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7-2-16 16:22:59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写作背景

  《鱼我所欲也》写作背景-初中九年级语文
       
          1、作者作品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
       
          2、背景知识
       
          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的王纲解体,孔崩乐坏,处士核议,百家争鸣,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文化学术空前发达,于是产生了九流十家丰富多采的散文作品。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义”学说,是孔子以后影响最大的儒家大师。
       
          3、出处
       
          选自《孟子·告子上》(《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中心论点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者是“舍生取义。”解题: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写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