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6-7-2 18:04:26

【初中历史】如何把握初中历史知识点(下册)?

  初中历史又是一门新学科。如何把握好初中历史的知识点?初中历史知识点如何正确把握?对与初中历史知识点的熟悉程度,会直接关系中考历史的学科成绩。下面,中考网小编整理了初中历史知识点(下册)相关的信息,供大家参考。
          一、【初中历史知识点】(下册):第一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49年9月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通过了共同纲领 选举委员会、主席 决定国旗、国歌、首都、纪年 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意义:为开国大典做好了准备
          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
          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
          意义:国内意义:1.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2.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3.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4.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初中历史知识点】(下册):第二课 最可爱的人
          1950.6 朝鲜内战爆发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原因:1.美国出兵侵略朝鲜2.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3.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意义:在国际上,它沉重打击了美帝国注意的嚣张气焰,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在国内,它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三、【初中历史知识点】(下册):第三课 土地改革
          1950年 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2年 除部分少数民族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1.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3.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zksix 发表于 2016-7-2 18:28:02


       
                       
          四、【初中历史知识点】(下册):第四课 工业化的起步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8)
          五年计划的基本计划试:1.几种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2.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人才
          成就:1.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2.到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代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初第一辆汽车3.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4.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5.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6.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意义:1.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拱北工业基地形成了,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2.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意义:这是我过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五、【初中历史知识点】(下册):第五课 三大改造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手工业
          对农业的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1956)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1954——1956)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给定息。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时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壮举。
          意义:1.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2.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六、【初中历史知识点】(下册):第六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956——1966)
          1956年 中共八大(成功)
          内容: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总路线(失误一)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失误二)

zkthree 发表于 2016-7-2 18:58:23


       
                       
          七、【初中历史知识点】(下册):第七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966——1976)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注意,党和国家面临这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1967年2月前后,老一辈革命家对文化大革命作出批评,被诬为“二月逆流”
          1971.9.13 林彪等人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周恩来、邓小平出来整顿,四人帮仍不罢休。
          1970.10毕国峰、叶剑英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十年动乱。
          八、【初中历史知识点】(下册):接下半学期的八下历史。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新中国成立后 提出解放台湾
          20世纪50年代 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改革开放以后 确立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不久 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987年 调整“三不”政策
          1990年 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2年 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992年 汪辜会谈 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1995年 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第14课 钢铁长城
          新中国成立前夕 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 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1971 导弹驱逐舰
          1974 第一艘核潜艇
          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956年 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后又制造各种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
          1966年 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

zkfour 发表于 2016-7-2 20:26:36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中国成立后 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而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1953年 我国政府同印度(总理尼赫鲁)谈判,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2.互不侵犯 3.故不干涉内政 4.平等互惠 5.和平共处
          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3年 万隆会议(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1971.7 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同周恩来举行会谈
          1972.2 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979年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1.10.25 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意义: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972年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
          中国在上海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会议 2001.10.21
          2001年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会议通过了《上海共识》。
          可以承办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立的提高,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试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九、【初中历史知识点】(下册):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1964.10.16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1964.6 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1966.10 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zkthree 发表于 2016-7-2 20:48:23


       
                       
          1970年 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99年 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2003年 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1986.3 4位老科学家提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
          邓小平也在3月做了批示 这些即“863计划”。
          《863计划纲要》:选择1.生物技术2.航天技术3.信息技术4.激光技术5.能源技术6.新材料7.自动化技术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科技的重点
          1996年又将8.海洋高技术列为第八个领域。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986年 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000年 全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实施“科教兴国”,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启动了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呵高水平大学的工作。
          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从乒乓球开始,中国的运动员走出国门。
          射击运动(许海峰),获得中国第一枚奥林匹克运动会金牌。
          1990年 中国成功举办亚洲运动会。
          2008年 中国举办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衣食住行上的变化原因: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改革开放使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十、【初中历史知识点】(下册):结语。
          初中历史知识点相对不多,但掌握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与初中历史知识点,还是需要个人的整理以及紧跟老师上课的步伐,可以适当提前预习并且带着疑问去上课,这将更有效率。以上初中历史知识点,仅作参考之用,如有出入,请以课本为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中历史】如何把握初中历史知识点(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