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9:中考语文复习应跨越的三大误区
误区之一:复习丢开课本中考试题只有很少一部分直接取自利于课本,但“课本”中所授知识与规律却是根本的,中考题很多都是“题目源于课外,答案出自课本”,所以复习备考时不能丢开课本,丢开课本的复习无疑于“无源之水”。要走出丢开课本的误区,我们在复习时就要善于精选典型篇目,把握读、写要领。书要读“薄”,复习中要善于用“减法”,善于取“精要”。在复习时,我们可以选择典型文章来复习。以下篇目可供参考:记叙文:《小巷深处》、《背影》;说明文:《苏州园林》、《南州六月荔枝丹》;议论文:《谈骨气》;文言文:《三峡》、《爱莲说》、《岳阳楼记》、《出师表》。
误区之二:训练片面“新”“巧”
“新”“巧”试题在各地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往往引起不必要的过分注意。须知,这些题往往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出现的比例也极小,因此,必须走出片面追“新”“巧”试题的误区。平平实实的“稳定性”试题,才是我们必须作为重点的。如:语言积累与运用部分中古诗文的背诵默写。文言文阅读中常见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常见虚词在文中一般的用法,关键句子的翻译及语意的理解。说明文阅读中词语的指代、关键词句的筛选与理解,说明方法及作用。记叙文中词语在文中的意义,文中关键句的筛选与理解,文意的理解,写作特点的评价,作文中要重视创新。
误区之三:测试重“模拟”
中考语文试题分三大板块,于是,测试题便“模拟”中考试题,愈演愈烈,大量“模拟”题,“仿真”题纷纷登场。须知,“模拟”毕竟不是真的,标榜“仿真”的,充其量也就是“仿”。所以,训练时应分类训练,不要盲目“模拟”、“仿真”。走出“模拟”误区,就应正确对待模拟考试。那么,怎样对待“模拟”考试呢?笔者针对情况提出以下两点:
1、把模拟当成中考,找出自己的“盲点”,适应心理
模拟考试的意义在于找出自己的“盲点”(复习中的漏),以便及时补救。从这个意义上讲,模拟考试没考好的同学反而更加有利,因为模拟考试题目正好击中“盲点”,只要及时补救,不仅不会影响中考,还可能避免中考中因此而失分。所以,把模拟考试当成中考,有利于找出自己的“盲点”,也就有利于提高成绩。另外,把模拟考试当成中考,可以让学生在临场心理上能够有所适应,是一次难得的演练机会。例如:在两个小时(语文两个半小时)的考试中,怎样合理地安排时间,怎样根据自己的优劣确定题目的取舍等等这些问题都应在模拟考试中提前解决,以便上考场时能胸有成竹。
2、不把模拟当成中考,走出模拟失利的阴影及胜利的喜悦
模拟考试会导致两种情况出现:一是失利的阴影,二是胜利的陶醉。以上两种情况都是不好的现象。上文已论述过,模拟考试考不好,对中考可能更有帮助,所以应调整心理,走出失利的阴影。对于因考好而陶醉的心理就更应调整心态,清醒认识,不能盲目自大。
调整心态,走出误区,迎接挑战,我们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