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7-5-27 15:23:10

2011年初三元月调考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
                       
          2011年初三元月调考语文试卷各题详细分析
          选择题部分
          (一)字音字形,选词填空正确率较高,均为95%。说明字音字形、选词填空确为中考送分题,估计中考难易度变化不大。
          (二)修改病句,失分率为35%,这道题考点是成分残缺。学生失分的根本原因是句子太长,学生不会缩句,划分句子成分,综合往届的这个考点,我们不难发现句子的病因就那么几个,变的只是句子的内容。因此建议老师平时多让学生读句子,缩句子,划分句子成分,并让学生及时总结。
          (三)语段理解,这次的考点是句子还原(定句选位)失分率为40%,其中选B的多达6人,这说明学生对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分析哪些是中心句,阐释句、过渡句等的能力有所欠缺,建议老师平时多注重培养学生研读原句,分析语句,语段的能力。
          (四)现代文阅读(一)中,考点要点概括失分率为20%,文意把握失分率为45%,内容探究失分率为60%,这三项中我们要特别关注的是内容探究失分率排名第一。
          其中选D项的占55%,而这和老师的平时引导有关,因为说明文这类题平时的考查内容基本上是对文章内容本身的筛选整合信息等能力的考查,所以老师一般要求每个选项都要回到原文找依据,而这次的C选项考的是作者的写作意图,考的是学生审题(抓“最终意图”)的能力及高度概括的能力。
          (五)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学生正确率为100%,但对此情况我们不可盲目乐观。因为综合往届情况看,元调以后的调考和中考均为课外文言文,考虑到课外文言文没有课内文言文容易读懂,文言实词会综合起来考等因素,文言实词这个考点的难度将会加大.
          2文言虚词的失分率35%,这道题错误选项主要有A和C。选A的说明题目没有完全看清就做;至于C选项,我们平时上课时一般给学生讲这个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所以我们认为这道题出得不够严谨,用“用法”这个词值得商榷,不管怎样,本人估计元调之后,文言虚词的难度不会加大,考查范围仍是常见常用的文言虚词。
          3文意把握失分率为10%,说明学生只要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一般不会丢分。不过,对于学生来说,课外文言文不易读懂,因此四月调考及中考这道题的难度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将加大,当然对于这个考点本身,难度可能变化不大。建议夯实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放在常用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上面,同时注重学生课外文言文迁移能力的培养.
          一、评分标准
          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二、本题得失分情况
          根据抽样分析,失分较多的是第3题病句辩析、第6题文意把握、第7题内容探究和第9题文言虚词的用法等,另外第4题语段的考查、第5题要点概括等也有一定的失分。
          三、命题方向
          1.选择题中的病句辩析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容易找准。
          2.跟2010届元月调考一样,文言文是课内的篇目,但去年中考是课外的篇目,要引起注意。
          四、复习建议(个人观点)
          1.病句辩析要进行专项训练,弄清几种常见病句类型。
          2.现代文的阅读要懂得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词语作为答题的依据。
          3.几个常见的虚词,如“而”、“之”、“其”、“以”等的用法要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
          4.另外,这次考试采用人工批阅选择题,学生的答题不规范都没有扣分,但从卷面来看,学生答题不规范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平时训练中要加强答题规范的训练。
        相关文章:

zkthree 发表于 2017-5-27 16:52:12


          
          -->
                       
          第11、12题
          一.评分标准
          (一)第11题
          第(1)题:该句子的翻译赋分3分,得分点为“翼然”、“……者,……也”判断句式的翻译,以及句子的完整通顺各1分。“峰回路转”的翻译不作要求。
          第(2)题:该句子的翻译赋分3分,判分点为五个,依次为“林霏开”、“归”、“暝”、“晦明”、“朝暮”。错一个扣一分,3分扣完为止。“若夫”的翻译不作要求。
          (二)第12题
          每空2分,错一个字该空不得分。第(2)题的标点不作要求。
          (二)主要失分点
          第11题
          第(1)题:“翼然”没有翻译出或解释为“象鸟一样”。
          第(2)题:此句话的翻译有一定难度,得分点较细,有的学生因没有字字落实而漏译了“云归”、合并翻译了“岩穴暝”和“晦明变化”。错译的有“开”(翻译成“放晴”,与“连月不开”的“开”混淆)、“归”(译成“归去”“回来”等)、“暝”(译成“明亮”)、“朝暮”(译成“日出日落”),还有的学生句子翻译不完整。
          第12题
          第(1)题:“汗”错写成“汉”;“青”错写成“清”。
          第(2)题:“不以物喜”错写成“不因物喜”;“己”错写成“已”;或者错写成其他句子。
          第(3)题:“两朝”错写成“二朝”;“济”错写成“计”;“载”错写成“裁”;“堪”错写成“甚”或者句子错写成“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对该考点的题型思考
          1、因2010年元月调考考查的事课内文言文阅读,所以从卷面看,大部分老师预料到本次考试考查课内文言文阅读的可能性较大,对课内文言文过关落实到位。但是第11题的第(2)题和第12题的第(2)题也让我们有些意外:第(2)题的句子以描写为主,且有些词义并不常用常见,学生对句子的内容理解也不明晰,将“云归”解释为“云雾归去”、将“暝”解释为“亮”可能是根据“日出林霏开”顺势推理得出,而不明白“日出”一句是写“朝”而“明”,“云归”一句是写“暮”而“晦”。第12题的第(2)题考查的句子学生很熟悉,但是题目的呈现形式迷惑了部分学生,试题卷上只有一个空,答题卷上九个空格,如果对文段背诵流利的学生立刻恍然大悟,如果是只背名句,不背语段、文章的学生可就抓耳挠腮,不知所措了。
          2、此次考试的11、12题是否想提醒师生,对文言文的翻译不要望文生义,一定要依据语境,反复推敲,字字落实。对于诗文默写不要只囿于名句(上下句),我们要抓“细节”重点,但是也要重“整体”要以文意整体理解推动句子的理解,要以语段背诵默写巩固句子的默写。
          3、对于中考回怎么考查这两题,我个人不敢妄言,只是依据近两年中考试题做点分析。文言文阅读考查课内篇目的可能性不大(当然会涉及课内积累),但知识点应是课内曾涉及到的,所以夯实课内,迁移课外是我们备考的不变方向。对于诗文默写,应还是以名句为主,且难度不大,如果中考保持元月的题型不变,选择题分值减少了3分,增加到阅读中,基于“合格率”的考虑,那么第12题这个最容易的“送分题”难度不会增加。09年、10年的中考都是提示上下句的诗文默写,不过备战四月调考还是要将网撒大些为好。
          四、备考建议
          1、取法课内获益课外
          文言文阅读的备考复习一定要立足课内文言文的复习、梳理。中考的文言文阅读考点与课内文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2010年中考第12题(1)“丐于途”与《醉翁亭记》中的“负者歌于途”就有联系。《新视野》将初中六册的文言文各类词语进行了分册整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联系文章句子将这些词语巩固复习,听写翻译。
          2、分类整理强化重点
          分类整理是一种有效的文言文复习方法,要求学生在中考复习期间准备一个笔记本,用于整理知识点、方法策略、错题难题等。老师可以引导帮助学生将初中阶段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常用实词”、“常用虚词的用法”、“常见句式”、“特殊句式”等整理归类,整理时要摘抄课文例句,标明文章题目,便于联想记忆。对于出现率较高的词句要标注,经常听写、默写(学生事先抄好句子标注好重点词句,在课堂上自己译词译文)。
          3、精选篇目培养语感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文言文备考教辅,在有限的备考时间里。我们要精选篇目,做到精读和泛读将结合。精读训练要注意选文的质量及试题的指向性。注重内容的教育性和故事的浅易性。2010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的选文,就让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受到了一次真、善、美的人文教育。选文的故事性强,有人物有故事;阅读量与中考选文相当,可以增加注音注释,使之化难为易,变深奥为浅显。
          另外。文言文与我们平时交流用的现代汉语已有较大距离。而学习语言需要“语感”,它可以极大地增加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建议考生读一些短小而隽永的文言小品。如《世说新语》、《古文观止》等,可以每天读一两篇,细水长流,持之以恒。这样既可以保持对文言文的“语感”,又可以从中积累写作材料,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4、随时积累广泛联想
          学生在整理文言文笔记时要注意留白,以便在课外篇目的训练中随时将新增的同类词语、句式补充记录,使复习笔记不断完善。教师也要在平时的训练中举一反三,遇到整理过的词语,就要学生通过联想,由此及彼或者让学生迅速翻开笔记,系统复习。
          5、增加趣味变学为讲
          文言文和诗文默写复习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时间一长,复习效果就降低了。老师可以用一些趣味方法刺激学生,如翻译句子时,进行得分点竞猜,看看谁能猜中句子中哪些词语是得分点,表示出来后再翻译,公布答案是猜对得分点的学生可以获得加分,这样学生感到有趣的同时,也增强了翻译句子时字字落实,重点关注得分点的意识。知识竞赛法在文言文复习阶段也特别实用。在活动之前要通知学生,明确复习的范围、内容、深度。活动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有轮流答、抽查答、推荐答、抢答,可活跃复习气氛,梳理所学知识。还可以采取学生命题默写、学生自讲文言文的方式进行多样化的诗文复习,其间,学生必须参考很多资料,自主复习的效果更好。
          教必有法,教无定法。希望我个人的一点浅见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让我们在中考备考中多研究考点,多关注学情,多总结方法,多交流心得,相信我们会迎来更多的收获。

zkfour 发表于 2017-5-27 17:00:30


          
          -->
                       
          13-16题
          13—16题,即语段阅读(二)由15分升为18分。其中第13题4分,较之2010年中考第14题,增加2分。第14题4分,较之2010年中考第15题增加1分。第15、16两题一题4分,一题6分,总分和2010年中考16、17题相同。
          下面在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的基础上稍作评卷解说:
          一、13题
          是文意把握题。要求仿照2、3两句内容提示,填写1、4两空,每空2分。在改卷时,每空分值是这样安排的——情节概括1分,刘雅的反应1分。部分同学因为没有写出刘雅的反应而失分。这说明他们审题不严谨,忽视了提示内容的潜在要求。这道题,比2010年中考第14题(这两题其实是对应关系)难。难在审题。
          二、14题
          是语言品味题,题目有三问。第一问回答“紧张、害怕、担心”均可,但不少孩子省略了这一问(因为第三问的答案包含第一问的),失去1分。这一问设计得有些多余,是出题者的原因。
          第二问回答“悬、飘、怕”中的任何一个动词都可以得一分,选两个(或以上)反而没有分。还是审题不严谨导致失分。
          第三问必须和第二问配套。如果第二问选了两个词,则第三问不给分;如果第三问没有落脚在“刘雅的心境”上,则一般不给分。当然了,有些品味“飘”字的答案,虽然没有答出“刘雅的心境”,但是对这个字的解说非常到位,也酌情给1分。
          三、15题
          是内容探究题,此题失分比较严重。不少孩子只点明一个方面的优秀品质(或善良、或孝顺),解说得再详细也只有2分。要是解说中的细节是“见原文第x自然段”或“xxx……xxx”的形式,解说分就不给。另外,大段抄原文的方式不推荐,最好是用自己的话概述原文的细节。不用面面俱到,只要能证明刘雅有这个品质就行。
          其实,这道题可以部分使用第13题的答案(这是出题者的漏洞)。这个题失分有审题的原因,也有答题技巧的原因。
          四、16题
          也是内容探究题,失分非常严重。也许是没注意题干中“哪些”这个词,也许是压根就没体会出刘雅的复杂感受,也许是缺乏对语言的准确解读。大多孩子只答出“焦急、害怕、牵挂、担心、心疼”这一类词,而对“体谅、愧疚、内疚”和“感动”两类词没有感觉,痛失4分。
          总体来看:中考试题讲究“三年一大变”,本次调考可以看出武汉市2011年中考在2010中中考题型大变脸的基础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试题评价:
          14题问得太琐碎,去掉第一问为好。
          15题答案能使用13题的题干,要避免。
          15题、16题考点雷同,建议调整16题为“作品感受题”。可以这么问——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没有想哭的冲动呢?为什么?——紧扣课本的孩子会答出现16题的答案,联系生活的孩子会谈出独特的体验。都是好答案。
          复习建议:?加强审题训练。?系统训练答题规范。
          13题有两个小题,各两分,两个给分点,一是概括了故事情节,二是表达出人物的心情各一分,答题只要包括这两点内容就得全分。
          14题共三问,第一问1分,扣住“紧张、担心、害怕”来回答。第二问指出最好的动词1分,只能是一个,多了后面都没分。第三问分析动词,即要分析动词所描叙得内容还要分析动词表达的人物的心情,各一分。
          这两题学生做的一般,得分率中等。总分八分,均分5分,得分率62.5%。
          这两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梳理能力,能抓住重要情节的能力,品味语言的特色的能力。有对学生的基本能力的考查也有对学生品析语言能力的更高的考查。我想今后我们要关注中考如何出题的问题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和答题能力的培养。
          13题相对基础,但得分不理想,不是学生缺乏回答问题的能力,而是缺少审题能力,忽略了题目中“根据下面的内容提示”几字。14题有的学生看掉了第一问、第三问中的“最”。
          复习中重中之重是审题的训练,不应过于模式化得题型,以免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造成思维的模式化,题目有变动就不知所措了。答题时也要力求答透,不仅要做到题目问什么答什么更要做到完整。要对自己的答案多问几个“会怎么样呢”、“为什么呢”。答了现象要问问这种现象会怎么样呢,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回答了结果就要问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的结果产生呢。总之即要答出问题的面上的内容也要答出问题的内在的本质。
          第15小题的评分标准:围绕“孝顺”,“善良”两个方面,并能结合相应的细节作解说。写出“孝顺”及其同义词如有孝心,懂事,关心母亲……可得1分,有相应的细节解说1分;写出“善良”及其同义词如关心他人,有爱心……可得1分,有相应的细节解说1分。
          注意要点:
          1.必须是关于品质的词语,搭配要合理。如“热爱母亲”无分。
          2.两点品质在表达和概括上都要有区分度,如关心“关心母亲,关心他人”只算一点。两点品质都是针对同一个人而言的只算一点。
          3.有品质无细节1分,无品质有细节0分。
          4.细节过于简略,或不能体现品质不得分。
          第16小题的评分标准:围绕“担心,愧疚,感动”三点,并能陈述与感情相应的内容。每点2分。
          注意要点:
          1.必须是关于感情的词语。
          2.有内容无情感给1分。有情感无内容1分。
          第15小题的平均得分2.2分,第16小题的平均得分3.4分。(“愧疚”很少有人答出。)
          小组的意见:两题都是紧扣文本提问,考察的是人物性格的分析和对细节描写的理解。但是人物性格的基础就是“善”或者“爱”,从参考答案的角度来看好像有些生硬。
          16小题的意图明确,而且区分度清晰。理解要从文中来,但又有一定的难度,得0分和得6分都不容易。
          建议:关注记叙性文章,去年的调考题只要求点出人物性格,今年要求点性格并有文本依据。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加强审题训练,根据试题的要求和指向找准概括的角度要紧扣文本,训练从文中找依据用简洁语言概括,力求准确。阅读应试的得分是按小点得分的,遗漏了,没有想到的或没有写出来的,是无论如何不会得到分数的,因此要想的深想得广,多问几个“为什么是这样?还有其他答案吗?”。另外文字表达也不能懈怠。

zkone 发表于 2017-5-27 18:13:36


          
          -->
                       
          17—19题
          此次综合性学习为17—19题,共计八分。通过抽样发现本题均分在5.5分左右,以下将根据各题的评分标准及在阅卷当中所发现的学生存在的问题简单总结如下:
          17题
          一:评分标准:
          确定选题1分,要求:选题与主题相符合
          确定相关的调查对象1分,要求:调查对象要有可操作性,要具体,若答案是“中学生”等,则由于范围太宽泛,不得分。
          二:该题得分率:
          根据抽样结果,确定选题得分率为86%,调查对象得分率较低为20%
          三:学生存在的问题:
          1)很多学生不知道何为选题,更不知道该如何写选题
          2)一部分学生将选题与调查问题混淆,将选题写成调查问题,少数同学写成口号,这可能是审题方面的问题也有可能是第一个原因造成的
          3)在确定调查对象是绝大部分同学所选的调查对象不具体,不具有操作性,因而失分
          四:下一阶段的备考建议:
          1)明确考点,将每一个考点跟学生讲透,选题即选题,调查问题是调查问题,不可模棱两可
          2)加强审题训练,明确题目要求
          18题:
          一:评分标准:
          中国公民的健康素养或意识不容乐观(较差)得3分要求:突出关键词“健康素养或意识”和结论“不容乐观(较差)”即可,若答出关键词,但语言累赘,非完全综合归纳酌情扣一分
          二:该题得分率:
          根据抽样结果,该题得分率为52%
          三:学生存在的问题:
          1)抓不住关键词“健康素养”
          2)语言不够简洁,不能准确提取三则材料的共同信息
          3)答案是简单的材料复述而不是归纳概括出的结论
          四:下一阶段的备考建议:
          1)通过审题读题干明确关键词
          2)先分析每则材料的结论,找材料的共同点,得出最终结论
          19题
          一:评分标准:
          答案涵盖5个点:称呼、自我介绍、时间、目的、礼貌征询,以上5点少一点扣1分,3分扣完为止
          二:该题得分率:
          根据抽样结果,此题得分率为38%
          三:学生存在的问题:
          在以上5个答题要点中,学生很容易忽略“自我介绍”和“时间”这两个要点
          四:下一阶段的备考建议:
          口语交际在综合性学习中相对最简单,但是想得全分还是不可掉以轻心,,需要在以后的备考中培养学生细心读题,勾画要点,完善答题的习惯,做到不因遗漏而失分!

zkthree 发表于 2017-5-27 18:45:23


          
          -->
                       
          作文
          一.写作内容
          “欣赏”某一对象(人、物)美的一面,使“欣赏”者的生命得到了丰富。
          二.评分标准
          1.一类文:文体特征分明、选材准确、内容充实、语句通顺、具有一定的文采,具体写出了欣赏者欣赏的是什么、为什么欣赏或怎样欣赏、欣赏者从中有了怎样的收获或启迪。
          2.二类文:能围绕“欣赏”而谈,选材得当但内容较空、语句通顺、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内容上写的是给被欣赏带来的好处等。
          3.三类文:只写了欣赏的是什么,或选材不当。
          4.四类文:离题。把“欣赏”等同于“观察“、“看”。
          另:评分从严、雷同、抄袭文10分以下、每缺50字扣1分、不按规定占格(一格写两个字或多个字)扣2分。
          三.抽样10本20份试卷,均分31分。
          1.失分原因:审题不严,例如没有仔细阅读所给材料的用意;内容上泛泛而谈,没有明确的立意或立意不深。
          四.关于复习备考几点思考
          1.吃透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出题意图。
          2.指导学生如何立意。即解决好一篇文章中“怎么样”的问题。
          这次元月调考的作文题目是:材料加命题的形式。材料对学生作文的审题、立意既起到了启发的作用,又起到了限制作用。从所给的材料来看,旨在欣赏一个对象,有所感悟,即其美好的内涵,对自己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使生命变得丰富。学会欣赏,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世界,感受生活的美好。
          作文评分标准在依照中考的作文的评分标准,且从严。从学生的考场作文来看,一类文不多,二类文居中的较多。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不能准确把握欣赏的含义,把欣赏与观察、看到等混淆,套用准备好的事例。2、内容不够充实,泛泛而谈,缺少真切的领悟。
          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审题立意训练,作文要有文体意识,内容要实在,不要浮光掠影,走形式。还要做好阅读积累工作,归类整理,灵活恰当运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1年初三元月调考语文试卷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