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8-7-23 20:22:53

2018年福建省中考作文题目点评(二)

[*]

               
          2018年福建省中考语文作文试题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习技艺,修品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方式的“充电”。习近平主席就曾经提出一个“蓄电池理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充电”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材料三:此次作文,学生虽有话可说,也不会跑题,但出彩不易,需要写清三问,写出课外,写好关键,文章才能出彩。
       
          优秀作文要写清“三问”。不断充电就是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释放能量,这个道理一定要说清楚。具体地说就是必须要写明白“充什么电”“为什么要充电”“怎样充电”(即充电的过程及结果如何)。在写清楚这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写人叙事、塑造人物、抒发情感、阐述感悟。
       
          优秀作文要写出“课外”。充电就是为自己赋能,阅读经典为自己养德,培养爱好为自己涵情,参加实践为自己增值。那要写充什么电更好呢?不能只是文化知识,不能只是经典阅读,还应该包括其他技能。例如:可以写学习技艺(琴棋书画等技能),可以写品德修养的提升,可以写旅行世界,哪怕就是旅行世界也是好的社会实践,它是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如果选材局限于仅学文化知识,那么只能属于一般,不能出彩;如果关注技能类或游历,即注意那些非课堂的东西,才能出彩。
       
          优秀作文要写好“关键”。大家一定要注意材料中限制性的关键词“不间断、持续;充电、释放”,一定不能忽视,一定要把这些关键词牢牢抓住并写好,文章才能出彩。例如:不间断、持续,要做成一件事就需要不间断、持续的充电,此次作文如果写某件事,就应该有意识地多次提及并强调这个关键词;习近平的话,紧扣时代脉搏,引领青少年在青少年时期不断充电学习,将来才能更好地释放能量。充电与释放二者辩证统一,具有哲学内涵。
       
          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开门见山回应材料,迅速指向写作主体部分充电的经历。叙写自己的某段充电经历时,需解决好几个相关问题:充电经历的缘起,怎样持续充电,充电的结果如何。充电结果就是能量释放,文章要懂得写出充电的乐趣和充电的美好,展现优秀才艺和美好素质。充电的缘起和结果应略写,充电的过程要详写,事件主体部分应注意真实生动的细节描述。文章结尾处,应适当引用习主席的话深化主题,提升意境。
       
          如果写议论文,要注意文体规范化,观点要旗帜鲜明,事例应简洁概括,重点应该放在论述为什么要充电、怎样充电,最后强调“在新时代要学会终身学习,才能更好地施展才能和抱负”的观点。
       
          选择新颖的角度或是挖掘深层的意蕴,与考生的生活累积与自我反思息息相关。充电,通常是提醒年纪较大、工作倦怠感较强、专业储备较不足的大人;此次作文题对正处在必须学习的初中生来说,似乎对充电“理由”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还无法到达更高的层次,此时来畅谈“充电”,着实还有点困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年福建省中考作文题目点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