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8-9-5 20:37:38

2018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为”的用法

-->
               
          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中考网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学科的知识点,主要是对初中三年各学科知识点的梳理和细化,帮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识脉络,熟悉答题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下面是《2018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为”的用法》,仅供参考!
          为
       
          "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下文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
       
          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例如: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例如: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三)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例如: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例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如: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六)表示被动关系。读阳平声,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例如:
       
          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五蠹》)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2.用作助词。读阳平声,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鸿门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为”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