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6-6-30 17:06:44

乡愁诗两首习题精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练习。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1.这首诗的最后一节赋予了“乡愁”特定而广阔深刻的内容,选填恰当的一节是( )
          A.而现在/乡愁是一泓蓝蓝的海水/我在这头/亲人在那头
          B.而现在/乡愁是一杯清清的海水/我在这头/故乡是那头
          C.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D.而现在/乡愁是一道深深的海峡/我在这头/祖国在那头
          2.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本诗以纪实手法抒写了作者自己“少小离家“到“老大难归“的思乡情愫。
          B.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C.诗歌的结构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的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D.诗歌有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有叠词、有变换的量词,加强了诗歌的音韵之美。
          参考答案:
          1.C2.A
          《乡愁诗两首》分析思考题
          1.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运用的表达作用。
          2.简要分析席慕蓉《乡愁》比喻的运用和作用。
          参考答案:
          1. “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叠词,以一种轻描和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
          2.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用月夜的笛声来营造整个诗的凄清的氛围,把人带进梦幻般的意境中。“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把故乡的面貌比喻成一种模糊的惆怅,类似于通感,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独特而有新意,诗人的思乡之情耐人寻味;接着把故乡的“面貌”和那种“怅惆”的心情比作“雾里的挥手别离”这一非常具有画面感的场景,使读者进一步体会乡愁的滋味;最后诗人点出乡愁,又用了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比喻“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诗人用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物(现实中并没有那种永不老去的没有年轮的树)来打比方,为的是形象地说明:乡愁永远存在心中,挥之不去。强调了乡愁的绵远和永远不可排遣的浓重。
       
        相关阅读:
        初三年级文言文全集翻译(人教版)
        八年级文言文全文翻译(人教版)
        初一年级文言文翻译与赏析(人教版)
        中考备考:阅读理解专项练习精选汇编(50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乡愁诗两首习题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