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7-5-19 15:40:52

2017年中考历史考点之"一带一路"

-->
                       
          历史相关考点链接
       
          ①古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丝织业发展;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新纪元;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来。
       
          ②两汉路线:
       
          陆路为主: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伊朗高原与两河流域),由安息运到西亚和欧洲大秦(罗马);使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海路:广东——印支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关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联系。
       
          ③唐:海陆并举
       
          海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到今天的韩国、日本。从广州出发可到波斯湾
       
          陆路:从长安向东可到朝鲜,从长安向西可到印度、伊朗、阿拉伯及欧非。
       
          ④两宋:陆路受阻,海路为主。
       
          ⑤明朝郑和下西洋
       
          (1)目的:a、宣扬国威,宣传明王朝的强盛。b、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c、为宫廷购回奢侈品,即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2)概况: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3)特点:a、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b、不是发展海外贸易,采取的事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
       
          (4)历史意义:
       
          a、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b、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极大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zkfive 发表于 2017-5-19 15:47:09


          
          -->
                       
       
          c、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与欧洲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早半个多世纪。不愧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
       
          d、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对外贸易,导致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材料一
       
          丝绸之路被誉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世界文化的大运河”。在中国很早的时候就出现了与印度的丝绸贸易,有专家认为印度瓦萨出土的丝线为公元前1000年前的周穆王时代的产物。西北丝绸之路正式被官方开通,始于汉代的张骞通西域(遣副使访问中亚、南亚及西亚各国)。当时我国的冶铁技术、铁器、井渠法传入西域,西方的玻璃、琉璃等特产和葡萄、苜蓿、石榴、胡桃等植物传入中国。印度的艺术、佛教、音乐、舞蹈等也传入中国。东汉末年,由于匈奴抑制西域一带、丝绸之路一度梗阻。唐代是丝绸之路达到最终繁荣的时期,阿拉伯和欧洲商旅往来不断,将中国与当时强大的东罗马两大文明古国联系起来,安史之乱后,吐蕃趁机占领了陇右、河西、丝绸之路梗阻。两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西北丝绸之路日渐衰退。
       
          材料二:2013年9月和10月,借外访的机会,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面对新一轮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快向东南亚、中亚、南亚开放而提出的,是中国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相对接的重大战略构想。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丝绸之路繁荣与日渐衰退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现实意义。
       
          答案:
       
          (1)繁荣: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政治中心的位置,政府政策的支持,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衰退:中原政权(宋朝)国力的衰落,指南针与航海技术的应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西北自然环境的恶化。
       
          (2)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有助于推进亚洲内部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与合作,也有利于加强欧亚大陆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可引领亚洲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机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7年中考历史考点之"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