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6-7-1 14:44:27

2005年北京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2005年北京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第I卷(机读卷 共14分)
   
   第I卷均为选择题,一道大题,共7道小题。
   一.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14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是( )
   A. 阔绰(chuò) 倔强(jiàng) 无边无垠(yín)
   B. 挟(xié)持 提(tí)防 斤斤计较(jiǎo)
   C. 塑(sù)造 胆怯(qiè) 不偏不倚(yǐ)
   D. 寻觅(mì) 哽咽(yè) 骇(hài)人听闻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 这里盛产优质雪花梨,可以就地取才办一个水果加工厂。
   B. 当遇到重大问题需要他拿主意的时候,他反倒迟疑不绝了。
   C. 今年春节期间,各地电视台的文艺节目多得令人目不暇接。
   D. 北京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现精神风貌,可谓两全齐美。
   
   3.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义相同的是( )
   A. 凯歌 凯旋 B. 轻捷 捷报
   C. 修长 修葺 D. 处决 处所
   
   4. 根据句意,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1)清晨,在林间小路漫步,一阵阵_________的鸟鸣声,使我的心情更加轻松愉快。
   (2)在科技月活动中,他设计的节水龙头,精巧耐用,受到了师生的交口_________。
   (3)老舍作品的语言,“京味”浓郁,幽默风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_________。
   (4)乡亲们好奇地_________着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的演员,眼神里透着淳朴。
   A. 清脆 赞赏 崇拜 打量
   B. 清脆 称赞 推崇 打量
   C. 清晰 称赞 崇拜 端详
   D. 清晰 赞赏 推崇 端详
   
   5. 依次填入横线的语句顺序恰当的是( )
   两进院落以上的四合院,多分为外宅和内宅两部分。______________
   (1)外宅为宾客居住,内宅为主人居住。
   (2)垂花门为四合院内的二进门,俗称“二门”。
   (3)内外宅之间用一堵墙隔开,这堵墙上的门通常用垂花门。
   (4)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指的就是垂花门。
   A.(3)(1)(4)(2) B. (1)(2)(3)(4)
   B.(3)(1)(2)(4) D. (1)(3)(2)(4)
   
   6. 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是( )
   A. 上中学以来,他―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
   修改:删去“一直”,或删去“始终”。
   B. 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修改:删去“通过”,或删去“使”。
   C. 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壮。
   修改:将“健壮”改为“充沛”。
   D. 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
   修改:将“一切”放到“人类的”后面。
   
   7. 下列作家和作品均为同一朝代的是( )
   (1)韩愈 (2)白居易
   (3)王安石 (4)陶渊明
   (5)《陋室铭》 (6)《岳阳楼记》
   (7)《记承天寺夜游》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A. (2)(3)(5)(6) B. (3)(4)(7)(8)
   C. (1)(4)(6)(7) D. (1)(2)(5)(8)
   

   第II卷(非机读卷 共46分)
   
   第II卷包括三道大题,共19道小题。
   二. 默写(共4分)
   8. 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1分)
   9.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____________,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1分)
   10. 《出师表》中表明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义无反顾为国效力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第11―14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 下列词语中“回”字与“峰回路转”中“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妙手回春 B.蓦然回首
   C. 回复短信 D. 回环往复
   
   12. 解释选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现代文阅读(共32分)
   (一) 阅读《老北京的小胡同》,完成第15―19题。(15分)
   老北京的小胡同
   萧 乾
   
   (1)我是在北京的小胡同里出生并长大的。由于我那个从未见过面的爸爸在世时管开关东直门,所以东北城角就成了我早年的世界。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时,每当思乡,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个角落。我认识世界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2)还是位老姑姑告诉我说,我是在羊管(或羊倌)胡同出生的。七十年代读了美国黑人写的那本《根》,我也去寻过一次根。大约3岁上我就搬走了,但印象中我们家好像是坐西朝东,门前有一排垂杨柳。当然,样子全变了。九十年代一位摄影记者非要拍我念过中学的崇实学校(今北京二十一中),顺便把我拉到羊管胡同,在那牌子下面只拍了一张。
   (3)其实,我开始懂事是在褡裢坑。10岁上,我母亲死在菊儿胡同。我曾在小说《落日》中描写过她的死,又在《俘虏》中写过菊儿胡同旁边的大院――那是我的仲夏夜之梦。
   (4)母亲去世后,我寄养在堂兄家里。当时我半工半读:织地毯和送羊奶,短不了走街串巷。高中差半年毕业(1927年冬),因“学运”被变相开除,远走广东潮汕。1929年虽然又回到北平上大学,但那时过的是校园生活了。我这辈子只有头17年是真正生活在北京的小胡同里。那以后,我就走南闯北了。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
   (5)啊,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挑子两头是“芹菜辣青椒,韭菜黄瓜”,碧绿的叶子上还滴着水珠。过一会儿,卖“江米小枣年糕”的车子推过来了。然后是叮叮当当的“锔①盆锔碗”的。最动人心弦的是街头理发师手里那把铁玩意儿,?啦一声就把空气荡出漾漾花纹。
   (6)北京的叫卖声最富季节性。春天是“蛤蟆骨朵儿大甜螺蛳’,夏天是莲蓬和凉粉儿,秋天的炒栗子炒得香喷喷粘糊糊的,冬天“烤白薯真热火”。
   (7)我最喜欢听夜晚的叫卖声。夜晚叫卖的特点是徐缓、拖尾,而且当中必有段间歇――有时还挺长,像”硬面――饽饽”,中间好像还有休止符。比较干脆的是卖熏鱼的或者“算灵卦”的。
   (8)另外是夜行人:有戏迷,也有醉鬼,尖声唱着“一马离了”或“苏三离了洪洞县”。这么唱也不知是为了满足一下无处发挥的表演欲呢,还是走黑道发怵,在给自己壮胆。
   (9)那时我是个穷孩子,可穷孩子也有买得起的玩具。两几个钱就能买支转个不停的小风车。去隆福寺买几个模子,黄土和起泥,就刻起泥饽饽。春天,大院的天空就成了风筝的世界。阔孩子放沙雁②,穷孩子也能用秫秸③糊个屁股帘儿。反正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小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
   (10)夏天,我还常钻到东直门的芦苇塘里去捉蛤蟆,要么就在坟堆旁边逮蛐蛐――还有油葫芦。蛐蛐会咬架,油葫芦个头大,但不咬。它叫起来可优雅啦。当然,金钟更好听,却难得能抓到一只。这些,我都是养在泥罐子里,每天给一两颗毛豆、一点水就成了。
   (11)北京还有一种死胡同,有点像上海的弄堂。可是弄堂里见不到阳光。北京胡同里的平房,多么破,也不缺乏阳光。
   (12)胡同可以说是一种中古民用建筑。我在伦敦和慕尼黑的古城都见到过类似的胡同。伦敦英格兰银行旁边就有一条窄窄的“针鼻巷”,很像北京的胡同。他们舍得加固,可真舍不得拆。新加坡的城市现代化就搞猛了。四十年代我两次过狮城,很有东方味道。八十年代再去,认不得了。幸而他们还保留了一条“牛车水”。我每次去新加坡必去那里吃碗排骨茶,边吃边想着老北京的豆浆油炸果。
   (13)但愿北京能少拆几条、多留几条胡同。
   
   1993年10月6日
   (选自《萧乾散文》,有删改)
   ――――――――――――――――――――
   ①[锔(jū)]用锔子连合破裂的陶瓷器等。
   ②[沙雁]做工精细的风筝。下文中的”屁股帘儿”是一种自制的简易风筝。
   ③[秫秸(shú jiē)]去掉穗的高粱秆。
   
   15. 从第(4)段中找出与第(1)段画线句子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从作者对胡同“交响乐”的描述中,你体会老北京的小胡同生活有哪些特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阅读第(9)(10)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的内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结合上下文,品味第(9)段中“大摇大摆”一词,说说这个词都写出了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字数在100字以内)(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万园之园――圆明园》(节选),完成第20―22题。(7分)
   (1)圆明园地处永定河冲积扇的边缘。明清时这一带清泉涌溢,湖沼密布,被称为“海淀”。圆明园最初是清朝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肚①的宅园,后经不断地扩建与重修,总面积达到了5000余亩,成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
   (2)圆明园是我国历史上最光辉的园林艺术杰作。它继承我国3000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借鉴了欧洲园林的建筑形式,融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为一体。其影响使得当时的英法等国一度产生了中国园林热。在欧洲,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一切造园艺术之典范”。
   (3)圆明园集叠山理水手法之大成。圆明园的水面,大的如福海宽达600余米,正所谓“蓬岛瑶台福海中,往来只借舟相通”;小的宽度均在四五十至百米之间, “跨水为小桥垂虹宛在,片云帆影,何必更羡吴江”。环曲潆流的河道把这些大小水面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构成全园的脉络和纽带,提供了舟行游览和水路供应的方便。由此不难想像当年翠荷接天,龙舟泛彩,歌声荡漾的图画。叠石而成的假山,聚土而成的岗、阜、岛、桥、堤散布于园内,约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它们与水系相结合,把全园划分为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近百处的自然空间。每个空间都经过精细的艺术加工,既表现了人为的写意又保持着野趣的风韵,其本身就是烟水迷离的江南水乡的精炼再现,有道是“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圆明园虽是千顷之园,但气势浑然一体,韵味隽永。
   (4)可惜,圆明园经英法联军的洗劫和八国联军的焚掠,其胜景已荡然无存。
   ――――――――――――――――――――
   ①[胤肚(yìn zhēn)] 清朝雍正皇帝。
   
   20. 结合第(2)段,概括说出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杰作”。(限26字以内)(2分)
   □□□□□□□□□□□□□□□□□□□□□□□□□□
   
   21. 结合第(3)段,说说“叠山理水手法”在圆明园的园林建造中是如何体现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作者在文中引用”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意在说明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新年话惜时》,完成第23―26题。(10分)
   新年话惜时
   
   (1)对个人来说,岁末大盘点,其实是在时间支出和工作收获之间衡量损益。支出都一样,收获大不同。撕去最后一张日历,往日已不可再追,更感到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最昂贵的消费。所以,珍惜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2)人们很容易忽视一天的价值。以人均预期寿命70余岁计,除去天真年少的岁月,刨去年老体衰的时光,能用来工作的光阴已减去少半。苏东坡说的“睡眠去其半”,虽有些夸张,但三分之一总是有的。七扣八扣,时间已屈指可数。即使如此,抖擞精神做事,时间的效益当可培增。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曾被处宫刑又坐过大牢,但他却以不舍昼夜的精神完成了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自然界的时间不过是周而复始的日出日落,四季更替。但因人们的态度不同,时间显示出一种奇异的相对性。这里好有一比:当你觉得时光像闪电一样消失的时候,那么多半你是在勤奋工作着;当你觉得时光像蜗牛一样爬行,那么多半你是无所事事。所以有人说,体验时光迟缓漫长,最好的办法是游手好闲;感受时光转瞬即逝,最好的办法是忙忙碌碌。
   (3)有些人虚掷光阴浑然不觉,有时还很惬意,总想着明天再说吧,明年再说吧。他们以为,94岁的罗素①还可以著书,92岁的萧伯纳还在编戏,83岁的歌德才写完《浮士德》,80多岁的冯友兰还编纂《中国哲学史》,一切都不晚,一切都来得及。这种想法似乎有道理。然而,且不说多数人是否能够寿至耄耋②之年,即使能,是否有上述诸翁超常的脑力和精力,仍大有疑问。不少朋友对未来怀抱若干大计划,只是现在还不忙着做,这些未来的计划十之八九要落空。
   (4)成功的因素非止一端,天资、机遇、健康等等都重要,但有效地利用时间是把所有有利条件发挥出来的决定性因素。分分秒秒都舍不得放弃的人,即使天资不那么好,机遇不那么巧,健康不那么妙,未必不能成功。两耳失聪的人,可以成为伟大的音乐家;两臂皆无的人,可以用脚写出漂亮的书法……显而易见,在与时间赛跑的比赛中,他们是理所当然的冠军。惜时,时间会给予意想不到的馈赠;反之,时间会毫不客气地使天资、机遇、健康等变得毫无意义。
   (5)岁月流淌,年齿③又长。想想去岁还有那么多事想做还没有做完,想想来年还有那么多事应做需要挤出更多时间,不禁想到毛泽东同志那句意味深长的诗句:“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①[罗素]英国著名哲学家。下文中的萧伯纳是爱尔兰著名作家;歌德是德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冯友兰是中国著名哲学家。
   ②[耄耋(mào dié)]泛指老年。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
   ③[年齿]年纪。
   
   23. 本文阐述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24. 第(2)段作者说的“七扣八扣”,所“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5. 阅读第(2)(3)段,说出作者分别是从哪两方面阐述自己观点的。(2分)
   第(2)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惜时,时间会给予意想不到的馈赠”是第(4)段的一个结论,结合第(4)段说出这个结论得出的过程。(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I卷(60分)
   
   第III卷为作文。
   五. 作文(60分)
   开端是(事情的)开头。春天,是一年四季的开端;清晨,是一日生活的开端。万事皆有开端;开端蕴含希望……
   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以“开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05年北京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