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6-6-28 21:41:31

中考数学:要在作业题里发现规律

  进入初三,同学们都感到作业量增加,知识难度增大,但在数量庞大的作业题中,如何将知识分类细化,发现规律,查找漏洞,是能否在紧张的学习中取胜的关键之一。因此,本次把同学们在作业里出现的易混淆、易出错的几道例题进行分析比较,和同学们共同探讨。
          例1
          如图所示,AD、DC、CB分别切半圆⊙O于点A、E、B,且AD=3cm,BC=5cm,求直径AB的长度。
          解:过点D作DF⊥CB于点F
          ∵AD、CB是切线
          ∴AD⊥AB,CB⊥AB
          ∴四边形ABFD是矩形
          ∴DF=AB,AD=FB∴CF=BC-FB=BC-AD=5-3=2cm
          又∵AD、DC、CB是⊙O的切线,由切线长定理可知
          ∴AD=DE,CE=CB∴CD=AD+CB=DE+CE=3+5=8cm
          ∴在Rt△DCF中,DF=■=■=2■cm
          ∴AB=2■cm
          本题是典型的运用切线长定理的例题,其中直角梯形垂直于底的腰是上下底之和,再结合作高这种辅助线的做法,最后运用勾股定理求出直径。
          例2
          如图所示,CD切半圆⊙O于点E,AB为直径,AD⊥CD,BC⊥CD且AD=3cm,BC=5cm,求CD的长度。
          解:连接OE,过点A作AF⊥CB于点F
          ∵AD⊥CD,BC⊥CD
          ∴四边形AFCD是矩形∴DC=AF,AD=CF
          ∴BF=BC-CF=BC-AD=5=3=2cm
          又∵CD切半圆⊙O于点E∴OE⊥CD于E
          ∵AD⊥CD,BC⊥CD
          ∴AD∥OE∥CB,且AB为直径,O为圆心
          ∴点E是DC的中点
          ∴线段OE是梯形ABCD的中位线
          ∴OE=■(AD+BC)=4cm
          ∴AB=2OE=8cm
          ∴在Rt△ABF中,AF=■=■=2■cm
          在做完例1后,同学们会认为例2和例1图形很类似,是同类题,但实际差别较大。例2中只有一条圆的切线,所以不符合切线长定理的条件,因此梯形垂直于底的腰不是上下底之和,而是运用了梯形中位线的知识求出圆的半径,再用勾股定理计算CD的长。
          例3
          相交两圆的半径为■和■,公共弦为4,求这两个圆的圆心距。
          解:本题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公共弦AB与连心线O1O2交于点C(即O1O2=O1C+O2C)
          ∵O1O2垂直平分弦AB∴AC=2
          ∴在Rt△AO1C中,O1C=■=■=■
          ∴在Rt△AO2C中,O2C=■=■=1
          ∴O1O2=O1C+O2C=■+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考数学:要在作业题里发现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