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6-7-5 16:52:57

备战中考:初中22首古诗阅读欣赏题及答案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解读:"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之首紧接白诗尾,点明自己在巴山楚水这荒凉地度过了二十三年之久,表现了诗人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两句通过用典,表现出了诗人十分复杂的心情。阔别已久,今朝归来,人事全非,抒发了无限惆怅的心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喻,固然不无惆怅,却也颇为豁达。本联含有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这一联,突然振起,一变忧伤低沉的情调,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便乘势而下,表现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振作精神,投向生活,表现了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考点梳理
          1、解释加点的字词:
          ①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②到乡翻似烂柯人
          ③二十三年弃置身④暂凭杯酒长精神
          2、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3、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提示诗句的含义。
          4、这首诗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5、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
          6、写诗人用异常达观的态度来应付世变,含有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哲理的诗句是()。
          7、通过用典,表现诗人十分复杂心情的诗名是
          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乐天"指谁?
          9、诗的首联与白诗的尾联相应和,表现了什么?
          10、颔联表现了诗人十分复杂的心情,具体指的是什么?
          11、颈联刘禹锡以""和""自喻,固然无不(),却也()。
          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中,诗人为什么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
          14、对颈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颈联展望未来风光,形象壮丽,显出了慷慨昂扬的气概。
          B.诗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发展变化,蕴含哲理。
          C.诗人在诗中用"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显得十分悲观。
          D.诗人借他创造的艺术形象,表现了他旷达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15、"见赠"中的"见"字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生活中还有相同解释的词语,、试举两个、。
          1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原意是什么?现在人们赋予它什么新意?
          2、《次北固山下》
          解读: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一二句写青山与绿水掩盖不住旅途忧郁的情怀;三四句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的景色;五六句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七八句抒写思乡之情。这首写景诗的特色是借助长江风景的描写,写出诗人的乡愁乡思,即景生情。
          考点梳理
          1、默写
          ①,风正一帆悬。
          ②,江春入旧年。
          ③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诗句是:,。(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美景的诗句。)
          ④诗中流露出诗人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的诗句是:,。
          ⑤在写景叙事中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的诗句是:,。(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或借时序的交替,让诗人顿生思乡之情的诗句。)
          ⑥借"雁足传书"的故事来寄托乡思愁绪的诗句是:,。
          ⑦你学过的古诗中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哲理一致的诗句有:,。
          2、理解:
          ①"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非常形象地写出了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个字)
          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本诗的特色,诗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⑤诗中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它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选择:
          ①"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其哲理意味着()
          A.当残夜还未消失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还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具有新事物必然寓于旧事物之中的道理。
          B."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的匆匆不可待,表达一种"时不待我"的紧迫感。
          C.作者将"日""春"放在"生""入"之前,并且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D.全诗妙在描写景物节气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力量。
          ②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两句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失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现出了春意。
          B.日出残夜表示地域的交替,春入旧年表示了时序的交替。
          C.把"日"与"春"当作美好事物的象征。"生"与"入"使景色拟人化了。
          D.在描写景物和时令的变化中,提示了自然规律,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3、《天净沙·秋思》
          解读: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前三句全是写景,但又句句写出游子的客愁与乡思。"枯藤"一句写秋天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喧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小桥"一句推出一幅幽静恬静的画面,与前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引发游子的乡思。"古道"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从侧面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寂寞的心情。以上是第一层。最后两句是第二层,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句点出时间,并照应上文的"昏"字。"断肠"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此曲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
          考点梳理
          1、,,古道西风瘦马。
          2、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愁的句子是。
          3、点出特定时间,照应"皆"字的一句是:。
          4、诗中抒写游子羁旅之情的句子是:。
          5、全曲的主旨句是:。
          6、崔颢的《黄鹤楼》中两句诗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达的心境相似。
          7、点明全篇主旨的一个词是。
          8、小令描写的景物带有鲜明的时令特征,如与"秋"、"夕阳"相照应的景物就有,。直接点明时令的一个词是。
          9、小令前四句写,后一句写。前四句被一条红线串起来,构成一幅"秋景图,这条红线是。
          10、诗人在构图上,成功地运用了映衬手法。一面是秋风萧飒中的"枯藤老树昏鸦",一面是"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这是相映;而"流水"与"小桥"是相映;写景与写人是相映。
          11、这首曲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表达手法上是。
          12、曲中的"断肠人"此时因何而"断肠"?
          1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小令的情调是既低沉又欢快,因为曲中"枯藤老树昏鸦"这样凄凉的景物,也有"小桥流水人家"这样美好的景物。
          B.这首小令以直接抒情为主。
          C.借景抒情是这首小令的特点。四句有三句半写景,字字浸透着流落天涯的游子的凄苦。
          D.深秋日落,乌鸦老树,行人旧家,但作者"断肠"而回了家。
          14、下面对这首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B.作者描写了九种事物,极力渲染了悲凉气氛,表现了长期在异乡漂泊的游子的怅惆之情。
          C.这首小令,情调虽然低沉,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D.小令除最后一句写人外,全是写景,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解读:诗词前四句从视觉角度写高原上疾风暴雪的情景,突出其气候之奇。其中一个"卷"字,写出北风怒吼奔驰的巨大气势:一个"折"字,则写出了北风摧枯拉朽、狂暴肆虐的情态,一个"即"字,写出了诗人见到如此情景的时的惊异之情。可诗人一时不能认同这"胡天八月"的气候,竟然以为雪花漫天,银装素裹的世界,是春回大地、满树梨花的天下,此是名句。次六句写酷寒中的军营生活。"瀚海"二句从帐内写到账外,仍紧扣"寒"来写。"山回路转不见君,雪花空留马行处。"与李白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主人看不见客人了,只看见串串马蹄的印迹,他迟迟不返,一定是在为客人担心。以景传情,言尽意未绝。
          考点梳理
          1、诗中描绘边塞风光,展示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景象的诗句是:,。
          2、诗中运用画面色彩对比的手法,在冷色的基调上染上一层暖色,使冷色更冷的诗句是:
          3、与李白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笔端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的诗句。)
          4、诗人将春景比冬景,想象、造境俱称奇绝的诗句是:,。(咏雪的千古名句。或: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动人的诗句。)
          5、诗中作者笔触由帐外转入帐内,写雪天苦寒生活情景的诗句是:,。
          6、运用互文修辞,从侧面烘托大雪寒威的诗句,。
          7、这首诗的主旨是,诗中中心景物是。
          8、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后八句则主要是写。(各填2字)
          9、诗中能奠定全诗感情基调的诗句是,。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对它的妙处你能说出一、二吗?
          11、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2、"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中"空留"有何深刻含义?
          1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4、对下面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上句写风,下句写景。写风时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雪时用一"即"字突出了作者的惊奇之情。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花喻雪,联想奇妙,给人的感觉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以此传出作者赏雪时的惊喜之情。
          C."潮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云"由帐外写到帐内,展示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
          D."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冰不翻"这又是一幅奇异而美丽的画面,北风劲吹,红旗却冻得不能翻动,突出了天气的奇寒。

zksix 发表于 2016-7-5 18:15:00


       
                       
          5、《赤壁》
          解读: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名,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交代兴感之由--一支沉入泥沙中的断戟,虽历经许多岁月,并未完全销蚀掉;经过一番磨洗之后,认出这它三国赤壁大战时的遗物,顿生"思古之幽情"。后两句写的便是这"幽情"--要是没有东风,孙、刘联军必败无疑,那么,大乔、小乔就会被曹操掳去,关押在铜雀台,供曹操享受了。诗歌妙就妙在不直接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以小见大,给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情致,真可谓别出心裁。
          考点梳理
          1、《赤壁》是朝诗人经过这个著名古战场,有感于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为名,实则是之作。
          2、,自将磨洗认前朝。
          3、《赤壁》中评古论今的句子是,。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赤壁》中最精彩的久为人们传诵的两名,其中的周郎指的是,这两句诗妙在不直接叙写的变迁,而间接地通过写两个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迁,以见,给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情致。
          5、对《赤壁》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一开头由一支断戟生发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无限慨叹,交代兴感之由。
          B.诗句中的"自将",即自己将要;"认前朝",字面上是说认识到前朝的遗物,同时包含着要认识前朝的经验教训的意思。
          C.后两句意思是说,假使东风不给周郎方便,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
          D.诗人熟稔兵法,他之所以在诗中把孙、刘联军的胜利简单地归结为偶然的东风,恐怕正是自负知兵,而又得不到朝廷常识,便借题发挥,生"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慨叹。
          6、《过零丁洋》
          解读:"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一写自己靠明经而入仕,二写自己率兵勤王,但局势艰危;其中一为关系个人政治前途的大事,一为关系南宋王朝存亡的大事。首联是先写个人后写国家,那么颔联就是先写国家后写个人。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其爱国赤诚之心可见一斑。颈联紧承前意,进一步加以渲染。"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地名,自然对仗,将诗人昨日的惶恐、眼下的零丁之感渲染得淋漓尽致。以上三联诗人将家国恨、哀怨情渲染到了极致,尾联诗人一笔宕开,为后人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气势磅礴,格调高亢,表现了诗人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
          考点梳理
          1、《过零丁洋》是爱国诗人在被俘获经过时所作。
          2、辛苦遭逢起一经,。
          3、,零丁洋里叹零丁。
          4、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用"舍生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也体现了这种追求的诗句是,。
          5、《过零丁洋》中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
          6、《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的千古名句是,。
          7、《过零丁洋》中运用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联。
          8、诗中的"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一层是,一层是。
          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请举一个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例子:。
          10、对《过零丁洋》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从全诗看,诗人生活在南宋行将灭亡的时候。
          B.作者参加了频繁的抗元斗争,作此诗时,诗人正率军抗元。
          C.作者对国家山河破碎和自己身世浮沉感到无奈和无助。
          D.诗中表达了诗人不惜以死报国的耿耿忠心。
          7、《已亥杂诗》
          解读:"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怀着无边的离愁别绪,"我"辞别京师,骑马东去,要回到远在天涯的家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虽打算辞官家居,但并非弃绝尘缘,"我"还想为社会尽点责任,句中"落红"实际上是诗人自况。诗人以含蓄隽永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眷恋深情。
          考点梳理
          1、《已亥杂诗》的作者是代著名家、家。
          2、浩荡离愁白日斜,。
          3、《已亥杂诗》中以落花喻表明心志的名句是,。
          4、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岳阳楼记》",后天之乐而乐"的政治报负;生命就是文天祥","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龚自珍笔下的","的奉献精神。
          5、德高望重的李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正如《已亥杂诗》中所说:,。
          6、《已亥杂诗》第一句写诗人离别的忧伤,其中直接表现离愁深重的词语是。
          7、《已亥杂诗》后两句表现作者虽辞家居,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句中"落红"实际上是。诗人以含蓄隽永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对的眷恋深情。
          8、对《已亥杂诗》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8、《使至塞上》
          解读:是王维边塞诗中的力作。首联交待出使的经过。写奉使出征,独当重任,到边疆去察看,过居廷属国。颔联"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描写边塞的情势。因和胡人只有一箭之隔,风吹蓬草即过边塞,北飞的大雁也从头顶飞入胡地的上空。可见诗已到了边关前沿。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大"写边疆沙漠,浩瀚无边;"孤"是写其景物的单调;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渺无尽头的黄河,惟有"长"字才能表达出给人的视觉印象;落日,又加上"圆"字,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受。一"长"一"直"又一"圆",似几何图形一样展现在天地间,大气浩瀚又沉寂壮美,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其写景壮观,气势流畅,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尾联照应诗题和开头。作者此行目的是慰边,但在萧关遇到侦察的骑兵,得知都护还在前线。可见虽然打了胜仗,都护并没有放松警戒。诗句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它能传诵千古,主要在于颈联写得太好,意境深远,可见警句在一首诗中的作用。
          考点梳理
          1、这是一首王维奉命出使边塞慰问将士们的边塞诗,具体表现边塞特色景物的诗句是,具体表现边塞地域地点的词语是。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誉为千古名句。该诗句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请结合具体词语作分析。
          具体分析:
          3、判断正误。错的打×,对的打√。
          ①"使至塞上"的"使"是"使者"的意思,因此"使至塞上"是主谓短语。()
          ②首联交待出使的经过。奉命出征,独当重任,到边塞去察看,过居延属国。()
          ③颔联描写边塞情势。风吹蓬草即过边塞,北飞的大雁也从头顶飞入胡地的上空。可见诗人已到了边关前沿。()
          ④颈联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写景壮观,气势流畅。()
          ⑤尾联照应诗题和开头。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zktwo 发表于 2016-7-5 19:01:46


       
                       
          9、《水调歌头》
          解读:这是一首在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词。词前的小序,叙作词原因,领起一篇。词的上片,写词人月下欢饮时的联想和想象。词的下片,写词人月下"无眠"的情状及对人生的沉思、探求。下片除开头写月移光转(点明时间)而外,以下全属内心独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人生和自然的规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惟愿别离的人们各自珍重,远隔千里,共浴月光,一同欣赏中秋明月之夜美好的景色,这是对离人的美好祝愿。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并不使人感到难堪的压抑,词人的豁达胸襟仍处处可见。他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片问天,下片问月,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丽的境界。应当指出,词人的问天、问月,归根结底是问人生。在经过一番认真探求之后,他终于得到了人生哲理的启迪。可见,寓哲理于抒情之中,是这篇词的一个显著特点。全词既充溢浪漫情怀,又抒发现实感受,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词人乐观旷达的情绪。
          考点梳理
          1、"此事古难全"的"此事"指的是,。
          2、词中寄寓离情,释却离怨,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慰藉的千古名句是,。(词中写出了普天下离人心愿的语句)
          3、词人用让步法宽解愁思,跳脱原境,表现了词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诗句是,,。
          4、这首词中,表达深沉哲理的句子是,,。
          5、表达作者健康乐观的情绪和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6、"水调歌头"是,词前小序的作用是。
          7、词的上片问,下片问,归根结底是问。
          8、词中表明时间变化的词语是。
          9、本词通篇咏月,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却处处关合人事,表现出自然社会契合的特点。词的上片借明月,抒发自己的感慨;下片用圆月,抒发之情。
          10、全词既充溢浪漫情怀,又抒发现实感受,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词人的情绪。
          11、下列是对"无眠"的理解,正确的是()
          A.词人在幻想如何超凡脱俗。
          B.词人对出世还是入世举棋不定,所以辗转难眠。
          C.词人还在回忆刚才的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的美妙感觉。
          D.月光带出了因离别愁苦的月下人,写出了月下离人离情正浓。
          12、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10、《关雎》
          解读:《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第一节用关雎鸟的叫声起兴,写一个男子对心目中美女的向往之情。"窈窕淑女"后成为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好逑"的意思是理想的配偶。第二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对心中的女子日日夜夜都在追求她。第三节直接抒写男子对心中爱慕的姑娘追求不到的苦恼。第四、五节还是用起兴的手法,表达了男子要用琴瑟和钟鼓来亲近和取悦心爱的女子。《关雎》是一首非常美好的爱情诗。诗中所表达的是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的情感。使用的语言简练而纯朴,唱来上口,便于流传,所以能传诵千古。
          考点梳理
          1、《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它收集了自到的诗歌三百零五首。分为三部分。在创作手法上多采用的创作手法。
          2、诗中""字是全诗的诗眼,"、"句为纲目,统摄全诗,通篇写一个小伙子对姑娘的思念,追求过程,写出了。表现了爱情追求中的。
          3、这首诗在艺术手法的主要表现为和。
          4、最能够传神的表现相思之苦而不能自已的一句诗是。
          5、诗中用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一个成语是;"好逑"的意思是。
          6、作者以"雎鸠"起兴,你猜想一下"雎鸠"该有哪些品质?
          7、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诗采用四言句式,从诗的内容看,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孔子高度评价它"乐而石淫,哀而不伤"。
          B.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诗的第一章先用起兴开篇,描写水鸟情谊深挚,引起读者的相关联想,酝酿气氛。
          C.这首诗诗题"关雎"取首句的两个字,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悠哉"叠用,表现出此时的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自得。
          D.这首诗四、五节中表现小伙子在幻想中得到了心上人,欢喜之情溢于言表。但他的情感始终没有超越伦理的制约。体现了健康、文明的心态。其中"琴瑟"与"钟鼓"并非实写。
          11、《蒹葭》
          解读:第一节采用起兴的手法,用茂盛的芦苇和结霜的露水引出歌咏的对象"所谓伊人",可惜的是自己喜爱的人却"在水一方",被河水阻隔着。第二节还是用茂盛的芦苇和未干的露水起兴,写"伊人"在河的岸边。第三节重叠重复,只是换了几个字,写"伊人"又到了河岸边。想要去寻找还找不到。诗中塑造的是一个不懈地追求心上人的执著的形象。《关雎》《蒹葭》这两首诗充分体现了《诗经》在创作手法上的特点,即一唱三叹,反复吟咏。每一小节内容基本相同,只是改换了几个不同的字。这是因为民歌主要是口耳相传,这样吟唱的好处是便于记忆,便于传播开去。
          考点梳理
          1、诗中采用起兴手法的句子是。
          2、从表现主题看,这是一首诗。
          3、这首诗的特定时间是,特定地点是,特定人物是。
          4、全诗换字换词,第一章的韵脚是"",押韵的字有。第二、三章的韵脚是。这样换字换韵起到了的效果。
          5、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是否得到了那位伊人?为什么?
          6、"苍苍""凄凄""采采"属于叠词,诗中使用这些叠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2、《钱塘湖春行》
          解读:"孤山寺北贾亭西",起笔交代了诗人的观景的处所,"水面初平云脚低",写出了春天湖面的特点,春水初涨。颔联用"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颈联写初春的花草也充分写出了春天的特色,"乱花渐欲迷人眼","乱花"写出了春花盛开的景象,"迷人眼"则写出了春花的鲜艳美丽。"浅草才能没马蹄",以形象的笔墨写出了春草刚刚高过马蹄。尾联是写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在湖东绿杨深处的白沙堤上漫步是诗人的"最爱",因在这里看到的景象更加美好,给人以言已尽,意无穷的享受。
          考点梳理
          1、诗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是","。
          2、诗中写早春特色,表现春的活力,展示动态美的两个动词是""、""。
          3、本诗第二句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写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燕啄春泥、乱花迷眼、。
          4、白居易的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的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5、下列各项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的朗读节奏划分应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颈联暗示蓬勃的春意正在急剧发展中。
          C.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机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之情。
          D.全诗结构巧妙,前两联先写所写之景,再写观景之处;后两联先写观景之处,再写所见之景。全诗首尾呼应,体现了一种结构美。
          6、在前六句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zkfour 发表于 2016-7-5 19:56:10


       
                       
          13、《江城子》
          解读:这首诗是苏轼任密州知州时所作的一首抒发爱国豪情的词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豪情洋溢、壮志冲天的将军形象。作者心怀壮志,但在仕途上却屡遭坎坷,一腔报国之志难于施展,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一个"猎人"的形象。"锦帽貂裘"写的是诗人的装束,"千骑卷平冈",则是写出猎的人很多,特别是一个"卷"字更突出了速度快,气势大,为的是观看像三国时代的孙权一样的(诗)人去射杀猛虎。"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广阔、壮志满怀。尽管鬓角已有了白发,又算得了什么呢?宋人写词极爱用典,"孙朗"是古人对三国时孙权的昵称,诗人以孙权自喻,是表明急于建功立业的心志,并由此引出了下面的典故:希望像汉代的魏尚一样,有冯唐为之请命,能够担当重任,建功立业,报效朝廷。词的后四句是诗人的一种想象和盼望。"何日",写出了诗人急切盼望的心情。"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用高度艺术化的语言,表现出诗人豪放的气概。这首词表面上看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的壮志和豪放的气概。
          考点梳理
          1、词中运用典故寄托报国之志的句子是","。
          2、"鬓微霜,又何妨"一句照应了上阕中的""一句。
          3、词中表达主旨的语句是",。"
          4、词中写出猎队伍行走疾速、情绪高昂、精神抖擞的一个动词是""。贯穿全词的"词眼"是。
          5、从词的审美风格上看,这首词表现了的风格。
          6、"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这着词刻画出了词人怎样的形象?
          8、词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9、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这首诗上阕叙事,描写出猫的壮观场面,下阕抒情,表达自己希望报国的愿望。
          B.这首词词调铿锵有力,造成一种粗犷,高远的氛围。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豪放之作。
          C.这首词善用典故,词人以孙权和魏尚自比,表达出杀敌报国的豪情状态。
          D.末句运用比喻,"天狼"指造成宋朝边患的西域和辽国。
          14、《饮酒》
          解读:全诗可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从哲理的高度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这四句诗刻画出作者与众不同的精神风貌,他不像一般隐士标榜"出世",而是"结庐在人境"人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何在?诗人直言"心远地自偏"。正所谓心静,境自静。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了这深刻的道理。
          第五句以下为第二层,诗人从对自然界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诗人在东篱旁采摘盛开的菊花,无意中望见那郁郁葱葱的庐山,这时夕阳西下,飞鸟投林,万物自由,适恬而动,面对这一自然和谐的景色,诗人不禁心旷神怡,若有所悟,其间意趣,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
          考点梳理
          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2、解释加点的词
          结庐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相与
          3、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4、本诗中的"飞鸟相马还"与《天净沙·秋思》中的"昏鸦"都写飞禽,诗人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zkthree 发表于 2016-7-5 20:07:49


       
                       
          15、《破阵子》
          解读:这首词是一首寄赠之作,辛弃疾自称"壮词",全篇以"壮"语贯穿始终。首句"醉里挑灯看剑"形象地显示出杀敌的壮志。绵延的兵营中响起了号角声、军乐声,战旗飘扬、兵士饱餐,这一切有声有色地描绘了沙场点兵的壮盛军容。一个"秋"字,更给整个场面增添了肃杀之气。下片"了却……身后名"这是和朋友互勉之语,也是词人的壮志。然而现实却是"可怜白发生",词意急转直下,"可怜"两字至为沉痛,为壮志难酬表示出极大的愤慨。前九句写的酣畅淋漓,反衬了这一句的分量,词尽而意不尽,正是大家手笔。整首词让我们感到作者想要力挽狂澜,热切地希望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豪情,表现了他深沉的壮志未酬的忧愤之情。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更为辛弃疾的词构成了悲壮的基调。
          考点梳理
          1、解释加点的词
          麾下沙场
          天下事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辛弃疾写这首词洽陈亮,既是对好友不得志表示慰藉,也是借此抒发自己失意的感慨。
          B."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是"弹奏",这个词准确形象地表现出弹奏强烈,乐声响彻云霄的情景。
          C."马作的卢……弦惊"这两诗分别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概括战斗紧张激烈的场面。
          D.这首词借剑寄意,表现抗金救国的主题,既是壮词又是悲歌,基调愤激。
          16、《观沧海》
          解读:这首诗除最后两句与诗意无关外,其余十二句可分为两部分,以一个"观"字统领。前八句是写海。先写观海的地点:"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次写水和山岛,水是"澹澹"的,山岛是"竦峙"的;山水相连,已透出不凡的景象。再写树木和百草,是那样的"丰茂"。适遇秋风骤起,海波涌荡,风萧气杀,百感交集。此时面对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真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仿佛大海孕育了宇宙天地,缔造了世间万物,生发了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这首诗,通过写大海之景象,展现了作者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
          考点梳理
          1、给加点字注音
          ①岱宗夫如何②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③树木丛生④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⑤秋风萧瑟
          2、解释加点的词
          ①水何澹澹②山岛竦峙③星汉灿烂
          3、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气象是哪几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气概?
          4、诗中写眼前实景的句子是(或说写海的句子是):
          想像的句子是:
          5、诗中前八句写海,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6、下列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沧海》是乐府诗《宋出夏门行》的第一章,写曹操北征乌桓时的体验和复杂心态。
          B.从诗中所描绘的树、草、风可看出是夏秋两季的景物。
          C.最后两句是为配乐才加的,与正文内容无甚关系。
          D.曹操把自然作为观照的对象,描写大海的壮美,借景抒情,表现诗人阔大胸怀和豪迈乐观的精神,意境空阔。

zkfive 发表于 2016-7-5 21:13:21


       
                       
          17、《春望》
          解读:此诗写于"安史之乱"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它表面是描写城市破败、人烟稀少、遍地草木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着诗人无限的慨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由于感伤国破家散,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听到那动听的鸟鸣,反而更加增添了自己的作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里,诗人将"时"和"别"具体化,所"感"的"时"是"烽火连三月",所"恨"的"别"是"家书抵万金";而"时"是造成"别"的原因。"白头骚更短,深欲不胜簪。"这两句,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忧国念家的具体形象:头发早就白了,而经过战乱的煎熬,变得越来越稀少,用手抓一抓,(发现)少得简直就插不住簪子了。如果说,上两句是诗人的内心感受,这两句则是内心感受的外化,是内心感受的外在表现。
          考点梳理
          1、按要求默写:
          ①《春望》中忧国念家的句子是:
          ②《春望》中运用互文修辞手法的一联是:
          ③描绘一个忧国念家者的具体形象的诗句是:
          ④淋漓尽致地倾吐感伤之情的诗句是:
          ⑤"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感的时是:所恨的是: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时""别"是什么关系?
          3、诗的颈联与尾联是什么关系?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6、简要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评析。
          18、《行路难》
          解读:本诗利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李白被召入京,玄宗不过是常识他文学上的才华,李白"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终被"赐金放还"。于是借乐府旧题《行路难》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的茫然、悲愤以及仍然执著于理想的强烈自信。诗起首欲抑先扬,极言宴席的华美。"斗十千""直万钱",手法高度夸张。李白却一反常态:"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透露出内心深沉的苦闷和迷惘,"停""投""拔""顾"四个动词,生动刻画出诗人既悲愤郁闷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接着从"茫然"引出行路难。冰塞黄河,雪满太行,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豪情的气势。然而追求理想的执著和强烈的信念使之不甘自弃,他的思绪一下子飞到遥远的上古,"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个典故运用十分灵活,一隐一仕,互为补充,以上四句用四个意象提示人生遭遇的变幻莫测、意象之间的跳跃,生动表现了诗人心情的变化,也造成结构上的跌宕起伏。但诗人不可以永远停留在虚无缥渺的幻想之中,一旦回到现实,即刻从希望的高天跌入失望的深谷。"行路难!行路难!"这感情迸发出的反复咏叹,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急切不安。"多歧路,今安在?"前途渺茫,莫在所从,心情万分沉重。但积极用世毕竟是李白人生观的主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是那么信心满怀,在他眼前仿佛已经出现了生命之舟正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辉煌图景。此诗以丰富雄奇的想象、高度夸张的手法、纵横开阖的气势、激情澎湃的语言,特别是豪迈乐观的感情基调,充分显示出浪漫主义的特色,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考点梳理
          1、金樽美酒斗十千,。
          2、用比喻写诗人失意不得志、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的诗句是:,。
          3、用典表明自己虽遭权贵排挤,但总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一番事业的诗句,。
          4、诗中表明自己的理想总有一天能实现的诗句是:,。(也用于困境中激励自己的执着追求理想的诗句。)
          5、这是一首,属。作者,号,代大诗人。
          6、《行路难》原为民间歌谣,后采入乐府。李白用这个古乐府为题,备言世路观难及离别悲伤之意,但风格是的。
          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突出了诗人的什么精神?
          答:
          8、"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分别引用了哪两个典故,诗人引用这两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
          答:
          9、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在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10、①②句极力描绘盛宴的高贵来反衬,诗人内心的;③④名而连用、、、、四个动词表达了这种情感。
          1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比喻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
          答:
          12、对《行路难》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斗十千"、"直万钱"是夸张手法,极言宴度的华美,欲抑先扬。
          B."停"、"投"、"拔"、"顾"四个动词,生动地刻画了诗人既想愤郁闷,又尽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形象。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对偶的修辞,是实写,照应诗歌"行路难"。
          D."行路难"反复咏叹,语气急促,显示诗人内心的急切不安。"多歧路,今安在",显示出诗人前途渺茫,心情深重。
          19、《望岳》
          解读:全诗无一"望"字,却处处写望见的泰山的景物:由远而近,由大到小,由望岳而想象到将来登岳的情景。胸怀宏博,用笔不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首句设问,总括泰山的的全貌,而突出其雄伟高大的山势。作者是以距离之广远烘托出泰山之高峻,这既是作者的亲身体验,也是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高超诗才的体现。"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这是以"昏晓分割"来衬托山势的高大。"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是由远观而近看。层云缭绕不已,故心胸为之激荡;由于细看甚久,以致眼眶都有破裂的感觉。虽然如此,诗人仍然在望,表现了诗人对大好河山无限眷恋和热爱的感情。"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后世多引用此联,来抒发这样的情怀。
          考点梳理
          1、的《望岳》诗共有三首。一首是咏的,一首是咏的,一首是咏的。这首《望岳》是咏的。
          2、?齐鲁青未了。
          3、荡胸生层云,。
          4、诗中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的巍峨高大的形象的诗句是,。
          5、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的气概的诗句是,。
          6、诗中由远观而近看,表现了诗人对大好河山无限眷恋和热爱的感情的诗句是,。
          7、诗中表明作者登山决心和崇高思想境界的诗句是,。
          8、《望岳》全诗无一""字,却处处写的的景物:由而,由到,由而想象到将来的情景。
          9、《望岳》诗句,总括泰山的,而突出其的山势,作者是从烘托出。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通过泰山而望的感受,描绘出了一幅苍茫开阔的"泰山图",字里行间洋溢首青年杜甫那种蓬勃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由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想到登岳。
          C."造化钟神秀",一个"钟"字,把大自然写得有情,突出了大自然的神奇伟大,鬼斧神工。
          D."阴阳割昏晓"中的一个"割"字,写出了泰山的山高所产生的同一时间里泰山有阴有阳,有明有暗的奇妙景象;这个很普通的字的神奇作用,正显示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写作作风。

zkfive 发表于 2016-7-5 22:40:54


       
                       
          20、《渔家傲》
          解读:这首词表现了守边将士的英雄气概和思乡之情,也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全词苍凉悲壮而又豪放慷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调和氛围。上阕写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点了边塞的秋天,"异"字是对塞外景色的概括,"异"于南方,也"异"于内地。下阕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守边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燕然未勒"是多么伟大,多么豪壮啊,将士们又是多么向往啊。然而此时"未勒",当然是无法言归了,可见思乡和为国建功是并不矛盾的。"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进一步渲染:将士们都没有睡觉,听着悠悠笛声哀婉动人,满地的霜映照着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情景。有人认为此词可以作为"词史"来读,是有道理的。
          考点梳理
          1、默写:
          ①千嶂里,。
          ②词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是:,。
          ③词中将思乡、报国之情交织互观的千古名句是:,。
          ④词中借一传说反映塞下这个地区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的一个句子是,。
          ⑤词中描写了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其中隐隐透露对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这幅画面是,。
          ⑥词中能使人联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句子是。
          ⑦词人由已而及征夫,表达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2、理解:
          ①这首词的上阕写了等景物,具体体现了一个""字。
          ②词的上阕"燕然未勒"中"勒"的含义是,"霜满地"的含义是比喻,表现边塞。
          ③这首词的上片着重描写,下片着重写。反映了边地生活的艰辛,表现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风格苍凉悲壮。
          ④"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统领上片,词人从所见、所闻、所感的角度,极力渲染"塞下秋来"风景之"异",其中写所见的句子是,写所闻的是,写所感的是。
          ⑤"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⑥"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字面上的意思。这句词抒发了词人情怀。
          ⑦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属。
          3、选择:
          ①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词的上片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片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
          ②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塞下秋天风景异"中"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将士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箱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2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解读:"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的杜甫到了成都,在西郊浣花溪搭了几间茅屋遮身度日。然而茅屋难抵狂风大雨的袭击,草被风吹走、屋漏难以入睡,因有此作。第一段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情景。号、卷、飞、洒、挂罥、飘转,一系列动词突出风大、害大,也隐隐看到了诗人愁苦、无奈的神情。第二段写茅草被顽童抱去和诗人的叹惜。一老一少的行为表现构成一幅画面,顽童只是好玩而已,诗人则是苦不堪言,这也说明了当时生活的穷困。第三段,写大雨中长夜沾湿的苦痛。"少睡眠"表达了诗人不仅由于自己生活的困顿,也是因为战乱给国家带来的损伤,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忧国忧民,何能入睡?所以感叹"长夜沾湿何由彻"!这表明诗人既痛惜于长期战乱,又对未来抱有希望。第四段,写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他的美好理想,"安得广厦千万间"以下三句,表达了这种胸怀和理想。"何时"两句,表明诗人急切地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并非是为了解除自己的痛苦,谋求自己的私利。
          考点梳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主义诗人,后人尊为的,他一生写了大量诗歌,这些诗篇具体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变衰,"万方多难"的时代,因而被称为。
          2、茅飞渡江洒江郊,,。
          3、,归来倚仗自叹息。
          4、自经丧乱少睡眠,。
          5、诗中傍晚秋雨之前的景色,渲染出一种暗淡阴冷的氛围的诗句是,。
          6、诗中写诗人在成都的生活境遇,也是他多年来贫困生活的写照的诗句是,。
          7、诗中","两句,追昔抚今,既心情地反映了颠沛穷困辛酸的生活,又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8、诗中写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他的美好理想的诗句是,,!
          9、诗中表明诗人急切地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愿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诗句是,!
          10、诗的第一节用了一系列词、、、、、,来突出风大、害大,也隐隐让我们看到了诗人、的神情。
          11、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怒号"言风之大,"卷"和"三重茅"写受害之重。首句切入主题,直抒叙事。
          B."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欺""盗贼"等词表现了诗人对顽童的恼怒愤恨。
          C."自经丧乱少睡眠"表达了诗人不仅由于自己生活的困顿,也是因为战乱给国家带来的损伤,给百姓带来的痛苦。
          D.忧国忧民,何能入睡?所以感叹"长夜沾温何由彻",这表明诗人既痛惜于长期战乱,又对未来抱有希望。
          22、《山坡羊·潼关怀古》
          解读:"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出了潼关的险要壮观。后几句作者触景生情,过去雄伟的秦宫汉殿,如今都成了一片废墟;朝代不断更迭,而惟独不见改变的是百姓的生活,他们自古至今从未过过安乐的日子。作者"踌蹰"、思考,对人民的苦难表现了深刻的同情,但他却不能提出切实的解决办法。
          考点梳理
          1、《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作者是代家。"山坡羊"是。
          2、,,山河表里潼关路。
          3、伤心秦汉经行处,。
          4、望西都,。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
          6、《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大胆提示历史真相,表达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的警句是
          ,;,。
          7、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带给人民的总是痛苦和灾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到的",;,。"就是这种历史的真实写照。
          8、《山坡羊·潼关怀古》前三句写出了潼关的,后几句作者,对人民的苦难表现了深刻的,但他不可能提出切实的解决方法。
          9、对《山坡羊·潼关怀古》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如聚",山峰走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流之状。潼关外临渭河,内有嵩山。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
          B."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心与同情,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情深沉。

zkthree 发表于 2016-7-5 23:19:12


       
                       
          诗词赏析答案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①赠给我的诗②斧柄③丢弃放置。指遭贬谪④增长,这里是振作的意思2、低沉愤懑高昂乐观3、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侧畔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4、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7、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8、白居易9、表现了诗人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10、阔别已久,今朝归来,人事全非,抒发了无限惆怅的心怀。11、沉舟病树惆怅豁达12、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13、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是对23年贬谪经历的感叹与惆怅。但他对朋友同僚"千帆过""万木春"般的升迁并未心怀妒意,反而以豁达又振奋的心情激励自己。14、C15、见教、见谅、见笑16、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急春,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2、《次北固山下》1、①潮平两岸阔②海日生残夜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⑤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⑦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①两岸间②抒发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怀,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③内容方面,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或:情感方面,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或词语运用方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或修辞运用方面,"生"、"入"用拟人手法更有情趣。)④描写了青山、绿水、潮水、旭日等景物。⑤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①A②B
          3、《天净沙·秋思》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2、断肠人在天涯3、夕阳西下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7、断肠8、枯藤昏鸦西风9、景人断肠人在天涯10、明暗动静背景与主体11、凄愁借景抒情12、这是一个羁旅在外,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看到眼前那悲凉孤寂、冷清毫无生气的秋景,又想到自己长年漂泊在外,于是就引起了极度的思乡的情思。13、C14、D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潮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云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冰不翻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5、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6、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7、送别雪8、咏雪送别9、潮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云10、以春景写冬景,运用比喻、联想,即写出诗人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11、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之情。12、诗人伫立在雪地上,望着"归客"运去,渐行渐远渐小,最后终于看不见了,诗人久久不忍离去,眼前只留有一行模糊的马蹄迹。"空留"写出了无限惆怅的惜别之情。13、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14、C
          5、《赤壁》1、唐杜牧赤壁三国地名怀古咏史2、折戟沉沙铁未销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4、周瑜政治军事情势东吴美女小大5、B
          6、《过零丁洋》1、南宋文天祥元军零丁洋2、干戈寥落四周星3、惶恐滩头说惶恐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比喻颔8、两个地方诗人的惶恐零丁孤苦之感9、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如岳飞、邓世昌、朱自清10、B
          7、《已亥杂诗》1、清思想文学龚自珍2、吟鞭东指即天涯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4、先天下之忧而忧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6、浩荡7、诗人自况社会生活8、D
          8、《使至塞上》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属国、居延、胡天、萧关、燕然2、特点:大气浩瀚又沉寂壮美,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赏析:"大漠"的"大"写边疆沙漠,浩潮无边;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般狼烟就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孤"是写具景物单调;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具间、渺无尽头的黄河,惟有"长"才能表达出给人的视觉印象;落日,又加上"圆"字,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长"一"直"又一"圆"似几何图形一样展现在天地间,大气浩瀚又沉寂壮美,画面开阔,意境雄浑。3、①×②√③√④√⑤√
          9、《水调歌头》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6、词牌名交代作词原因,领起全篇。7、天月人生8、转朱阁,低绮户。9、自喻清高对政治衬托离别对兄弟的怀念10、乐观旷达11、D12、B
          10、《关雎》1、诗歌总集西周春秋风雅烦赋比兴2、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苦与乐。3、起兴重章叠句4、辗转反侧5、窈窕淑女理想的配偶6、这种雎鸠鸟,情意专一,和谐忠贞。7、C
          11、《蒹葭》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2、思慕追求意中人的情诗3、深秋的早晨芦苇丛生的河边青年男子或女子4、ang苍、霜、方、长、央"1""一唱三叹"5、没有。从诗的内容来看,那位伊人始终是可望而不可及,所以诗人最终没有得到那位伊人。6、这三个词都是描写芦苇茂盛的样子,具有音乐美和节奏感,使这首诗读起来更加上口,意境更加优美。
          12、《钱塘湖春行》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争""啄"3、"莺争暖树";"草没马蹄"4、写出了新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春的蓬勃生气。5、D6、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
          13、《江城子·密州出猎》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2、"鬓微霜,又何妨""老夫聊发少年狂"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4、"卷";"狂"5、"豪放"6、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重新受朝廷重用,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7、刻画了诗人老当益壮,乐观豪放的英雄形象。8、象当年孙权那样挽弓箭射虎,鬓已霜,但仍少年狂气,希望朝廷能象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报效国家,抵御侵略者,建功立业的决心。9、D
          14、《饮酒》1、心远2、略3、C4、"飞鸟"句表达了诗人厌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的安适恬静,悠然自得的喜悦心情"昏鸦"句抒发了诗人漂泊沦落的游子思乡恋家之情。
          15、《破阵子》1、略2、略3、C
          16、《观沧海》1、①dàifú②jiécāng③cóng④dànsǒngzhì⑤sè2、①多么水波摇荡的样子②高耸突起、突兀③银河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生发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4、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花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5、水:澹澹山岛:竦峙树、草:丰茂秋风:萧瑟水波:动荡6、B
          17、《春望》1、①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③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⑤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2、"时"是造成"别"的原因3、颈联写诗人的内心感受,尾联是内心感受的外化,是内心感受的外在表现。4、抒发了忧国忧民的诗人的痛苦和感伤的情怀。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诗人本应心情舒畅,但国破家亡的现实,使得诗人看到这迷人的春景,反而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反差,凭添了无限伤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用明快的笔调描写了边塞秋天的景色:大雪纷飞,笼罩四野,大大小小的树上都落满了雪花。面对如此的凄寒,人们通常会感伤万物肃杀而情绪低落。可在诗人眼里,朔风不是朔风,而是春风;雪花不是雪花,而是梨花,萧条萧杀的冬天成了生气盎然的春天,足见诗人胸襟开阔、心情舒畅。6、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7、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春念家人的美好感情。
          18、《行路难》1、玉盘珍羞直万钱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5、古体诗长言歌行李白青莲居士唐6、豪迈7、突出了诗人对远大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实现自己愿望的信心。8、①引用了姜太翁渭水河边垂钓的典故。②引用了商朝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的典故。诗人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明他虽遭权贵的排济,但总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一番事业的信心。9、表现了诗人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这两句赋予全体积极豪迈的感情色彩。10、苦闷、抑郁、愤怒和茫然停投拔顾11、写出了诗人失意,又得志,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12、C
          19、《望岳》1、杜甫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东岳泰山2、岱宗夫如何3、决眦入归鸟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8、望望见泰山远近大小望岳登岳9、设问全貌雄伟高大距离之广远泰山之高峻10、C
          20、《渔家傲》1、①长烟落日孤城闭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③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④衡阳雁去无留意⑤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⑥长烟落日孤城闭⑦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①雁、千嶂、长烟、落日、孤城②刻石记功夜深寒重环境恶劣③边塞景象思乡之情慨吧战功未立决心守边御敌④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四面边声连角起衡阳雁去无留意⑤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⑥功业未立,哪能有回家的打算忧国忧民的爱国⑦相似豪放词3、①C②D
          2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现实诗圣杜甫诗史2、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3、唇焦口燥何由彻4、长夜沾湿何由彻5、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6、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7、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9、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0、号卷飞洒挂罥飘转愁苦无奈11、B
          22、《山坡羊·潼关怀古》1、散曲元散曲张养浩曲牌名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3、宫阙万间都做了土4、意踌躇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6、兴,百姓苦;亡,百姓苦7、兴,百姓苦;亡,百姓苦8、险要壮观触景生情同情9、A
        【编辑推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备战中考:初中22首古诗阅读欣赏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