境写出具体的言外之意,这不仅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了考生表达信息的能力。
          解答这类试题时,明确试题的设计技巧,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可以提高答题效果。
          一、把握语气语调,领会感情
          例1某上级主管对下属职员说:"看看你干的好事!"
          这位上级主管的言外之意是。
          解答此题宜从揣摩说话人的语气语调入手,这位上级主管采用的是祈使句,是斥责的语气与口吻,他的言外之意是:"你把事情搞得糟透了!"
          二.补充因果,巧会意图
          先看几道例题:
          例2某国王请阿凡提评论自己的诗,阿凡提规劝他不要再写诗,被关进驴圈,后国王又召见阿凡提看其新作,阿凡提转身就走,国王问他到哪里去,阿凡提答道:"到驴圈去,陛下!"
          阿凡提的言外之意是。(限10个字内)(1998年南京中考题)
          对例2我们作如下推理分析,便可揭示言外之意:
          国王:
          好诗不好---→关进驴圈
          阿凡提:
          省略内容←---进驴圈
          国王的思考过程是由因及果,而阿凡提的表达则是循果析因,国王所认为的原因就是阿凡提所省略的言外之意。
          三.揣摩喻体,巧悟本体
          有些语句的言外之意,是说话者通过运用比喻来实现的,而且通常只出现喻体略去本体,只要分析出本体,便能悟出言外之意。
          例3《三国演义》中写到晋国司马炎灭吴国、俘虏吴王孙皓。在接见孙皓命他就座时,司马炎说:"朕设此位久矣。"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不要超过18个字)(1997年南京市中考题)
          例4《陈涉世家》中陈涉说:"苟富贵,无相忘。"后遭到佣者讥笑,陈涉叹息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此语的言外之意是。
          例5公元975年,北宋军围金陵,当时南唐后主李煜派徐铉请降,自愿去国号帝位、改称藩主以自保,宋太宗赵匡义拍案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宋太宗的言外之意是。
          上述三例的共同之处是说话人都采用设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结合语境,分析出本体,则说话人的用意不言自明。例3中,司马炎用"此位"(臣子之位)来喻吴国在晋国眼里的地位。灭吴之心萌生已久。例4,你们(指佣者,喻体为燕雀)怎能明白我(指陈涉自己,喻体为鸿鹄)的远大志向呢?例5,一国不存在两主,灭南唐之志不改。
          四.巧化婉言为直言
          直言就是话语所用词汇意思与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一致,直截了当地说出;婉言是对于不愿意(或不便)直接说明白而采用相应的词汇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来的语句。也就是婉言有言外之意,婉言的言外之意需要用直言来表达。
          例6李大华正在阳台上浇花,楼下的刘阿姨说:"小李,你真爱美啊,我晒的被子上也锦上添花了。"
          你听出的刘阿姨的言外之意是。(10字内)(2000年重庆市中考题)
          例7请分析下列对话的言外之言。
          50年代初,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时,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
          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提起这支笔,那可就话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它是一位朝鲜朋友从朝鲜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
          (1)美国记者:。
          (2)周总理:。(1999年山西中考题)
          例6、例7限于场合、氛围,说话人均采用婉言来传达信息。例6中刘阿姨考虑邻里感情,用婉言暗示李大华浇花把自己晾晒的被子弄脏弄湿了。例7中双方考虑是外事场合,都采用婉言。美国记者挑畔地暗示中国连纲笔也生产不出来,有讽刺之味;周总理则巧妙暗示对方:这支笔是侵朝美国败于中朝军民的见证物、暗示美国记者不要狂妄。
       

zksix 发表于 2016-8-22 11:19:44


       

               

    初三年级语文课堂同步练习题


    ·
    ·


    ·
    ·


    ·
    ·


    ·
    ·


    ·
    ·


    ·
    ·


    ·
    ·


    ·
    ·


    ·
    ·


    ·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论求知》


    ·《发问的精神》
    ·《言外之意》


    ·《怀疑与学问》
    ·《灰姑娘的时钟》


    ·《哨子》
    ·《想和做》


    ·《谈骨气》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


    ·《我的叔叔于勒》
    ·《古代诗词五首》


    ·《诗经》两首
    ·《威尼斯商人》


    ·《愚公移山》
    ·《曹刿论战》


    ·《夏日原野上的追赶》
    ·《月是故乡明》


    ·《一桩奇特的诉讼案》
    ·《竹林深处人家》


    ·《春风》
    ·《常读常新的人鱼故事》


    ·《人民解放军横渡过江》训练题与答案
    ·《陋室铭》


    ·《海燕》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农村调查》
    ·《怎样丢掉学生腔》


    ·《孤独之旅》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军刀》
    ·《窗》


    ·《把"不能"埋葬起来》
    ·《秃梧桐》


    ·《燕子》
    ·《沙之聚》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隆中对》
    ·《范进中举》


    ·《捕蛇者说》测试题(一)
    ·《捕蛇者说》测试题(二)


    ·《陈涉世家》测试题(一)
    ·《陈涉世家》测试题(二)


    ·《出师表》
    ·《公输》


    ·《唐睢不辱使命》
    ·《送东阳马生序》


    ·《醉翁亭记》
    ·《雨说》


    ·《香菱学诗》
    ·《沁园春 雪》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言外之意》练习题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