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制度、原则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基本民族制度(或叫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指: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7、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最终目标,指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十二、主体、主题、核心、中心
1、依法治国的主体:广大人民群众。
2、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3、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4、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新)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6、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8、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9、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0、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社会保险。
11、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发展问题。
12、我国的中心任务和工作是:经济建设。
十三、关系、关键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两者具有一致性,互为条件,互相依存,“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基础。。
2、法律和道德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法律是道德的保障,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3、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
4、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5、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关键(措施)是: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经济,脱贫致富。
6、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维护和平是实现发展的必要前提;保持发展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基础。
7、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的关键是:加强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十四、因素、趋势
1、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由以下因素决定: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
4、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贸易摩擦、领土争端、资源争夺、宗教矛盾等。
十五、要求、前提
1、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是: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或说有法可依)。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
6、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前提(或说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7、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十六、包含、包括、范围
1、经济权利主要包括:财产权、继承权、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等。
2、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有: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言论、出版、结社、集合、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③监督权
3、人民享有的监督权包括: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
4、我国公民享有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和自由,包括:如受教育权、出版权、知识产权等。
5、智力成果权包括:著作权、发明权、发现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7、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8、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股份制企业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9、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部分。
十七、本质、性质、实质
1、依法治国的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2、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制经济。
3、人民民主专政本质上是:人民当家作主。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
5、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方针。
7、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8、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或说本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十八、依据、根据
1、党的基本路线的制定依据:基本国情。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制定依据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