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考文言文训练题与答案-始得西山宴游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汀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这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这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1自余为僇人()2居是州()3到则披草而坐()
4攒蹙累积()()5外与天际()
6然后知是山这特立()7悠悠乎与颢气俱()
8颓然就醉()9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二、句子翻译
1以为凡是洲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文:。
2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译文:。
3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
译文:。
4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译文:。
5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
译文:。
6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文:。
7心灵形释,与万化冥合。
译文:。
8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译文:。
9故为之文以志。
译文:。
三理解阅读
1概括段意,说说第一段的作用?。
2出游自足的心情为下文游西山做铺垫的句子?。
3描写西山高峻的句子?。
4描写西山气势阔大的句子?(抒发作者对西山气象阔大的赞美以及物我相融的感受)。
5分别找出用比喻,拟人手法写站于西山之上,四周景色尽收眼底的句子?。
6文章的主旨句?(写出作者傲世情怀的句子)。
7描写宴饮之乐的句子?作者描写西山宴游,表露作者什么感情?。
8描写人与自然融合的句子?(物我相融)。
始得西山宴游记答案
一通"戮",遭到贬谪;这;用手分开;聚、收缩;接;独立出众;一道;接近;从前
二1、自以为所有永州的山中有奇异形态的山水风光,都被我领略过了,却未曾知道西山的奇怪特别。2、攀援着登上山顶,伸开两脚像簸箕那样蹲着作游戏。
3、它们那高高低低的地势,(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
4、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各种景物都)聚集收拢,重叠到一起,没有什么能逃避隐藏的。
5、这才知道这座山的独立出众,和一般的小土丘不一样。
6、悠悠啊同天地之气一道,却不知它的边际;
7、洋洋啊与造物者一起游,却不知它的尽头。
8、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和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
9、这才知道我从前并没有真正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此时才开始。
10、所以写了这篇文章来记述(此事)。
三1、写作者被贬永洲后寄情山水以示愤懑的心情//
写登山经过和西山景色的奇特//
作用:写"未得"西山的"漫漫而游",是为了反衬"始得"西山的惊喜。
2、以为凡是……西山之怪特3、攀援而登……四望如一4、悠悠乎……而不知其所穷
5、下然……若穴//尺寸千里…..遁隐6、然后知…..为类
7、引殇…….不知日之入//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傲世情怀。8、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