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练习题与答案
习题精选(一)基础知识题
1.解释下列词语。
不计其数:
高枕无忧:
甭:
突厥:
2.下面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偃旗息鼓墨守陈规艰苦朴素
B.辨伪去妄宝贵遗产精采纷呈
C.宝贵遗产墨守陈规基本属实
D.平淡无奇所见所闻自以为是
3.把《短文两篇》的语言特点概括得最恰当的一项找出来( )
A.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又富有幽默情趣。
B.文字华丽,语言精练,又富有生活风趣。
C.文字流畅,语言有力,又富有讽刺意味。
D.用语精确,含义深刻,内容富有哲理性。
4.将下面的七个句子组成一段通顺的议论文章,依次写出句子的序号( )
A.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等技能没有什么不同的性质,不过语文活动的生理机制比游泳、析乒乓球等活动更加复杂罢了。
B.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
C.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
D.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
E.现在来谈谈学习语文的过程。
F.不正确就不能获得所要求的效果,不成其为技能。
G.不熟练,也就是说,有时候正确,有时候不正确,或者虽然正确,可是反应太慢,落后于时机,那也不成其为技能。
5.写出《论"基本属实"》一文表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
6.《"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一文中,作者提出的见解和主张是什么?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总要有个数量问题,或者说是程度问题,才用得上"基本"二字。基本如何如何,意思是十之八九如何如何。比如说:基本可行,基本有效,基本同意,基本够用,基本吃素,基本不出门……这些都是有意义的。反之,像基本必要,基本困难,基本严重,基本发烧……就不大好理解。要说二加二基本等于四,或者说某某和某某基本不结婚,基本不生孩子,那就近于说笑话了。虽然类似这样的笑话不容易出现,可是类似"菜内有蝇基本属实"的话,只要对报刊文字,特别是内部文件稍加注意,那是经常会遇到的
(1)这段文字共有六句话,用"‖"把它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各层的大意。
(2)简述为什么不能说"基本必要,基本困难,基本严重,基本发烧"这类话。
(3)本段文字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再作什么推论?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一)1.不计其数: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高枕无忧:事情很有把握,很放心的样子;甭:"不用"的合音,表示不需要。突厥: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游牧在阿尔泰山一带。
2.B 3.A 4.E→A→C→F→G→D
5."基本"这个词基本有用,但不是到处可以用。
6.提出现代人说现代话,做现代人要写现代人的文章,不要滥用古代成语,多向前看,少向后看。
(二)(1)①‖②③④⑤‖⑥;第一层:"基本"的用法,有数字或程度问题。第二层:列举正反实例说明哪些用得正确,哪些用得不正确。第三层:说明这类语病的普遍性。
(2)"必要"表示非这样不可,不能有程度区别;"困难"的程度,用"大"、"小"来表示,而不用"基本"来修饰;"严重"已表示了程度很深,用"基本"修饰显得不伦不类;"发烧"只能用于"是发烧"还是"不发烧",加上"基本",令人费解;
(3)先以理论上阐述"基本"一词的用法,列举正确用例和错误用例,作出对比论证,再作推论,能从一个普通词语误用的实例,联想到使用语言普遍存在的问题,就使文章的指导意义更深了一层。
初三年级语文课堂同步练习题
·
·
·
·
·
·
·
·
·
·
·
·
·
·
·
·
·
·
·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论求知》
·《发问的精神》
·《言外之意》
·《怀疑与学问》
·《灰姑娘的时钟》
·《哨子》
·《想和做》
·《谈骨气》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
·《我的叔叔于勒》
·《古代诗词五首》
·《诗经》两首
·《威尼斯商人》
·《愚公移山》
·《曹刿论战》
·《夏日原野上的追赶》
·《月是故乡明》
·《一桩奇特的诉讼案》
·《竹林深处人家》
·《春风》
·《常读常新的人鱼故事》
·《人民解放军横渡过江》训练题与答案
·《陋室铭》
·《海燕》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农村调查》
·《怎样丢掉学生腔》
·《孤独之旅》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军刀》
·《窗》
·《把"不能"埋葬起来》
·《秃梧桐》
·《燕子》
·《沙之聚》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隆中对》
·《范进中举》
·《捕蛇者说》测试题(一)
·《捕蛇者说》测试题(二)
·《陈涉世家》测试题(一)
·《陈涉世家》测试题(二)
·《出师表》
·《公输》
·《唐睢不辱使命》
·《送东阳马生序》
·《醉翁亭记》
·《雨说》
·《香菱学诗》
·《沁园春 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