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7-3-15 23:01:38

2017山西中考备考培训研讨会精神(语文)

-->
                       
          2017山西中考备考培训研讨会精神(语文)
       
          一、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山西中考语文命题的唯一依据。
       
          二、试题命制体现“六个维度”,落实语文学科素养
       
          1.强调落实课程标准中有关“教学活动建议”的内容。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活动建议”就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的具体指向包括:语文学科内部的综合,语文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综合,立足语文主体的跨学科综合。
       
          2.强调加大“探究性、开放性”试题的比例。
       
          探究性试题命制的三个层面: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注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社会和生活热点。
       
          开放性试题的设计理念的“开放”体现在:素材选取、问题设计、答题思维。不强求三个方面都开放,只要在某一个方面具有开放性即可。
       
          3.强调重视阅读能力。
       
          此处所指的“阅读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评价信息、综合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以及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运用讯息,有效参与现代社会的复杂运作。
       
          4.强调关注表达、交流、共享的能力。
       
          语言的表达、交流、共享既是其价值所在,也是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基本素养。
       
          5.强调命题的国际视野(PISA测试)。
       
          PISA测试的一大特点在于答案的灵活与多样,对与错的判断理应源于生活、源于真正的思维。借鉴PISA测试理念的目的在于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与将来生活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否具有在实际生活中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强调学生阅读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
       
          6.强调立足(语文)学科素养。
       
          强调在建构和运用当中学习语言、在发展与提升中锻炼思维、在鉴赏与创造中提高审美、在传承与理解中积淀文化。
          相关推荐:
       

zkfour 发表于 2017-3-15 23:57:00


          
          -->
                       
          三、强调语文试题命制要基于学生发展,凸显语文素养,检测核心能力。主要体现为4个层面。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超越学科分野的一个框架,它本身是对十八大精神中“立德树人”要求的落实、落细,而各学科的学科素养又是对核心素养的落实、落细。深刻认识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是语文教师对语文独特的育人价值、育人功能思考和落实的过程。
       
          1.语言建构与运用。
       
          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
       
          在语文学习中,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并逐渐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
       
          4.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
       
          前两个方面可以整合为语文的关键能力,即语言能力。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同时形成。不能被语言表达的思维便不是思维。语言条理性强、深刻犀利,源于思维具有条理性和深刻性;反之,语言混乱,则源于思维混乱。后两方面可以整合为人文修养。如果说语言能力是语文关键能力的话,那人文修养就是语文的必备品格。
       
          语文素养本身具有进程性特点,无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还是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也就是必须在建构与运用中学习语言,在发展与提升中锻炼思维,在鉴赏与创造中提高审美,在传承与理解中传承文化。

zkfour 发表于 2017-3-16 01:32:53


          
          -->
                       
          语文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因因相承,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因此,学习语文的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语文素养的体现方式。
       
          四、强调山西中考语文命题的5个准则
       
          1.发挥语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考查,引领学生领悟、思考并汲取其中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体现语文考试的人文特点与时代气息。
       
          2.基于语文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特质,强化素养立意、能力主导,兼顾必要的语文知识,关注考生的思维能力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
       
          3.在材料选取方面,秉承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从文学作品、科普文、影视、广告、新闻等多种材料中选用,呈现形式多样,材料之间组合形式灵活。
       
          4.基于山西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把握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题,发挥中考“指挥棒”的正面作用,继续纠正过分关注答题模式而忽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等不当的教学行为。
       
          5.稳中求变,积极稳妥地推进考试命题改革,既有改革性,又有继承性和连续性。
       
          五、针对2017山西中考语文教学提出的5点备考建议
       
          复习理念:立足整合做功夫(知识)
       
          围绕贯通做素养(方法)
       
          着眼建模提能力(正思)
       
          巧用融错谋发展(反思)
       
          宏观建议:①立足课标、用好教材,②具体训练时,强化情境性训练,让学生根据生活去说,去想,去判断并作出结论。③指导、评价、修改(特别是指导学生学生自己修改)一定要跟上,写作文时,要反复的修改。
       
          (一)关于阅读教学
       
          1.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可有所侧重,但不应机械地割裂开来。
       
          2.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诵读。
       
          3.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4.对于古诗文阅读,考查客观题的背后其实要传达的是:文言文的考查涉及的篇目要广,诗词的背诵可以借鉴《中国诗词大会》中“飞花令”的模式。

zktwo 发表于 2017-3-16 01:50:52


          
          -->
                       
          5.现代文阅读:注重实用性文章的阅读,比如新闻材料。材料的灵动组合方式:如非连续性文本(浙江的题型比较成熟,复习时可以多参照)。训练时,也要注重整体性阅读的题型,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固执于每天都写一个阅读感受(读后感),这是不可以的。首先要将题进行分解,要有鉴赏能力,最后才能训练整体表达该怎么表达,做到读写结合。
       
          现场爆料:2017.03.04上午展示了“记叙文阅读之语言赏析”和“记叙文写作复习——人物的细节描写”两节名师课。同时,主讲人与参会老师针对以上两节课,进行了激烈的交流。在此,提醒广大师生在备考时要引起重视!
       
          (二)关于写作教学
       
          1.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2.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3.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4.多从生活中提供学生写的话题,比如学生之间有时会有打小报告、迟到等贴近学生的事件。如果有鲜活表达的例子,不妨介绍给学生,比如名言警句等。
       
          (三)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1.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2.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的组织教学。
       
          (四)关于综合性学习
       
          1.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2.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在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
       
          (五)关于语法修辞知识
       
          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指导与点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而不在于对知识系统的记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7山西中考备考培训研讨会精神(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