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7-6-7 16:14:32

中考语文高频考点之——传统文化专题(三)

-->
                       
          传统文化之节日
       
          一、例题分析
       
          【2016·通州一模】
       
          12.阅读材料,完成(1)-(2)题。(4分)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祭奠先人、缅怀先烈,思考生命的意义。因此,清明节有其重大的人文内涵。
       
          (1)某校在网站民俗专栏里,借用了《论语》中的一段话,阐释清明节的意义,请选出借用恰当的一项()(2分)
       
          A.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B.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C.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D.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为了扩大红岩精神的社会宣传影响,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于2016年4月5日在歌乐山烈士墓广场举行2016年"清明祭英烈"活动。请你结合《红岩》中革命志士的事迹及红岩精神的现实意义,将纪念先烈的挽联补写完整。(2分)
       
          上联:忍酷刑守信仰英名垂青史
       
          下联:
       
          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示例:祭英烈承遗志后人颂精神
       
          对于传统节日,中考的考查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1.传统节日的由来
       
          2.传统节日日期、时节、天气
       
          3.传统节日习俗
       
          4.传统节日相关诗句和谚语
       
       

zksix 发表于 2017-6-7 17:37:17


          
          -->
                       
          二、知识点讲解
       
          (一)传统节日及时间
       
          春节   正月初一
       
          元宵   正月十五
       
          头牙   二月初二
       
          寒食   清明节前一天
       
          清明   气节清明
       
          端午   五月初五
       
          七夕   七月初七
       
          中元   七月十五
       
          中秋   八月十五
       
          重阳   九月九
       
          冬至   气节冬至
       
          腊八   腊月初八
       
          尾牙   腊月十六
       
          祭灶   腊月廿四
       
          除夕   十二月卅日
       
          (二)传统节日的习俗极其意义
       
          清明节(气节清明)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
       

zkthree 发表于 2017-6-7 17:43:34


          
          -->
                       
          相关诗词: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端午节(五月初五)
       
          节日起源:端午节起源说法众多,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七夕节(七月初七)
       
          七夕节在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融入乞巧节,民间姑娘信以为真,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节。
       
          相关诗词:
       
          古诗十九首之一(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中秋节(八月十五)
       
          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
       
          神话传说: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
       
          相关诗词: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zkthree 发表于 2017-6-7 18:29:37


          
          -->
                       
          重阳节(九月九)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在数中最尊贵,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历代诗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相关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考语文高频考点之——传统文化专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