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老三区第一批保底线明年会是什么趋势?
老三区是最大一个考区,人数多优质生源多,好学校也多,而且很多学校都会在第一批来个“兜底”,既是学校“捞尾注”的需要,也是部分次高分生有个保底的保障。这是老三区户籍或学籍最大的福利。不过这个第一批保底线没有什么规律,不像提前批那样按照顺位排下来,或者参照往年有个谱。
一、现象
第一批线经常是蛮不讲理的,很多报前八所跌落的考生自视甚高,以为是“看得起你、才报你校”,结果学校“考得起你,才让你兜底”。下表是近三年老三区一些学校的分数线:
(1)按照习惯的思路(指独立批或提前批),第一档是真光培正,第二档是1中5中西外育才,第三档是南武21中。17中之下的学校那就不要不要的。但是上表反映各年录取线,完全不是这种档次划分,经常乱套,借读生更为凶险。
(2)户籍线育才非常稳定,西外和21中也很稳定,其余三家真光、培正、1中都有明显的大小年现象。5中南武刚刚试水,不好说。
(3)借读线普遍都飘忽,今年连17中都可以和真光同等价格。
(4)户籍分数和借读分数并无关联,如真光2014户籍线低借读线高,2016年则反之,2015年是同时高。
二、原因
(1)下放第一批的招生人数少,尤其借读名额更少,经不起掉下几头牛牛抬起。
(2)大小年现象,上年的高,吓怕下年的来者。
(3)考生保底的心理底线,从冲前面学校掉下来的已经够郁闷,不会有人想继续掉到17中。“育才收货算了”不知是不是一种“刹车线”心态?
三、究竟有没有规律
通常跌落第一批的都是没有过高保线的。在老三区,即使借读生也多数不过高保),除了个别提前批填志愿技巧很差的,今年培正借读的697分看似已经“顶爆缸”了,但实际招生名额没有几个人,估计还是多集中在697-702之间。
(一)先说户籍生
户籍生按照名次排队:
2014年:1中、培正、育才、21中、西外、真光、17中
2015年:培正、真光、育才、1中、西外21中、17中
2016年:真光、1中、育才、培正、5中西外21中、南武、17中
(1)育才是非常稳定的,666、676、682,分数稳重有升,名次永远第3。莫非真的应了“育才收货算了”的普遍心理?而且育才的次重点班(不是红棉班)的门槛相对于1、3、4、5是要低一些,在育才着陆,也许还能“冷手执个热煎堆”进入次重点。
(2)真光、1中、培正“轮流大清货”,虽然不是轮流坐庄,但是却存在轮流甩卖现象,2014真光641、2015一中654、2016培正668,这个分数都比同年的另外两家低了20-30分!而且也远远低于同年的育才。莫非明年又轮到真光“跳水”?若按照每年都是“两高一低”的规律,加入真光回落,那么培正和1中就会较高(以育才为参照物,在育才之上的为之高)。
(但是由于真光今年高考爆棚,也许会打破这种轮流,不能再用以往的经验主义)。
(3)西外和21中真的很稳定,每年都踏线,只要是第二志愿都能够保底的,如果能够接受这两所,其实真光、培正、1中可以随意填,只要第二志愿填西外或21,基本能够解决(仅有2014年的21中例外)。
(4)5中、南武第一年都很低,估计是有不少人无法盘算,所以不好冒然填报。我相信明年5中不止压线这么低。
(二)再说借读生
借读生按照名次排队:
2014年:1中、真光、培正、育才、西外、21中、17中
2015年:培正、真光西外、1中、育才21中、17中
2016年:培正、1中5中、育才、真光17中、南武、21中、西外
借读生的排名其实意义不大,连较低的恒福、知用等都是第一志愿录满,哪怕你远远超过第一批高保线的645(或640)也就只有一次志愿机会了,也就说今年培正697,如果有696的非户籍填培正,还是进一步落榜到第二批。因此西外、17、21中都可以录得很高。
(1)借读生如果没有个660分,在老三区是连公办高中学位都不保的,所以借读690也不是什么高分数。育才最保险,育才已经万幸。如果是高保线上的702+跌落的,才有资格搏一搏真光。
(2)真光、西外相对于本集团而言2016的分数是个低谷,估计明年上扬。
(3)其实恒福、41、97都很高,第二批到汾水都是不低(664分),比第一批西外还高,这种环境下“所谓的规律”真的没有用。对借读生而言,靠运气逮住一家算一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