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为一课《开学第一课》
-->9月1日,开学日。
当晚9时,《开学第一课》在中央电视台如期播出——
书卷造型的舞台上,整齐摆放了32套课桌椅,来自全国各地的32位学生端坐桌前。班主任董卿和撒贝宁走上讲台,依次请来教师——“汉字叔叔”理查德,传统武术传承人、京剧演员王珮瑜和青年棋手柯洁,讲述着汉字、武术、古诗文、围棋这些中华骄傲……
与此同时,全国亿万中小学生也通过电视,同上一节课。
许文广守在屏幕前,一边“上课”,一边看“成绩”——“开学第一课”的收视率。“开学第一课”已讲了10次,许文广也为“这一课”忙碌了十年。
儿子多多,也在收看“开学第一课”,9月1日出生的他,在生日当天,成为一名小学生。
看看屏幕,再望望儿子,许文广也不禁感叹,自己的确与9月1日有缘。
这一课的缘分,开始于一次灾难。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举国同悲。
时任央视经济频道总监助理的许文广也时刻关注着抗震救灾的进展,那废墟上的书包,最令他心痛。
《一个灾区农村中学校长的避险意识》,新华社记者发自灾区的一篇报道,让许文广心头一震。报道讲述的是四川绵阳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的故事,正是这位校长经年累月坚持应急演练,地震发生时,全校两千多名师生仅用1分36秒就全部撤离教学楼,无一伤亡。
这位校长让许文广感动,更使他想起读过的《时代周刊》上的文章,那篇文章说,面对灾难,生死之别不过几秒钟,要想赢得生命,平时的应急训练必不可少。
“何不用电视的形式,为孩子们上一堂应急演练课,让孩子们知道,面对地震、洪水、火灾,如何避险逃生”,许文广和同事们一说,大家都很兴奋,紧张地操作起来……
节目渐渐成型——以“知识守护生命”为主题,播出时间瞄准当年9月1日,节目名称——“开学第一课”。
这一堂课,一炮而红,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
自此,每年,许文广都要为“这一课”忙碌。
“至少要忙半年多。”许文广说。
为上好“这一课”,许文广和团队请来专家学者、儿童心理专家、中小学教师、儿童畅销书作者、媒体人一同备课。“讲故事,而不是讲道理;讲真实的故事,而不是讲典故;讲述当事人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建议给了许文广很多启发,这也成为他备课的原则。央视总编室主任、综合频道总监王晓真说,综合频道要坚持“主阵地、高品质、灵动性”,打造有气韵的节目。许文广把这看做是“开学第一课”的目标。
媒体人准备的“开学第一课”,“新闻性”很强——2012年,“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战士”高铁成集中涌现,当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为“美在我身边”;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当年的“开学第一课”请来抗战老兵,讲述“英雄不朽”;今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启动,“开学第一课”则为孩子们展现“中华骄傲”。
许文广曾在中国传媒大学当过7年老师,他的父母也是老师,他深知,“想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每天,他规定自己要背一首诗,要阅读至少半个小时……每一年“第一课”课后,他都要研读收视数据,改进课程。因为数据会说话——比如当事人讲述比文艺表演更受关注;游戏互动环节,孩子们最认可……
“备课”时更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精益求精。比如,准备今年“第一课”“字以溯源”篇章时,许文广想请“汉字叔叔”理查德来讲,但他又为节目缺乏新意苦恼。这仅仅是一堂课中的五分之一,值得这么较真吗?许文广觉得“值得”,“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应该对孩子们负责。”许文广说。终于,在他的坚持之下,创作团队不懈挖掘,找到了“汉字叔叔”的新故事——这个外国人和罹患癌症的中国朋友一起研究汉字。“足见汉字的魅力,这才是中华骄傲。”许文广相信,这样的细节,一定能打动人。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请来郎朗,与机器人TEO共奏一曲;还请来柯洁,讲述与阿尔法狗的“人机大战”……许文广说,这些设置是受了儿子多多的启发。多多正在学钢琴,他喜欢看央视节目《加油!向未来》,节目中的科学实验令他着迷。“孩子们喜欢的内容,就是教师应该重视的内容。”许文广说,科技与传统相融,才能令彼此更美,也才能奠定新的“中华骄傲”。
十年为一课,许文广和同事们准备的“第一课”已成“最牛一课”,收视率仅次于央视春晚。
许文广很享受每年为准备“开学第一课”而忙碌的日子,他期待着,“开学第一课”能一直上下去,为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最重要的问题,不是问未来十年会发生什么改变,而是问未来十年有什么不会发生改变,然后投入精力去做。”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所说的这句话,许文广十分认同,也指引着他,为“第一课”坚持着,忙碌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