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语文文言文代词复习:乃
五、乃1、副词
①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相当于“才”“就”。
例: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
这里的“乃”当“才”讲。意思是,陈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他走后朋友才到。
例: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这个“乃”解释成“就”。等于说,就谎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愿望。
②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
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等于说,问(他们)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③用于判断句中,加强判断语气,相当于“是,就是”。
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等于说,应该立为国君的人是公子扶苏。
④表示转折语气,相当于说“却”。
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等于说,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赶不上(那些人)。
2、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相当于“于是,就”。
例: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3、代词,译为“你,你的”。
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乃翁”,等于说你的父亲。
说明: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资料是有学而思在线名师精选历年中考题目编写和解析。根据中考知识模块的分布,旨在让孩子用最少的时间突破最重要的得分重难点。希望孩子们利用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如果需要更多针对性的资料或者询问初三孩子的学习问题,欢迎加入17届学而思语文中考1群:308097340。加群请备注:中考网,点击加入:
http://www.zhongkao.com/pub.idqqimg.com/wpa/images/group.pn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