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 发表于 2016-7-5 16:54:15

2014年成都中考备考资料库第四篇:课内文言文

  成都中考网2013年11月28日 2014年成都中考备考资料库第四篇:课内文言文
          1.【2013年·湖北省黄石市】
          阅读《桃花源记》,按要求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特非凡)B.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
          C.处处志之(志:记住)D.寻病终(寻:不久)[来源:学科网ZXXK]
          9.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穷其林其人端视容寂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犹鱼之有水也
          C.不复出焉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乃不知有汉乃重修岳阳楼[来源:Zxxk.Com]
          10.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来源:Zxxk.Com]
          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
          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来源:学#科#网]
          D.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2分)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2分)
          【答案】
          8.C(通“讠志”,做标记)
          9.A(A.指示代词,那B.前者代词,这;后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无实义C.前者兼词,“于之”,从这里;后者助词,表疑问语气D.前者副词,竟;后者
          连词,于是)
          10.B(“‘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错误。)
          11.⑴村里的人见到渔人,就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的人”、“乃”、省略的“渔人”、“所”,每点0.5分,共2分)
          ⑵村里人的祖先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人的祖先”,“妻子”、“绝境”、“焉”,每点0.5分,共2分)

zktwo 发表于 2016-7-5 18:23:30


       
                       
          2.【2013年·广东省广州市】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10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手自笔录虽人有百手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辞也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若为佣耕10.把“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常常手借抄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理解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答案】
          9.【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A.动词,亲手;名词,手这个器官
          B.动词,担心,忧虑;名词,祸患,灾难。
          C.跟从,跟随。
          D.比得上;你。
          【备考建议】理解、记忆常考文言实词,注意课下的注解。
          10.【参考答案】(我)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注意关键词的解释及语句的通顺。援:引、提出。质:询问。
          【备考建议】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信”、“达”、“雅”。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言文句子翻译技巧:留、补、调、删、换。
          11.【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乐”,而不是求学之“精”。
          【备考建议】注重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文章中找到选项出处,再仔细对比分析

zkfour 发表于 2016-7-5 18:54:29


       
                       
          3.【2013年·北京市】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核舟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
          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
          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
          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
          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
          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
          矣哉!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
          (2)其两膝相比者比: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翻译:
          14.下面是有关文中“核舟”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答,
          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核舟简介
          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①”的桃核,
          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②”,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
          间部分有箬竹叶做成的船篷、③、雕着花纹的栏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
          者④。
          【答案】
          四、文言文阅读。
          12、答案:(1)高高的(2)靠近
          13、答案: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同。
          14、答案要点:①长不盈寸②各具情态③船舱旁边左右各四扇的小窗(或高起而宽敞的船舱)④神奇精湛卓越的雕刻艺术

zksix 发表于 2016-7-5 19:10:31


       
                       
          4.【2013年·安徽省】
          [三](15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略无阙处阙:(2)沿溯阻绝溯:
          (3)则素湍绿潭素:(4)属引凄异属
          (5)故渔者歌曰故: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文中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泪沾裳”与前文中写猿声的□和□形成照应。(每格限填一字)(2分)
          第①段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第②段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4分)
          【答案】
          [三](15分)
          15.(5分)解析:(1)阙:通“缺”,中断(2)溯:逆流而上(3)素:白色(4)属:连接(5)故:所以。
          16.(4分)解析:(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乘着迅疾的风,也没有它快。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的趣味。
          17.(2分)
          解析:“凄”和“哀”。
          18.(4分)
          解析:山: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
          水: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
        相关阅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4年成都中考备考资料库第四篇:课内文言文