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7-11-21 19:43:58

期中结束后帮助孩子分析错误原因

-->
                       
          错误原因一般有三种情况:
       
          一是对教材中的观点、原理理解有误,或理解不广、不深、不透;
       
          二是对某些题型的解题思路、技巧未能掌握,或不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三是表现在答题时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如遇到复杂些的论述题,便产生恐惧心理等,从而造成失误。
       
          如果是第一种原因,学生应针对题目所涉及的有关知识要点及原理内容,认真地加以复习巩固,真正弄懂弄通;
       
          如果是第二种原因,学生应要求自己务必掌握住某一题型的答题要领。无论是哪一类题型,都有答题思路和方法,但关键是对某一特定试题具体作答的“个性”和“特殊性”,只有细心体会,才会有所感悟和提高。
       
          如果是第三种原因,学生应在平时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良好应试心理素质,努力克服不良心态,在答题时做到从容不迫、沉着冷静。
       
          经常翻:试卷自我分析写完后,和试卷粘贴在一起,要注意保存。积累多了,可以装订成册。千万不要束之高阁,要经常翻阅复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加强理解,培养能力,掌握规律的目的。
       
          错题处理方法
       
          题目做错的原因有很多种:像概念模糊、推理不明、粗心大意、审题不清等,这种分类在分析每道题目时要用到,对于所有科目整体分析把握时,建议使用这三大类别区分统计:一是会而做错的题;二是模棱两可的题;三是不会的题。
       
          1、会而做错的题
       
          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心知肚明很有把握的题,却没做对;还有明明会又非常简单的题,却是落笔就错;确实会,答案就在嘴边盘旋,却在考场上怎么也回忆不起来了。有时一走出考场立即就想起来了;有时试卷发下来一看,都不太相信是自己答的,当时在考场上怎么会做成这个样子等等。
       
          这类问题是低级错误,出现这类问题是考试后最后悔的事情。如何消灭“会而做错的题”呢?
       
          详细的分析错因:
       
          是由于审题出现失误,看错数字等造成的,那就定义为“审题错误”;是由于计算出现差错造成的,那就定义为“计算错误”;有些错误是在草纸上做对了,往试卷上一抄就写错漏掉了,那就定义为“抄写错误”;有些错误是字词或字母、符号等写颠倒了,那就定义为“笔误错误”等等。总之,一定要分析的具体、清晰。
       
          要定量:
       
          就是把这次考试的全部科目放在一起分析,统计每种错误共有几处。各科老师都会对试卷进行分析、讲评,这非常重要,一定要记住老师讲的。
       
          定目标:
       
          将定量找出的每一种错误,设定一个经过几次要将其减少到趋近于零的目标值。如“审题错误”,我的目标是七处→五处→三处→零;“计算错误”,我的目标是五处→两处→零等。
       
          找出改进方法:
       
          比如说“审题错误”是否问题出在着急慌张上或是观察不够准确。为什么着急慌张呢?为什么观察不准确呢?可能是考试方法不当,也可能是心理存在问题或是外界干扰刺激等。对于改进“审题错题”,有一种简便易行的通用方法——“慢审题,快解题”。
       
          再如“计算错误”是否由于草纸用得太乱。在考试时,草纸上的演算不能太乱。乱不乱的分界是当回头查找时,你能否找到看清。
       
          总之,你的改进方法针对性强否?实用性突出否?有效性明显否?如能满足这些要求,对你就是好方法。
       
          2、模棱两可的题
       
          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就是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或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的等等。
       
          这类问题是记忆的不准确,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的不够自如造成的。这类错题涉及的知识点是自己记忆不牢、理解不深、运用不活的内容,如何攻克这类问题?
       
          找出这些内容:
       
          要搞清楚它是属于哪章?哪节?哪个或哪几个知识点的问题等。
       
          在搞懂弄通上下功夫:
       
          首先翻翻书,找到那个知识点,认真读一读,深入思考,细细回味……经过这个过程还搞不懂,就要请教老师了。即使自认为搞懂了,最好也要请教老师,印证一下思路是否清晰,分析是否全面,解答是否完整等。
       
          找类型题演练:
       
          没有一定题量的积累是达不到举一反三、运用自如的水平的,当然也不必搞题海战术,这就因人而异了。
       
          每做完一道题最好要停下来思考思考,不但要有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有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化归能力等的训练。这类问题不是一点儿不懂的内容,是不够精通的内容,经过努力,经过考试的验证,必定会被攻克的。
       
          3、不会做的题
       
          找不到解题切入点,演算不下去等情况。这类题目往往都是综合压轴题,需要有解题能力。那么,如何提升解题能力,来应对不会的题呢?
       
          对于不会的题,学生首先应该了解自己的基础知识是否过关。考试的范围肯定是平时学习的范围,那么就要找到自己平时听课过程中,是否漏掉了哪些知识点,或者没有跟上老师的讲课节奏。
       
          那么,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课堂,认真听老师讲课。如果是基础知识不过关就多记笔记,多总结知识点。
       
          坦率讲,别把大考小考成绩看的太重。成绩只是用来反映平时学习状态的。考试无非是一次次的检验,成绩起伏很正常。所以大家不要担心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期中结束后帮助孩子分析错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