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写作培优训练五:感情真挚失误
中考语文写作培优训练五:感情真挚【失误提醒】
写作时,对于"感情真挚"这一要求,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化虚为实,不要空喊口号。比如写"母爱",要把无形的母爱化为有形的生活小事,要具体地描写出母亲怎样爱我们,母亲对我们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要在叙事中做到情事交融,情理交融。
2.要在叙事描写的过程中穿插抒情议论,点明情理。有些考生的作文总让人觉得感情有点单薄,中心没有点透,原因就在于文章中缺少抒情和议论的语句。写人叙事的记叙文,如果能在叙述描写中适当地抒情议论,便会是一种极好的点染。既可以使细节得到点化,情感得到渲染,又可以使主题得到升华,收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3.运用细节描写打动人心。有些考生的作文纯粹在叙述,缺少具体细微的描写,导致人物形象不鲜活,不生动,整篇文章缺乏打动读者的真挚感情。因此,在叙述中要加入典型的细节描写,且服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中心思想表达的需要。
4.事情要真实可信。感情往往寄寓在一定的事情中,感情"真"首先需要事情"真"。而真实的事情不仅仅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它还包括作者的所想。题材"假冒伪劣",其蕴涵或者引发的情感常常也是虚假的;题材真实自然,情感也容易为人所认可。有些考生一写作文就是"父母双亡""父母离婚",庸俗的虚构,明显的虚假,其情感自然令人质疑。
5.情感要真切,表达要自然。考生的作文如果不是有感而发,一般很难写出真情,因为在考场作文中,无论命题怎样宽泛,都要在规定的情境中作文,一味地"为文造情",弄不好就会矫揉造作,贻笑大方。因此,在平时训练写作时就要做到情感真切,表达自然。
6.不要把话题当文题。话题作文的导语提供的是写作范围,有的考生把话题当作题目。这显然是不妥当的。还有的考生认为"文体不限"就是"不要文体",信马由缰,文章不伦不类。比如以"倾诉"为话题的作文,不少考生游离"话题",写出来的文章根本没有触及话题"倾诉",完全成了自由作文,更谈不上感情真挚了。在写作时,要写自己最想告诉他人并急于诉说的感情经历,可以是过去已诉说过的事,也可以是现在准备诉说的事。字字句句从心中自然流淌,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使文章感情真挚,信服于人。
7.设定感情倾诉的对象。有些考生在作文时,往往无视读者的存在,无对象、无目的地乱写,没有找准一个合适的倾诉对象,就急于动笔,写出的文章毫无感情可言。作文时,要找准合适的倾诉对象。比如:题材是校园生活的,可以对某个老师或者同学倾诉;题材是家庭方面的,可以对父母倾诉;题材是社会焦点的,可以对部分读者(如同龄人)倾诉。
8.不要泛泛而谈,更不要满篇空话、套话。作文要有创意,有文采,要凭借真情实感感染读者,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角度要新、巧,突出题旨,要把心声发之于外,让最可信任的人与你一起快乐,一起分忧。抒发有真切体验的情感要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依据文章所提供的具体情境,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要准确把握住抒情的时机、火候,要在非抒情不可,不抒情则难以表达主观情绪时才去运用。游离文章内容以外的抒情,常常显得别扭、生硬,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