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枣儿》同步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枣儿》同步练习及答案[读一读]
1、关于作者:靖江青年女作者孙鸿。
2、关于课文:《枣儿》是一个话剧小品。其剧情是: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了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表露了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想一想]
1.剧本是怎样生动地表现人物感情的?
2.怎样认识老人和男孩的人物形象?
3."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4.怎样理解剧中的象征手法?
[练一练]
一.填空。
(1)《枣儿》是一个小品,荣获1999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奖一等奖,其作者是。
(2)本剧以""贯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进行对话,展开情节。
》》》》点击下一页免费下载试题答案
请下载附件:
《九年级语文《枣儿》同步练习及答案》
参考答案
一.(1)话剧:孙鸿(2)枣儿枣儿二."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园的象征。三.略:四.D五.第③句,修改意见:删去"阻止孩子不上网"中的"不"。第④句,修改意见:将"有效的"调至"寻找"后面。五.1.因为此前的话题谈到了老人的儿子,尤其是小孩的一句"迷路了吧?"触痛了老人的心,所以他此时因为盼望儿子归来而没有兴致去做那些事。2."巧克力"象征着一种与"枣儿"相对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内涵:3.结尾用了与开头相同的童谣,既与开头相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
请下载附件:
《九年级语文《枣儿》同步练习及答案》
本地下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