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7-5-11 14:42:12

2017长沙中考物理复习:凸透镜考点全解析

-->
                       
          在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考点之前,我们必须熟练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因为它们才是真正做题的基础。这些特点我们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
       
          ①物体到凸透镜距离(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或说2倍焦距以外),能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②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大于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时(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能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③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小于焦距时(焦距以内),能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其实我们在实验中还能得出这些结论:
       
          ④成实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两侧;成虚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同侧
       
          ⑤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当物距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像距在2倍焦距以外。
       
          ⑥做实验时,如果用纸挡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的像仍然是完整的,只不过像变暗了些。
       
          另外,从凸透镜成像特点①②③中还可进一步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焦距以内成虚像,焦距以外成实像;2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像,2倍焦距以外成缩小的像;简单地说成:
       
          ⑦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根据2倍焦距分大小这样一个结论,我们又可以推出:成实像时,当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就会越大,像距就会越大;当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像就会越小,像距就会越小。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简单地记成:
       
          ⑧实像像大像距大物距小,像小像距小物距大。
       
          找到凸透镜成像的这八个规律之后,不管出现什么样的题型,我们都能轻松应对,不信?我们举例来说明吧。
       
          例题区
       
          例1凸透镜焦距f等于15cm,当把物体放在主光轴上距光心31cm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A.缩小倒立的实像
       
          B.放大倒立的虚像
       
          C.缩小正立的实像
       
          D.放大正立的虚像
       
          分析:这是直接套用知识点的题型,物距31cm,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为A
       
          例2如图所示:B为AC的中点,蜡烛烛焰通过凸透镜后在右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
       
          A.应该放在BC之间某处
       
          B.应该放在AB之间某处
       
          C.应该放在B点
       
          D.可能分在蜡烛的左侧某处
       
          分析: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那肯定是实像。根据前面得到的知识点④可知凸透镜应在AC之间。成缩小的像,说明物距大于2倍焦距,结合知识点⑤,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应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也就是说A到凸透镜距离应该比光屏到凸透镜距离远,所以应在BC之间地,答案为A。
       
          例3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蜡烛距透镜15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当蜡烛距透镜18cm时,所成的像()
       
          A.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B.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C.可能成缩小的实像
       
          D.可能成放大的虚像
       
          分析:物距是15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说明15cm是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我们把它写成f
       
          例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
       
          (4)如果把烛焰从a移动到b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zkone 发表于 2017-5-11 15:17:05


          
          -->
                       
       
          分析:这道题考察的主要是知识点⑧,成实像时,像大像距大物距小,像小像距小物距大。所以a点像最小,d点像最大,e在焦点以内成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从a移动到b时,物距变小,像要变大,像距也会变大。
       
          例5在做“凸透镜成像”时,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5cm的地方,在距透镜30cm的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像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分析:在这里我们知道了物距和像距,根据总结出的知识点⑤,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时,像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物体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像在2倍焦距以外。15cm小于30cm,15cm应该是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30cm应该在2倍焦距以外,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这种类型的题目在考试中还比较多,但都是可以用我们总结归纳出的知识来解决。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我们发明了很多诸如照相机之类的光学元件。
       
          照相机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特点,那么被拍照的景物就应该在照相机镜头的2倍焦距以外。
       
          幻灯机、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特点,这时幻灯片,胶片就要放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又因为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所以为了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就要倒放在幻灯架上。
       
          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的特点,这时被观测的物体必须放在焦距以内。
       
          结合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对这些光学元件的考察在中考中也是经常出现的。
       
          例6用照相机照相时,物体在胶卷上形成()
       
          A.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B.放大的正立的实像
       
          C.缩小的正立的实像
       
          D.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分析:这种题相对简单,照相机就是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答案选D
       
          例7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A.大于10cm
       
          B.小于10cm
       
          C.大于20cm
       
          D.在10cm和20cm之间
       
          分析: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10cm远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些透镜的焦距为10cm。用它来观察较小的物体,就是说把它当成放大镜使用,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是,物体在凸透镜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答案是B。
       
          对于这种直接套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对这些元件考察的,我们不再举例分析,还有一些稍微复杂的,需要我们结合我们所归纳出的知识来推理。
       
          例8班里组织春游,一位同学拿着相机为另一位同学拍照时,由于疏忽,镜头盖恰好遮挡了相机镜头的一半,那么这张照片洗出来后()
       
          A.照片上没有景物
       
          B.照片上的景物只有一半
       
          C.照片上的景物半明半暗
       
          D.照片的全部景物都比正常拍摄的暗些
       
          分析:根据知识点⑥,我们知道,挡住进入镜头的部分光后,会使像变暗一些,因此答案为D。
       
          还有更复杂的一些题型,如:
       
          例9放映幻灯片的时候,银幕上的像太小,想让像变大些,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A.将幻灯机移近银幕,同时使幻灯片远离镜头
       
          B.将幻灯机远离银幕,同时使幻灯片远离镜头
       
          C.将幻灯机移近银幕,同时使幻灯片移近镜头
       
          D.将幻灯机远离银幕,同时使幻灯片移近镜头
       
          分析:做这道题时首先要明确:银幕到幻灯机镜头的距离是像距,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是物距。当像有些小而想使像变大一些,根据我们推出的知识点⑧:像大像距大,物距小,可知,要使像变大一点,要减小物距而增大像距。幻灯片靠近镜头而幻灯机远离银幕,答案选D。
       
          在这里对知识点⑧一定要很熟练,如果知识点都不熟练,就谈不上去分析了。我们再举一例来对这一知识点加以理解吧。
       
          例10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同学拍照,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全身像,若要改拍半身像,则应该()
       
          A.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B.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C.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D.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分析:先拍的是全身像,又拍了半身像,同样大的底片上,半身像相对于全身像来说,像是变大了,根据知识点⑧:像变大时像距变大,镜头向前调节,远离底片。物距变小,照相机靠近该同学。所以答案应是A
       
          像这类如何调节物距,像距的题型,在考试中可以说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在这个方面都觉得无所适从,通过我们的分析,不知道你是否有些理解了呢?
       
          用两组凸透镜组合能够制成放大倍数更高的显微镜。显微镜中先用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实像,再通过目镜成一个放大的虚像,经过两次放大,远远提高了放大的倍数,使我们看到了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物体。望远镜中物镜先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再把这个像放大,从而看清远处的物体。
       
          人的眼睛中,眼球也好像一个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近视眼产生的原因就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来自远处某点的光在视网膜前就会聚,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模糊光斑了,这时配戴凹透镜(近视镜)就能矫正这个问题。而远视眼则是因为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来自近处的一点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达到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也形成了一个光斑,这时配戴凸透镜(老花镜)就能矫正。关于眼睛和眼镜的考察在中考也很多,比如:
       
          例11如图甲是远处物体在某人眼睛成像的示意图,请在图乙的虚线框中填上适当的透镜,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分析:根据图可以看出光还没有到达视网膜时就已经会聚,这是近视眼的特征,需要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7长沙中考物理复习:凸透镜考点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